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0408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0674665.4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27/416 , G01N33/53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增塑剂DEHP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土壤中检测增塑剂DEHP的应用。其制备方法是将N‑graphene加入Zn(NO3)·6H2O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溶液中,通过一步水热法制成。N‑graphene的引入不仅提高了ZnO纳米棒的光吸收能力和光电转换效率,同时还通过DNA与N‑graphene之间的π‑π堆叠作用将适配体固定在传感界面。当DEHP存在时,DEHP与适配体选择性结合引起界面位阻的增加,导致光电流信号降低,实现DEHP分析。制备的传感器展现出更宽的线性范围、更低的检测限以及更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在实际样品中检测DEHP的回收率为94.45%~105.5%,RSD低于3.85%。
-
公开(公告)号:CN116120578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0052160.X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08G83/00 ,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6 , C08K3/04 , C08F220/06 , C08F222/14 , C08J9/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化学传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Ds@PCN‑224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的分子印迹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其用途。本发明以柠檬酸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得到的CDs加入到PCN‑224的前体溶液中原位合成得到CDs@PCN‑224,将其作为光敏材料修饰到ITO电极表面,并在其表面修饰具有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分子印迹薄膜,利用TC与膜上位点结合引起的空间位阻效应对光电信号的猝灭作用实现对TC的检测,其具有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12‑1.0×10‑7mol·L‑1,检测限为3.72×10‑13mol·L‑1,并成功用于农业环境中四环素含量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1918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887739.8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的可视化光电化学传感装置及其用途。PEC传感器的工作电极是以type‑II型MgTi2O5/CdSe异质结作为光敏基底,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同时由氧化钨和聚苯胺构成的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ESC)作为可重复循环使用的信号显示器;采用设计的电路板连接PEC传感器与ESC,将PEC传感器产生的光电流转换为电压,使ESC随光电流的变化产生颜色变化;基于PEC传感器和ESC构建便携化传感装置,并成功应用于转基因作物中Cry1Ab蛋白的精准、快速分析,在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评估领域的其他小型化可视化PEC传感系统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346630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0834562.6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26 , G01N27/48 ,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增强发光材料和亚甲基蓝的双信号同时获取的比率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并用于灵敏、快速、准确地检测玉米赤霉烯酮(ZEN);具体通过引入不同序列的ZEN适配体互补DNA(cDNA),构建了自增强电化学发光‑电化学双信号同时获得的比率适配体传感器,实现了对检测ZEN的灵敏度调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序列,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本发明开发的一种同时获取自增强电化学发光峰信号和电化学峰信号的比率适配体传感器,能够通过调节cDNA的碱基对序列,实现对ZEN检测的快速、高选择性地灵敏分析,得到较好的回收率(97.3~102.7%)。
-
公开(公告)号:CN11329575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618208.X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N27/48 , C12Q1/68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传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无标记比率均相电化学传感方法。利用AFB1与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释放触发DNA(hDNA),在溶液中引发两个发夹DNA(HP1和HP2)的杂交链式反应,形成长双链DNA。随着游离亚甲基蓝嵌入双链DNA螺旋中,MB在溶液中的扩散速率降低,MB氧化电流IMB降低。而二茂铁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保持游离态,IFc保持不变。通过测量比率信号IMB/IFc可实现对AFB1的快速、准确检测。该传感方法对AFB1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0pg/mL~100ng/mL,检出限为38.8pg/mL。通过与国标方法HPLC‑MS对比,结果证明该传感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3740304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496521.0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荧光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灵敏度可控的汞离子比率荧光检测方法。本发明中,铂纳米粒子可以催化氧化邻苯二胺生成的2,3‑二氨基吩嗪,DAP与硅量子点之间存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作用,得到双发射荧光探针,并利用汞离子对PtNPs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特性来实现汞离子检测。另外,通过调节OPD的量可以实现汞离子检测灵敏度的调节,我们选择可以达到最佳灵敏度的OPD量来实现实际样品中汞离子的灵敏检测。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灵敏度可控的汞离子比率荧光检测方法对汞离子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0×10‑8‑3.0×10‑6mol·L‑1,检测限为1.05×10‑8mol·L‑1,为测定实际样品中的汞离子提供了一种灵敏度可控的比率荧光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21957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08145.6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N27/416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交替光激发调控亚甲基蓝电子传递的比率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以AFB1适配体为主链,与MB‑DNA1和MB‑DNA2进行互补配对,利用PCR技术合成含有三条链的复合物,记为MB‑Mix‑DNA;在预处理后的ITO电极上修饰金纳米粒子溶液后,将MB‑Mix‑DNA修饰在电极表面,孵育后即得到电化学传感器;设定λ1和λ2,在可见光激发下,两个的电化学信号,分别记为I1和I 2;根据获得的两个电流值的比值和AFB1浓度的对数关系构建标准曲线,实现对AFB1的高选择和准确性检测,检测范围为0.0005~50ng/mL,检测限为0.175pg/mL。
-
公开(公告)号:CN11467490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07372.6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N27/36 , G01N27/327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土霉素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通过水相合成法将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带隙窄等优点的Bi2S3与CN相复合构筑新型高性能光敏复合材料‑直接Z型异质结,实现光电信号放大机制;进一步引入土霉素适配体,实现土霉素与适配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构建得到高性能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实现对土霉素的特异性检测,该传感器在0.001~1000nM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检出限为0.6pM。本发明构建的光电生物传感器背景信号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为检测土霉素提供良好的传感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254007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1272029.7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27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Fc‑apt放大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双输出模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首先通过制备自增强电化学发光材料SiO2@Ru‑NGQDs,利用Nafion膜将球形SiO2@Ru‑NGQDs材料固定在干净的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将AuNPs组装在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并通过Au‑S共价作用,适配体互补链被固定;再引入被二茂铁标记的适配体,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组装,获得二茂铁电化学信号的同时也获得增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最终,获得新型双模式电化学‑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是一种集高稳定性、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低干扰等优点为一体检测AFB1的传感器,用于对实际样品灵敏、快速的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0618177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910800125.5
申请日:2019-08-2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链霉素电化学‑光电化学双方法比率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具体为首次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和光电化学两种方法的新型比率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链霉素的特异性检测。本发明中,链霉素存在时,亚甲基蓝标记的链霉素适配体(简写为MB‑Apt)可与其特异性结合并引起MB‑Apt构象的变化使得MB‑Apt脱离电极表面,进一步引起光电化学信号及电化学信号的双重变化。构建的传感器对链霉素的线性响应范围为3.0×10‑8‑1.0×10‑4mol/L,检出限为1.0×10‑8mol/L。本发明的电化学‑光电化学双方法比率适配体传感器选择性好且灵敏度高,结合两种方法获得更高的准确度,为测定实际样品中链霉素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传感平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