-
公开(公告)号:CN220438336U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22154021.6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泥磷释放原位测定装置,涉及环境监测领域。底泥磷释放原位测定装置包括固定架、柱芯培养管和标记件;柱芯培养管竖直设置,柱芯培养管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柱芯培养管用于采集并容纳湖泊沉积物;标记件设置于固定架,标记件用于标记固定架的投放位置。底泥磷释放原位测定装置能够针对性地测定湖泊局部区域的底泥磷释放通量,有利于评估湖泊内部的空间差异;不会破坏底泥的物理层状结构,有利于还原湖泊中内源磷释放的真实情况;通过原位培养,能够确保测定结果与湖泊中的真实情况的一致性,且降低了野外监测工作者的工作难度;精度高,能够实现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213121238U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21372209.8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包括活塞装置、采泥管机构和手持柄,所述活塞装置包括右管夹和左管夹,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顶端的一侧通过管夹上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的底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管夹下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与左管夹连接处的底端滑动连接有一活塞,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上端面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一弹簧撑框,所述弹簧撑框与活塞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重力柱状采泥器,本柱状采泥器轻便,易于操作和携带,减少负重,且较为精确量取沉积物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216075031U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22012712.3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B15/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蓝藻打捞设备,涉及水面清理技术领域。该蓝藻打捞设备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储料桶,所述储料桶为两端开口的空腔,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载料组件,所述载料组件包括载料滤板,所述载料滤板受驱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储料桶的方向直线运动,以使所述载料滤板与所述储料桶的一端扣合或远离所述储料桶;所述储料桶上还设置有抽料组件,所述抽料组件用于将蓝藻抽入所述储料桶内。能够提升蓝藻清理卸料的效率,并提升卸料的干净程度,以减小产生的异味。
-
公开(公告)号:CN218330640U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21794992.6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生生物采集装置,涉及环境监测、研究及治理领域。水生生物采集装置包括浮板;连接件,连接件与浮板连接,连接件用于伸入水中;滑动件,滑动件可滑动地连接于连接件;以及采集基质,采集基质设置于滑动件,通过滑动件带动采集基质相对连接件移动,从而使得采集基质能够在水中的不同深度附着水生生物,可客观且全面地采集待研究水域不同深度的生物群落,进而更加精准地定量附着生物群落特征,因此提高了生物采集的有效性和采集质量;另外,在采集过程中通过浮板使采集基质悬浮于固定水深处,减少了人为操作造成的误差,并降低了操作者落水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12936858U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21371800.1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的一体化沉水植物补光装置,涉及湖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通过在植物上方铺设LED灯,来增加植物周围环境中的光照强度,需要从陆地向水中的设备铺设电缆,成本较大,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等问题。一种利用太阳能的一体化沉水植物补光装置,包括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水上浮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能够节约能源;通过对整体进行深度的调节,防止在湖泊水位过低时对沉水植物的生长造成压迫抑制,整体可对沉水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光照条件,使沉水植物的生长不会受到透明度的限制,能够实现在超富营养湖泊中进行沉水植物的恢复,有利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36699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672154.0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IPC: A01G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的一体化沉水植物补光装置,涉及湖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通过在植物上方铺设LED灯,来增加植物周围环境中的光照强度,需要从陆地向水中的设备铺设电缆,成本较大,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等问题。一种利用太阳能的一体化沉水植物补光装置,包括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水上浮动机构。本发明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能够节约能源;通过对整体进行深度的调节,防止在湖泊水位过低时对沉水植物的生长造成压迫抑制,整体可对沉水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光照条件,使沉水植物的生长不会受到透明度的限制,能够实现在超富营养湖泊中进行沉水植物的恢复,有利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36699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010672154.0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IPC: A01G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的一体化沉水植物补光装置,涉及湖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通过在植物上方铺设LED灯,来增加植物周围环境中的光照强度,需要从陆地向水中的设备铺设电缆,成本较大,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等问题。一种利用太阳能的一体化沉水植物补光装置,包括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水上浮动机构。本发明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能够节约能源;通过对整体进行深度的调节,防止在湖泊水位过低时对沉水植物的生长造成压迫抑制,整体可对沉水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光照条件,使沉水植物的生长不会受到透明度的限制,能够实现在超富营养湖泊中进行沉水植物的恢复,有利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37597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672156.X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IPC: G01N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状采泥器装置,包括活塞装置、采泥管机构和手持柄,所述活塞装置包括右管夹和左管夹,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顶端的一侧通过管夹上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的底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管夹下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与左管夹连接处的底端滑动连接有一活塞,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上端面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一弹簧撑框,所述弹簧撑框与活塞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重力柱状采泥器,本柱状采泥器轻便,易于操作和携带,减少负重,且较为精确量取沉积物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2035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25560.7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湖泊生态水位计算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水资源调控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湖泊的水体浊度和所述目标湖泊中现存的所有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并计算生长需求水深;对目标湖泊进行划分到生境单元;计算每个生境单元实际水深;及利用生长需求水深和实际水深计算得到植物盖度;基于植物盖度得到生态水位范围和年度水位调控范围并将其作为湖泊生态水位结果。本发明通过构建沉水植物的生长‑光照模型和水下光照预测模型,实现了基于生物需求的逐月水位精准调控,通过细分生境单元和分析生态需求,能优化植物的生长条件,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增强湖泊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7597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672156.X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IPC: G01N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柱状采泥器装置,包括活塞装置、采泥管机构和手持柄,所述活塞装置包括右管夹和左管夹,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顶端的一侧通过管夹上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的底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管夹下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所述右管夹与左管夹连接处的底端滑动连接有一活塞,所述右管夹和左管夹上端面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一弹簧撑框,所述弹簧撑框与活塞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重力柱状采泥器,本柱状采泥器轻便,易于操作和携带,减少负重,且较为精确量取沉积物含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