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9265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42304.8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库调度的建坝河流氮素水质提升方法和装置,所述建坝河流氮素水质提升方法包括选择待测的建坝河流,在大坝下游河岸带确定一个试验区域,获得该区域的历史长序列水位数据,分析历史水位的周期变化范围和振幅变化范围;根据水位周期和振幅变化范围,设置若干组水位波形,所有水位波形随时间的积分相同,作为研究的驱动条件;建立河岸带氮迁移转化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水位波形条件下河岸带的脱氮水平;综合所有工况结果,获得河岸带脱氮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水位波形的A/T值;将获得的A/T值作为水库下泄流量过程线的阈值,实现水库优化调度,以提升建坝河流氮素水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下游河岸带氮去除能力达到最大化,有效促进建坝河流氮素水质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710542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00466.6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雨污溢流型河湖黑臭底泥高效原位修复方法。包括:1)获取雨污溢流型河湖的监测数据;2)根据溢流污染需氧量范围配置相应的曝气调控装置;3)根据溢流水体水质、底泥污染程度及现场气候,确定微生物菌剂的种类和磁化器的磁化参数;4)根据雨污溢流的阶段选择曝气调控装置,将雨污溢流型河湖中泥水界面的泥水混合物抽出后添加微生物菌剂,随后进行磁化或曝气调控后将泥水混合物均匀的排放到雨污溢流型河湖中泥水界面,促进水体流动,直至对雨污溢流型河湖底泥完成原位修复。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济且高效的雨污溢流型河湖黑臭底泥高效原位修复方法,解决了雨污溢流型河湖底泥雨后黑臭的水环境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837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04512.1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环境中15种全氟化合物浓度UHPLC‑MS/MS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待测水样,(2)水相中PFASs检测的前处理,(3)颗粒相中PFASs检测的前处理,(4)沉积相中PFASs检测的前处理,(5)采用UHPLC‑MS/MS检测方法测得水环境中15种PFASs浓度。该方法的处理过程简单便捷,操作省时省力,样品检测分析时间较短,检出限低,且检测结果精度及准确度高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2052545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0860835.X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3/14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地表径流与管网汇流耦合方法,通过构建地表元胞地理场景,概化城市地下排水管网,以雨水井口为耦合节点,进行地表径流与管网汇流的耦合计算。本发明首先进行地表产汇流计算获得雨水井口入流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作为管网汇流计算的边界条件,再进行管网汇流计算获得当前时间步长管道流量和节点水头,根据降雨过程中的地表入流、节点溢流、退水回流三种不同的流量过程确定当前时刻节点净流量,并代入管道流量基本方程和排水管网节点控制方程,获得下一时刻管道流量和节点水头。本发明方法耦合了管道汇流和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地表径流过程,实现地表和管网水量交换的动态模拟,更加符合真实的城市降雨径流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96499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48160.7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原位水压的深水底泥流动培养系统,包括流动培养装置、入流加压装置和出流减压装置,其中,所述入流加压装置包括压力罐、进气管、调压阀、耐压容器和第一支架,所述压力罐通过进气管连接所述耐压容器的进气口,所述调压阀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所述耐压容器放置于第一支架上,内装有添加同位素的原位上覆水,耐压容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流动培养装置的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流减压装置包括多孔介质管、第二支架、减压出水管和接水容器,所述多孔介质管内塞有多孔介质材料,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多孔介质管的入口与所述流动配装置的出水管连接,出口连接减压出水管的一端,减压出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接水容器中。本发明可以实现深水底泥流动培养。
-
公开(公告)号:CN11051481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948606.0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模拟滨岸带不同淹没-落干频率的试验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水位计、数据处理模块和试验模拟装置,所述水位计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水位计在使用时安装于所述试验模拟装置附近,所述试验模拟装置包括若干试验单元,所述试验单元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垂直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水口连接只出水不进水的单向阀,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垂直连通,且与所述第一管道平行,若干试验单元的第三管道的高度依次递减或递增,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水位计监测到的试验模拟装置的水位情况生成淹没-落干数据。本发明可以得到同时同地而不同周期的实验效果,且操作简单灵活,省时省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45525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68782.6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形监测装置,包括筒状外壳、锥形头、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和密封塞,筒状外壳一端与锥形头密封连接,另一端采用密封塞密封,筒状外壳上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第二开孔靠近锥形头,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之间的距离为筒状外壳长度的1/3~2/3,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穿过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位于筒状外壳内,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通过数据线连接至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河道形态演变监测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装置、数据处理中心和若干地形监测装置。本发明地形监测装置可以实时获取的河道温度信息,本发明系统可以根据温度信息推出河道形态演变过程,监测灵活,测量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4707371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210142155.3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Q50/06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干湿交替带氮迁移转化耦合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地表水氮迁移转化模拟模型;(2)建立地下水氮迁移转化模拟模型;(3)由地表水氮迁移转化模拟模型获得的水土交界处水压和浓度计算值作为边界条件驱动地下水氮迁移转化模拟模型;(4)通过地表水氮迁移转化和地下水氮迁移转化耦合模型量化干湿交替带氮的生消过程及氮的生消过程对上覆水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干湿交替带氮迁移转化耦合模拟系统。本发明将地表水模型在水土交界处的水压、浓度计算值作为边界条件驱动地下水模型,考虑了干湿交替带地表水各氮指标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提高了对干湿交替带氮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52763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0401426.3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面源污染负荷监测方法,包括:1、根据下垫面类型将待监测城市内部区域分为绿地、道路和屋面;并根据所述城市的水系组成进行汇水区划分;根据排水系统信息将待监测城市内部划分为N个产污单元;2、将每个产污单元下垫面类型中面积最大的类型作为所述产污单元的类型;在N个产污单元选择典型产污单元,确定最佳布点密度ρ;3、分别选择绿地、道路和屋面的代表产污单元,按照布点密度ρ设置监测点,计算每种下垫面类型的陆源污染负荷,分别得到绿地、道路和屋面的陆源污染负荷与面积比值;4、计算待监测城市陆源面源污染负荷和水体面源污染负荷,得到待监测城市的面源污染负荷。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获取城市面源污染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196499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0848160.7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原位水压的深水底泥流动培养系统,包括流动培养装置、入流加压装置和出流减压装置,其中,所述入流加压装置包括压力罐、进气管、调压阀、耐压容器和第一支架,所述压力罐通过进气管连接所述耐压容器的进气口,所述调压阀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所述耐压容器放置于第一支架上,内装有添加同位素的原位上覆水,耐压容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流动培养装置的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流减压装置包括多孔介质管、第二支架、减压出水管和接水容器,所述多孔介质管内塞有多孔介质材料,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多孔介质管的入口与所述流动配装置的出水管连接,出口连接减压出水管的一端,减压出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接水容器中。本发明可以实现深水底泥流动培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