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40955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810142224.4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口铜鱼苗简易循环水养殖方法及装置,步骤是:A、圆口铜鱼苗养殖配套设施建设:养殖配套设施包括外源水处理设施、养殖设备和循环水处理系统;B、将养殖池内水体的水质调控为pH值为弱碱性的软水;C、圆口铜鱼鱼苗入池后,按不同的月龄和鱼的口径大小投喂适口的饵料;D、圆口铜鱼苗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鱼病防治:采用全池泼洒水产用海盐、聚维酮碘、恩诺沙星注射液或挂袋二氧化氯泡腾片、板蓝根粉剂方式进行药物处理。该装置由臭氧发生器、水池、养殖池、水泵、增氧机、紫外杀菌器以及水管器件构成。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一种集约化、高效的养殖,充分利用有限的净化水体,实现了较高的养殖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4111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62490.2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养殖鱼箱,包括生态鱼箱本体、自动排水结构、自动撒料结构和控制器。自动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驱动装置和密封盖,生态鱼箱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孔,排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密封盖可分离式盖在出水孔处;自动撒料结构包括撒料斗和往复驱动装置,往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撒料斗在生态鱼箱本体的上方做往复直线运动;控制器分别控制排水驱动装置和往复驱动装置的动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采用自动排水结构和自动撒料结构,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7624683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710858915.X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野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驯养成活率的运输和检疫方法。步骤是:1)出产地检疫:采用亚甲基蓝和抗生素浸泡检疫,每天换水和换药;2)长途运输:运输用水添加抗生素和MS‑222;3)驯养检疫:前阶段检疫用药与产地检疫相同,投喂生物饵料驯食。后阶段在面团料中均匀混合青蒿素和磷酸萘酚喹;4)日常管理:每天观察鱼体,检测水质主要指标;5)疾病防治:针对体表伤口、细菌性疾病、水霉病、小瓜虫病、绦虫病,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有效的提高了长途运输和检疫期间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同时为下一阶段的驯养成功打下了基础,使得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人工繁殖工作顺利的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08064775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810141622.4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A01K6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圆口铜鱼人工繁殖方法。步骤是:(1)亲鱼挑选:根据圆口铜鱼亲鱼外部特征和挖卵器挖出的卵粒挑选性腺发育成熟度高的亲鱼作为催产亲鱼;(2)催产药物的配制及注射:按鱼体体重使用生理盐水配制催产药物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鱼类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采用二次注射法,水温20.5~22.0℃,针距8~10 h;(3)人工催产与授精:注射催产药物后,不定时检查亲鱼,发现有排卵排精现象,进行人工授精,授精方法为湿法受精;(4)孵化:将获得的受精卵倒入锥形孵化器孵化,鱼苗出膜后移至鱼苗培育箱进行苗种培育。操作简便,有效的提高了人工繁殖率和鱼苗成活率(85%以上),为增殖放流保护圆口铜鱼种群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08995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43563.5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利用船体原位活水培育圆口铜鱼亲鱼的方法,步骤是:(1)船体改造:将有吨位和船舱面积的捕捞或运输船只改造成亲鱼驯养的箱体;(2)船体安放:将改造后的船体安放在离河岸的地方,船体稳定和船箱体水交换顺畅;(3)亲鱼收集与放养:从渔民捕捞的圆口铜鱼中选择无受伤、体格健壮的个体,用强氯精消毒处理后投放船箱体内;(4)饲料投喂:在早、晚各投喂饲料;(5)鱼病预防:洪水季节,投喂药饵,在饲料基础上添加维生素;在船箱体泼洒消毒杀菌药物强氯精,预防疾病发生。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有效克服了池塘、网箱、室内循环水系统等培育圆口铜鱼亲鱼易死亡、性腺发育成熟度差的弊端,为人工繁殖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064775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810141622.4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A01K6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圆口铜鱼人工繁殖方法。步骤是:(1)亲鱼挑选:根据圆口铜鱼亲鱼外部特征和挖卵器挖出的卵粒挑选性腺发育成熟度高的亲鱼作为催产亲鱼;(2)催产药物的配制及注射:按鱼体体重使用生理盐水配制催产药物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鱼类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采用二次注射法,水温20.5~22.0℃,针距8~10 h;(3)人工催产与授精:注射催产药物后,不定时检查亲鱼,发现有排卵排精现象,进行人工授精,授精方法为湿法受精;(4)孵化:将获得的受精卵倒入锥形孵化器孵化,鱼苗出膜后移至鱼苗培育箱进行苗种培育。操作简便,有效的提高了人工繁殖率和鱼苗成活率(85%以上),为增殖放流保护圆口铜鱼种群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7624683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858915.X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野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驯养成活率的运输和检疫方法。步骤是:1)出产地检疫:采用亚甲基蓝和抗生素浸泡检疫,每天换水和换药;2)长途运输:运输用水添加抗生素和MS-222;3)驯养检疫:前阶段检疫用药与产地检疫相同,投喂生物饵料驯食。后阶段在面团料中均匀混合青蒿素和磷酸萘酚喹;4)日常管理:每天观察鱼体,检测水质主要指标;5)疾病防治:针对体表伤口、细菌性疾病、水霉病、小瓜虫病、绦虫病,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有效的提高了长途运输和检疫期间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同时为下一阶段的驯养成功打下了基础,使得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人工繁殖工作顺利的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207995830U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20320058.8
申请日:2018-03-08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公开了一种过鱼设施上的鱼类暂养放流池的改进型装置,钢板焊接成的长方形舱体,顶面开口,底面用弧形舱底封闭,弧形舱底焊接弧形固定架为支撑物,所述的舱体两长边侧面为夹层,空腔内壁开口安装两个隐藏式气盘,外接气泵,开口处设气盘网格盖,气盘网格盖舱内表面与舱壁处于同一平面;相对一侧空腔内装有进水管,外接水泵,短边一侧底部靠边设有放流通道,其上设置阀门,顶部设有溢水口,外接溢水管,舱体外壁设有控制开关的配电箱;轨道分别架设在舱体长边的两侧,轨道两端设置有限位开关,管状电机装在轨道上,网格帘底部均布铅坠。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提高了暂养期间的成活率,解决了常规暂养池不便放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8317915U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20376807.9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A01K6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口铜鱼漂流性卵专用孵化器,包括孵化桶、孵化网、防逃罩及造流装置,孵化桶底部中心设有排污口,侧壁设有高于内沿的溢水口,三层钢圈均布在由筛绢制成的顶端开口的柱形孵化网内,孵化网的底部系挂铅坠,防逃罩呈锅盖形,造流装置中的进水总管通过进水管阀门与环绕在孵化桶外壁的上、中、下三层并联的进水支管连通,扁形喷头设于孵化桶的内壁,上层及中层进水支路上各连有3个扁形喷头,所述喷头均等间隔排列且环桶壁逆时针方向出水,下层进水支路上等间隔连接4个扁形喷头,所述的喷头上扬且逆时针倾斜。本装置可使孵化桶内的水体持续更新同时具有适宜流动性,鱼卵可均匀翻动,有效提高了孵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216058829U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20508989.2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养殖鱼箱,包括生态鱼箱本体、自动排水结构、自动撒料结构和控制器。自动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驱动装置和密封盖,生态鱼箱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孔,排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密封盖可分离式盖在出水孔处;自动撒料结构包括撒料斗和往复驱动装置,往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撒料斗在生态鱼箱本体的上方做往复直线运动;控制器分别控制排水驱动装置和往复驱动装置的动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自动排水结构和自动撒料结构,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