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09773B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510045053.X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4B2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床泥沙模型试验用合成生物质模型沙的制备方法,进行木材或木质、稻壳原料的炭化处理;温度180℃~800℃;粉碎至300目以下,取生物质炭30~40份、白土或超细滑石粉10~20份、酚醛树脂50~70份的比例混合,形成模型沙混合料;经挤出机融合处理,温度为180℃~200℃,保持时间2小时以上,获得合成炭固结基材;粉碎分选,获得适合试验需要的模型沙,粒径范围为0.08mm~5.0mm。合成生物质模型沙,具有容重可调、颗粒粒径可调、颗粒粒径范围广、颗粒形状接近天然沙、性能稳定、廉价等优点,能同时适合悬沙模型、底沙模型和全沙模型试验用,为动床模型设计特别是全沙模型设计和选沙提供新的选沙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4609773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45053.X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4B2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床泥沙模型试验用合成生物质模型沙的制备方法,进行木材或木质、稻壳原料的炭化处理;温度180℃~800℃;粉碎至300目以下,取生物质炭30~40份、白土或超细滑石粉10~20份、酚醛树脂50~70份的比例混合,形成模型沙混合料;经挤出机融合处理,温度为180℃~200℃,保持时间2小时以上,获得合成炭固结基材;粉碎分选,获得适合试验需要的模型沙,粒径范围为0.08mm~5.0mm。合成生物质模型沙,具有容重可调、颗粒粒径可调、颗粒粒径范围广、颗粒形状接近天然沙、性能稳定、廉价等优点,能同时适合悬沙模型、底沙模型和全沙模型试验用,为动床模型设计特别是全沙模型设计和选沙提供新的选沙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600640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149077.4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浙江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漂浮式风机浮鱼礁装置及结合方法,应用在海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连接机构、礁体和浮力机构的新结合,浮力机构和连接机构可共用一套系泊系统,降低资源的消耗,在集鱼和增殖效果的同时,又能使得风机机构在综合资源获取应用率提高,通过设置稳定系统,通过稳定系统与进排组件的配合使用下,可以根据压载舱的晃动角度,可控制进排组件对压载舱内的海水进行调整,以控制压载舱的晃动角度,增加风机机构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12100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45241.2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B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床泥沙模型试验用稻壳炭模型沙的制备方法,选取稻壳为原料,采用窑烧法、干馏方法,进行炭化处理,稻壳炭是稻壳原料经稻壳炭化机在炉内高温条件下进行干馏、无氧炭化而成,过程中炉内温度控制在300℃~800℃;进行粉碎和分选,得到粒径为0.05mm~0.8mm的稻壳炭颗粒;将稻壳炭颗粒,以1%~5%的洗衣粉溶液为分散剂,经3~5小时浸泡后并清洗,得到稻壳炭模型沙。稻壳炭模型沙,其物理化学特性稳定、运动和输沙特性良好、成本更低,解决了目前泥沙物理模型试验中常用木屑模型沙易腐烂、现有合成沙价格昂贵及颗粒粒径难以做到0.1mm以下的难题,为动床泥沙模型试验选沙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廉价实用的新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4612100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510045241.2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床泥沙模型试验用稻壳炭模型沙的制备方法,选取稻壳为原料,采用窑烧法、干馏方法,进行炭化处理,稻壳炭是稻壳原料经稻壳炭化机在炉内高温条件下进行干馏、无氧炭化而成,过程中炉内温度控制在300℃~800℃;进行粉碎和分选,得到粒径为0.05mm~0.8mm的稻壳炭颗粒;将稻壳炭颗粒,以1%~5%的洗衣粉溶液为分散剂,经3~5小时浸泡后并清洗,得到稻壳炭模型沙。稻壳炭模型沙,其物理化学特性稳定、运动和输沙特性良好、成本更低,解决了目前泥沙物理模型试验中常用木屑模型沙易腐烂、现有合成沙价格昂贵及颗粒粒径难以做到0.1mm以下的难题,为动床泥沙模型试验选沙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廉价实用的新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205038340U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20781003.3
申请日:2015-10-0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S7/521
Abstract: 一种手持式水下三维声呐探头固定装置,包括:下段钢管、上段可拆卸钢管、底部支撑叉和可滑动的声呐探头固定悬臂平台,其中:下段钢管固定在底部支撑叉上,所述的上段可拆卸钢管可通过续接与下段钢管连接;所述的可滑动的声呐探头固定悬臂平台安装在钢管上。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声呐测量领域,涉及一种手持式水下三维声呐探头的固定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使得水下三维声呐探头在水下固定更方便快捷,移位更加灵活,成本更低,当应用于床面不平整的水下测量环境时能保证系统平稳不倾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采集数据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038339U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20779628.6
申请日:2015-10-0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S7/521
Abstract: 一种卷扬式水下三维声呐探头固定装置,包括:卷扬设备、双杠式支架、声呐探头固定平台、尾翼、铅鱼;双杠式支架采用钢管、钢板和槽钢焊接而成,声呐探头固定平台、尾翼与铅鱼通过螺栓与双杠式支架连接,固定装置通过卷扬设备控制入水深度。使得水下三维声呐系统可应用在更复杂的水下检测条件,当遇到床面不平整、水流流速或水深较大的恶劣水下测量环境时能保证声呐头固定平稳不倾斜且移位方便,从而提高声呐系统的工作效率、安全性和采集数据的可靠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