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在钢基体上熔敷铜的药芯带材

    公开(公告)号:CN11837191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350727.6

    申请日:2024-03-26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专用于在钢基体上熔敷铜的药芯带材,包括中空结构的矩形铜合金外壳及内部保护剂药芯。包裹药芯的铜合金外壳,其横截面为矩形,铜合金焊丝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包括0.05%~0.5%的Pb,0.01%~0.5%的MoS2,0.01%~0.5%的Nd,0.01%~0.1%的C,1%~2%的In,余量为Cu。药芯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包括10%~12%的硼砂,5%的ZnCl2,余量为缓蚀剂羧甲基纤维素包裹的盐酸。本发明的含Pb和In的铜合金药芯带材,成型后具有良好的润滑特性,与钢基体优异的结合强度和良好的成型性能。利用带材在钢基体上进行铜合金的熔敷增材,实现高效率与高质量成形,适用于不锈钢、高强钢等基体表面熔敷增材,且所增材组织力学性能一致,质量高。

    一种连接Cu合金与高强钢的助焊剂

    公开(公告)号:CN118342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50730.8

    申请日:2024-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Cu合金与高强钢的助焊剂。该助焊剂包括如下组分:8wt%‑15wt%Ti、20wt%‑30wt%Zn、32wt%‑42wt%Hf、12wt%‑15wt%Cu、10wt%‑15wt%Ni、0.3wt%‑0.7wt%Y和0.02wt%‑0.5wt%Dy;采用熔炼和甩带的方法,制备出厚度约50μm,宽度约为10mm的非晶条带。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薄带为全非晶态组织,差热扫描分析技术显示该薄带的非晶转变温度,晶化温度以及熔点分别为385℃,438℃,880℃,成分获得的条带在较宽的过冷液相区范围内具有超塑性变形能力,能够使得中间层与母材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利用本发明的薄带所获得的熔敷态接头抗剪强度可以超过180Mpa。

    机器人电弧增材轴类件同步加热应力变形控制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963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67019.1

    申请日:2021-1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器人电弧增材轴类件同步加热应力变形控制系统与方法。系统包括环状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多层环状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堆叠组成加热筒,每层加热单元连接至计算机并独立控制,每层环状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内侧连接温度传感器,加热筒内部为工作区域,升降机上端连接水平工作台,水平工作台上装配一块基板,六轴机器人在基板上进行增材制造。本发明通过对增材时每层独立加热,在每次增材完一层时,升降机下降一个层间距,保持整个轴类零件处于加热筒中,由计算机控制每个环状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整个轴类零件的控温,使整个轴类零件处于比较均一的温度场,减小残余应力,最终减少成型件翘曲、开裂等缺陷。

    一种网格金属复合结构及其增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948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1167020.4

    申请日:2021-1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网格金属复合结构及其增材方法。将复合结构分为网格线状边界和分布在网格线之间的网格矩形主体,包括如下步骤:一:将奥氏体不锈钢粉末装入送粉装置一,将超高强高硬钢粉末装入送粉装置二;二:打开送粉装置一,增材网格线状边界,先进行网格X轴方向道的增材,再进行网格Y轴方向道的增材;三:打开送粉装置二,在网格矩形主体位置增材超高强高硬钢;四:依次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至预设高度结束,且最后一次重复步骤三时,网格矩形主体的高度增至与网格线状边界平齐。本发明的网格金属结构受到外部冲击时,裂纹发生偏转、延长、分叉,有效地分散了应力,避免了应力集中,与单一合金材料相比提高了塑韧性等综合性能。

    一种超高强钢大型构件冷裂纹控制机器人增材装置及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963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66831.2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强钢大型构件在电弧增材制造后出现冷裂纹缺陷的装置及工艺方法。本发明通过在超高强钢双丝MIG增材的机器人装置上增加一根不锈钢细丝;将不锈钢细丝作为填充金属介于两根超高强钢丝材中间,与超高强钢丝材具有间距。本发明利用两个电极的热辐射、电弧热后融化不锈钢细丝,得到“超高强钢‑不锈钢‑超高强钢”夹层特征的熔池。本发明利用不锈钢具有高的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通过形变来缓解或消除超高强钢大型构件的冷裂纹,最终获得成型质量优异的超高强钢大型构件。

    机器人电弧增材轴类件同步加热应力变形控制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9633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1167019.1

    申请日:2021-1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器人电弧增材轴类件同步加热应力变形控制系统与方法。系统包括环状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多层环状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堆叠组成加热筒,每层加热单元连接至计算机并独立控制,每层环状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内侧连接温度传感器,加热筒内部为工作区域,升降机上端连接水平工作台,水平工作台上装配一块基板,六轴机器人在基板上进行增材制造。本发明通过对增材时每层独立加热,在每次增材完一层时,升降机下降一个层间距,保持整个轴类零件处于加热筒中,由计算机控制每个环状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整个轴类零件的控温,使整个轴类零件处于比较均一的温度场,减小残余应力,最终减少成型件翘曲、开裂等缺陷。

    一种网格金属复合结构及其增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948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67020.4

    申请日:2021-1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网格金属复合结构及其增材方法。将复合结构分为网格线状边界和分布在网格线之间的网格矩形主体,包括如下步骤:一:将奥氏体不锈钢粉末装入送粉装置一,将超高强高硬钢粉末装入送粉装置二;二:打开送粉装置一,增材网格线状边界,先进行网格X轴方向道的增材,再进行网格Y轴方向道的增材;三:打开送粉装置二,在网格矩形主体位置增材超高强高硬钢;四:依次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至预设高度结束,且最后一次重复步骤三时,网格矩形主体的高度增至与网格线状边界平齐。本发明的网格金属结构受到外部冲击时,裂纹发生偏转、延长、分叉,有效地分散了应力,避免了应力集中,与单一合金材料相比提高了塑韧性等综合性能。

    一种即时热处理的大型构件增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06653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67851.3

    申请日:2023-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时热处理的大型构件增材装置,包括:增材平台、若干个协同增材运动机构和保温系统;增材平台固定于地面上;若干个协同增材运动机构环绕设置于增材平台的四周;若干个协同增材运动机构沿竖直方向在增材平台上增材制造大型构件;保温系统包覆于大型构件的表面;每个协同增材运动机构均包括:立柱、运动机构、增材机构和退火机构;立柱沿竖直方向设置;运动机构与立柱滑动连接;增材机构和退火机构均与运动机构固定连接;退火机构位于增材机构的下方。本发明通过热处理退火使材料产生组织转变,保温系统对热处理完成的部分进行保温,从根本上消除了应力的不均匀分布,降低了大型构件的形变量,保证了大型构件的增材成型质量。

    变极性脉冲压缩电弧轻合金舱体增材装置及增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5189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60919.7

    申请日:2023-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极性脉冲压缩电弧轻合金舱体增材装置,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单立柱结构以及设置在单立柱结构上端的悬臂结构和驱动机构,其中,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增材筒形舱体进行结构分析,对增材筒形舱体结构进行分层切片,开展路径模拟规划,确定增材工艺路径;悬臂结构的自由端设置有六轴机器人,六轴机器人上设置有变极性脉冲压缩焊机,变极性脉冲压缩焊机上设置有等离子焊枪,悬臂结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单立柱结构上下移动以带动六轴机器人上下移动;单立柱结构朝向悬臂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可转动的回转支撑工作台,回转支撑工作台位于等离子焊枪的下方。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对大尺寸的构件进行一次增材成形,使用灵活,稳定可靠。

    一种大型箱体结构件立式增材基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407117U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21891926.5

    申请日:2023-0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箱体结构件立式增材基板装置,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一方向加强筋、若干第二方向加强筋、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相对设置;第一方向加强筋位于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且与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垂直;若干第二方向加强筋包括若干内侧加强筋和若干外侧加强筋;若干内侧加强筋分布于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且分布于第一方向加强筋的两侧;若干外侧加强筋分布于第一平板的外侧表面且与若干内侧加强筋一一对应;沿第一方向,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以预设角度连接,且连接处位于第一平板的外侧表面。该基板装置具有承载能力强、抗形变能力强、增材效率高、增材损耗低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