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配电网电力设备固定的成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61982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789739.X

    申请日:2015-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配电网电力设备固定的成套装置,包括多个强力永磁固定装置或多个后盾压板固定装置或者多个强力永磁固定装置与后盾压板固定装置组成,其中强力永磁固定装置适用于固定重心较低、底座为规则矩形电力设备;后盾压板固定装置适用于固定重心较高、底座为圆盘状电力设备,成套装置能够适用于当前配网中不同电压等级的各类电力设备的临时性固定,可以提高安装、运输及检修测试过程中的效率,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具有通用性强和操作简便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用于配电网电力设备固定的成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61982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89739.X

    申请日:2015-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B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配电网电力设备固定的成套装置,包括多个强力永磁固定装置或多个后盾压板固定装置或者多个强力永磁固定装置与后盾压板固定装置组成,其中强力永磁固定装置适用于固定重心较低、底座为规则矩形电力设备;后盾压板固定装置适用于固定重心较高、底座为圆盘状电力设备,成套装置能够适用于当前配网中不同电压等级的各类电力设备的临时性固定,可以提高安装、运输及检修测试过程中的效率,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具有通用性强和操作简便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车载兆欧表、介损正接、介损反接测量接线集中转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59085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0303508.8

    申请日:2016-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兆欧表、介损正接、介损反接测量接线集中转换装置,包括相连的高压信号转换模块和高低信号转换模块;所述高压信号转换模块用以实现介损测试仪高压信号和兆欧表高压信号转换,所述高压信号转换模块将高压信号引导至高低信号转换模块,所述高低信号转换模块用以实现高压信号和介损正接信号转换。本发明能实现套管本体介损(正接法)、套管末屏反接介损(末屏对地介损)以及套管末屏对地绝缘电阻一次性接线智能测量,为变压器整体一次性接线提供了前级智能切换,在实际变压器调试试验中为减低工作时间和工作危险系数提供了可行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变压器的停电检修时间,提高了变压器经济效率。

    车载兆欧表、介损正接、介损反接测量接线集中转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59085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303508.8

    申请日:2016-0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兆欧表、介损正接、介损反接测量接线集中转换装置,包括相连的高压信号转换模块和高低信号转换模块;所述高压信号转换模块用以实现介损测试仪高压信号和兆欧表高压信号转换,所述高压信号转换模块将高压信号引导至高低信号转换模块,所述高低信号转换模块用以实现高压信号和介损正接信号转换。本发明能实现套管本体介损(正接法)、套管末屏反接介损(末屏对地介损)以及套管末屏对地绝缘电阻一次性接线智能测量,为变压器整体一次性接线提供了前级智能切换,在实际变压器调试试验中为减低工作时间和工作危险系数提供了可行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变压器的停电检修时间,提高了变压器经济效率。

    一种用于电力设备检修的自动收放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93214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88193.6

    申请日:2015-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设备检修的自动收放线装置及使用方法,装置包括线缆固定器、收放线运动轨道、线缆出口导向器、收放线机构、电气控制组件和自动收放线装置外壳,线缆固定器用于电缆引出线的卡位,且与收放线运动轨道相连接,收放线运动轨道用于线缆进出线缆固定器提供光滑的滑动通道,收放线运动轨道与线缆出口导向器机械连接,线缆出口导向器设置在自动收放线装置外壳上,收放线机构分别与收放线运动轨道、线缆出口导向器机械连接,执行线缆的收放,电气控制组件与收放线机构电气连接,实现自动收放线。本发明减少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收放线缆的工作效率,可避免对线缆的机械损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