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0324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55358.9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3B37/027 , C03B37/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在线套管拉丝方法及光纤,在线套管拉丝方法包括:在套管的一端熔接延长管件,得到第一组合件;在芯棒的一端熔接预制块,并将预制块加工为定位块,得到第二组合件,定位块呈圆锥台状,定位块的大径端的直径大于套管的内径,定位块的中轴线与芯棒的中轴线共线;将第二组合件插入至第一组合件内,使芯棒完全处于套管内,定位块卡设于套管的端部开口,得到第三组合件;将第三组合件安装于拉丝塔,进行拉丝操作。本发明能够确保芯棒的中轴线与套管的中轴线共线,且预制棒的制备过程与拉丝过程能够同时进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纤制备效率较低,且光纤的纤芯偏移导致光纤的品质不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3987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12776.0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3B37/03 , C03B37/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旋转光纤制备装置及方法,旋转光纤制备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送料组件、加热炉、涂覆固化组件、旋转驱动组件和收纤组件;送料组件用于带动光纤预制棒伸入加热炉中;熔融软化后的光纤预制棒可拉制为裸纤,涂覆固化组件用于对裸纤进行涂覆固化,使其变为光纤;旋转驱动组件通过两个旋转盘驱动光纤旋转;收纤组件用于收纳旋转后的光纤。本发明的旋转光纤制备装置及方法,通过加热炉将光纤预制棒熔融软化,熔融软化后将其拉制为裸纤,裸纤经涂覆和固化后变为光纤,两个旋转盘共同带动光纤旋转,从而得到旋转光纤,旋转光纤通过收纤组件进行收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纤易发生晃动导致光纤不达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4339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322142.9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3B37/018 , C03B37/012 , C03B37/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锥形光纤的制备方法与锥形光纤。锥形光纤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第一石英管的内壁面进行芯层的沉积操作;对第一石英管进行缩棒操作,得到圆柱形芯棒;在拉丝塔上进行第二石英管与圆柱形芯棒的组装,对组装得到的光纤预制棒组合件依次进行拉丝和涂覆操作,并在拉丝的过程中抽真空,制备得到具有双包层的锥形光纤;在制备锥形光纤的过程中,控制改变圆柱形芯棒的进料速度、第二石英管的进料速度以及光纤预制棒组合件的拉丝速度当中的至少一者。本发明的锥形光纤制备工艺简单,可实现锥形光纤的一次成型,降低了锥形光纤的加工难度,提高了锥形光纤的制备效率和精度,可实现多种型号的锥形光纤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507298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52123.5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3B37/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夹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的工装夹具,包括:第一夹持层与第二夹持层;第二夹持层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依次首尾连接;第一夹持层包括第一夹持杆与第二夹持杆,第一夹持杆分别与第一连杆及第四连杆连接,第二夹持杆分别与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连接;其中,第一夹持层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夹持层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一夹持层所在的平面用于与毛细玻璃管的轴线垂直;本发明通过移动第一夹持杆与第二夹持杆,以改变第一夹持层与第二夹持层在毛细玻璃管横截面上的所围成的投影形状,从而满足多根毛细玻璃管的不同排列截面的夹持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86478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31461.X
申请日:2021-03-02
Applicant: 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输出功率稳定性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蓝光探测激光器、单模泵浦激光器、第一波分复用器、第二波分复用器、单包层光纤模式匹配器、待测光纤和检测模块;蓝光探测激光器发出的探测光经由第一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输出,单模泵浦激光器发出的泵浦光与探测光在第二波分复用器处合成,得到合束光,合束光的光路上还依次设置有单包层光纤模式匹配器、待测光纤和检测模块;单包层光纤模式匹配器用于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待测光纤;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合束光中探测光的功率,以实现光纤输出功率稳定性检测。通过采用单包层光纤模式匹配器,解决了不同尺寸光纤匹配问题,满足多种测试要求,并且该装置为全光纤结构,提高了光纤测试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32858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225014.7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2B6/036 , C03B37/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36 , C03B37/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包层有源光纤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双包层有源光纤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纤芯、内包层、外包层和保护涂层;其中,在内包层内设置有M个填充区域,M为正整数,所述填充区域由折射率小于所述内包层的折射率的填充物组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包层有源光纤,在保持纤芯掺杂浓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包层泵浦吸收的技术问题。此外,这一设计可允许圆形有源光纤的制备,大大提高与无源光纤的匹配性和相容性,进而提高光纤激光器的效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371168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762034.3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2B6/036 , C03B37/027 , C03B37/012 , C03B37/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纤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双包层有源光纤的方法,包括:制备光纤预制棒芯棒;芯棒氢氟酸(HF)溶液酸洗;制备非圆外形套管;套管氢氟酸溶液酸洗;在所述套管外沉积玻璃层;将所述套管与所述光纤预制棒芯棒进行组合套装成光纤预制棒组合件;将所述的光纤预制棒组合件在拉丝塔上在线融缩,拉丝和涂覆成双包层有源光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光纤生产效率,耐候性,品质可靠性的光纤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28288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10325210.7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3B37/018 , C03B37/012 , C03B37/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锥形光纤及其制作方法,锥形光纤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内设有锥形通孔的第一锥形石英管;在第一锥形石英管的锥形通孔内沉积芯层;将沉积芯层的第一锥形石英管进行缩棒,以制备锥形预制棒;将锥形预制棒拉制成锥形光纤,锥形光纤包括沿锥形光纤轴向传导光的纤芯以及围绕纤芯的包层。本发明提供的锥形光纤的制作方法,整个工艺过程中无需多次打磨,一次成型,工艺简单,大幅降低了锥形光纤的加工难度,提高了锥形光纤的制备效率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4105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02407.X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3B37/012 , C23C16/44 , C03B2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芯层的制备方法,光纤包括沉积管、头管和尾管,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夹具分别将头管和尾管固定在沉积车床的两端;将沉积管放置在头管和尾管之间,并在对应沉积管的位置放置同心部件,通过同心部件使头管、沉积管和尾管沿同一轴心设置;对头管和沉积管的相对端中的至少一端进行加热,使头管和沉积管进行熔接;对尾管和沉积管的相对端中的至少一端进行加热,使尾管和沉积管进行熔接;头管、沉积管和尾管熔接完成后,在头管、沉积管和尾管上形成芯层。本发明通过在沉积管熔接过程中设置同心部件,能使沉积管、头管和尾管三管熔接后保持同心,进而使芯层沉积均匀,以提高光纤预制棒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10058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54641.X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3B37/027 , C03B37/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制备方法及抗张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确定方法,包括:将烧结后的预制棒加热至软化;将软化后的预制棒拉制成纤芯和包层,并在拉丝过程中在包层表面涂覆高分子材料;固化高分子材料后得到光纤;利用自然光对光纤进行照射,直至确定照射后的光纤的抗张强度达标。本发明创造性的提出采用自然光对光纤进行照射,以固化涂覆层的方法,可通过简便、低成本经济的方式提高光纤的抗张强度,不仅有助于提升光纤本身的性能和可靠性,以及降低客户端的制备、存储条件的冗余,还对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稳定性、经济性和用户体验产生积极影响,克服了当前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采用紫外光照射进行固化的技术偏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