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16095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110366893.8
申请日:2011-11-18
申请人: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7C215/18 , C07C213/04 , C04B24/12 , C04B103/61
摘要: 本发明涉及含多元氨基醇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作为混凝土阻锈剂的应用,所述含多元氨基醇类化合物用作混凝土阻锈剂,可以提高与铁原子的吸附能力、防止阻锈剂的挥发散失,提高耐腐蚀性能。所述含多元氨基醇类化合物,其结构式为(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1为H,R2为-(CH2CH2NH)mH或-(CH2)nNH2,m、n为2~6的整数;或者R1,R2各自独立地为-CH3、-CH2CH3、-CH2CH2CH3、-CH2CH2CH2CH3、-CH(CH3)2、-CH2CH(CH3)2、-CH(CH2)5(环己烷基)或-C(CH3)2CH2CH3中的一个。所述含多元氨基醇类化合物由环氧衍生物和有机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
-
公开(公告)号:CN102659333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10150185.5
申请日:2012-05-15
申请人: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用粗纤维,为多角棱柱沿轴向螺旋式扭转后的形状,长度为20mm-60mm,截面的直径或等效直径为0.10-1.20mm,相邻的棱之间的表面是内凹的。制备方法为:将纤维制备原料干燥至恒重后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经喷丝板孔挤出后,使用冷却液对丝条进行冷却,然后将丝条接入与喷丝板孔形状一致但成角度偏转的导丝板孔,将通过导丝板孔的丝条进行分级多次拉伸,完成拉伸后,再进行热定型,然后按长度进行切断、打包,即得。本发明通过纤维外观形貌的改变使粗纤维与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作用力,增加纤维本身的刚性,从而提高或改善粗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防裂、抗折、韧性、抗冲击性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432222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288095.8
申请日:2011-09-26
申请人: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道鹭建设材料厂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渗透结晶型防水剂。该材料由以下组分,按比例(质量百分比)混合而成:超细矿粉:35%~65%、粉煤灰:15%~30%、氢氧化钙:8%~20%、纳米二氧化硅:1%~3%、有机硅助剂:5%~14%、聚丙烯酸钠:0%~2.4%、聚羧酸减水剂:0.1%~1.5%。本发明的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掺入到混凝土中,其所含有的活性物质能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晶体,堵塞混凝土毛细孔孔道及微裂纹,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进而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和耐久性。可广泛应用于地铁、港口码头、坝池、隧道、地下室等混凝土抗渗、防水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3436978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83002.9
申请日:2013-08-28
申请人: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姜堰市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微孔化的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由复合塑化剂、水溶性低聚物和聚乙烯醇树脂制成。还提供了上述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该表面微孔化的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比表面积大、纤维表面轴向粗糙度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074006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25644.1
申请日:2013-01-22
申请人: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博特建材(天津)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9J103/10 , C09J189/00 , C09J11/04 , C08B31/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高分子水溶性胶黏剂,包括:淀粉20~25份,明胶4~6份,大蒜汁6~8份,氧化剂0.5~1.5份,糊化剂0.5~1份,酸调节剂0.4~0.6份,交联剂1~2份,水130~150份,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制备方法:加入淀粉、氧化剂和水,搅拌混匀后升温至55-65℃,继续搅拌50-70min;加入糊化剂,搅拌50-70min,然后加入酸调节剂调pH 6~7;加入明胶,升温至60-70℃,搅拌混匀后,加入大蒜汁,混匀后降温至55-60℃,继续搅拌15-30min,最后加入交联剂,混匀后即得。本发明的胶黏剂符合环保要求、保存周期长,采用的天然原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2765898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29282.3
申请日:2012-07-03
申请人: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4B24/12 , C07C215/18 , C07C213/04 , C04B103/6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阻锈剂为一种具备1-二羟乙基氨基-3-烷基氨基-2-丙醇结构的化合物,其由两步反应制得:先由环氧衍生物和二乙醇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反应后的产物再与有机胺反应,将得到的产物经中和、蒸馏和抽滤,所得液体即为本发明的阻锈剂。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制备的阻锈剂具有高效阻锈、绿色环保、分散性好等优点,且对混凝土性能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519799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04137.X
申请日:2011-12-08
申请人: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N3/16
摘要: 合成纤维与水泥基材料塑性阶段界面粘结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测力传感器、夹持器、传动系统和计算机,合成纤维上端由夹持器固定,下端埋入水泥基体,夹持器安装在测力传感器上,水泥基体与传动系统联动,合成纤维被夹持器夹持的一端位置固定,计算机控制传动系统带动水泥基体移动,使合成纤维自水泥基体中拔出,测力传感器将所述拔出过程中测得的受力参数输入计算机,进行测试与分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测试设备量程过大和精度不够的问题;整个过程由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针对合成纤维设置了对应的测量控制参数,保证了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16095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366893.8
申请日:2011-11-18
申请人: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7C215/18 , C07C213/04 , C04B24/12 , C04B103/61
摘要: 本发明涉及含多元氨基醇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作为混凝土阻锈剂的应用,所述含多元氨基醇类化合物用作混凝土阻锈剂,可以提高与铁原子的吸附能力、防止阻锈剂的挥发散失,提高耐腐蚀性能。所述含多元氨基醇类化合物,其结构式为(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1为H,R2为-(CH2CH2NH)mH或-(CH2)nNH2,m、n为2~6的整数;或者R1,R2各自独立地为-CH3、-CH2CH3、-CH2CH2CH3、-CH2CH2CH2CH3、-CH(CH3)2、-CH2CH(CH3)2、-CH(CH2)5(环己烷基)或-C(CH3)2CH2CH3中的一个。所述含多元氨基醇类化合物由环氧衍生物和有机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
-
公开(公告)号:CN103436977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81355.5
申请日:2013-08-28
申请人: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燃熔纺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由复合塑化剂、可溶性阻燃剂和聚乙烯醇树脂制成。还提供了上述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该阻燃熔纺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阻燃效果佳、力学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757197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13154.X
申请日:2012-06-26
申请人: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博特建材(天津)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4B24/28 , C04B103/6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涂覆型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其包括如下组分:15-40wt%HLB值大于1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30wt%助表面活性剂、1-20wt%水不溶性有机缓蚀剂和20-50wt%水,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自有机醇或有机胺。制备方法: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不溶性有机缓蚀剂混合,边搅拌边加热,待混合物全部融化后,再边搅拌边加入水,直到混合液体由浑浊变为清澈,即得本产品。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所得产品可用于已建混凝土结构表面处理中,具有非常优异的渗透能力,可有效阻止氯盐、硫酸盐对钢筋表面的侵蚀,且对混凝土性能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