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51819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2010064821.7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生物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HAU-M1光合菌群利用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将经过纤维素降解后的玉米秸秆作为产氢底物,通过添加催化剂来促进HAU-M1光合菌群高效产氢,本发明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硅藻土和沸石改变了玉米秸秆光合生物制氢过程中的发酵途径,显著提高了光合产氢量。其中,硅藻土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光合产氢效果,比产氢量相比对照组提高了15.93%;沸石显著降低了反应液中丙酸的浓度,改变了玉米秸秆光发酵途径,比产氢量相比对照组提高了33.33%。本发明设计合理、步骤清晰、简单易行,能够提高光合菌群HAU-M1利用玉米秸秆的产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51819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010064821.7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生物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HAU‑M1光合菌群利用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将经过纤维素降解后的玉米秸秆作为产氢底物,通过添加催化剂来促进HAU‑M1光合菌群高效产氢,本发明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硅藻土和沸石改变了玉米秸秆光合生物制氢过程中的发酵途径,显著提高了光合产氢量。其中,硅藻土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光合产氢效果,比产氢量相比对照组提高了15.93%;沸石显著降低了反应液中丙酸的浓度,改变了玉米秸秆光发酵途径,比产氢量相比对照组提高了33.33%。本发明设计合理、步骤清晰、简单易行,能够提高光合菌群HAU‑M1利用玉米秸秆的产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5761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87704.1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合细菌培养-光发酵产氢联合反应器及利用其进行制氢的方法,所述联合反应器包括筒体和箱体,筒体由顶板、底板和的圆柱形侧壁组成,筒体内从外至内依次设有第一圆柱形隔断和第二圆柱形隔断,从而从外至内依次形成光合细菌培养区、保温照明区、光发酵产氢区,所述箱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从而从左至右依次形成生长培养基室、清水室、产氢基质室,生长培养基室通过软管与光合细菌培养区连通,清水室与保温照明区通过软管连通,产氢基质室通过软管与光发酵产氢区连通。本发明能够实现光合细菌培养和光发酵产氢共用一套光照和保温装置,实现了对光能和热能的最大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1576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0387704.1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合细菌培养‑光发酵产氢联合反应器及利用其进行制氢的方法,所述联合反应器包括筒体和箱体,筒体由顶板、底板和的圆柱形侧壁组成,筒体内从外至内依次设有第一圆柱形隔断和第二圆柱形隔断,从而从外至内依次形成光合细菌培养区、保温照明区、光发酵产氢区,所述箱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从而从左至右依次形成生长培养基室、清水室、产氢基质室,生长培养基室通过软管与光合细菌培养区连通,清水室与保温照明区通过软管连通,产氢基质室通过软管与光发酵产氢区连通。本发明能够实现光合细菌培养和光发酵产氢共用一套光照和保温装置,实现了对光能和热能的最大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15627932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1927052.5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制氢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可调节的光触媒固定装置。所述光触媒固定装置设置于光生物制氢反应器中;光触媒固定装置包括调节杆和网板部;所述网板部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网板;网板的顶部设有卡接件,调节杆底部的对应位置设有卡接槽,通过卡接件与卡接槽的配合连接,实现网板部与调节杆的可拆卸连接;所述网板的表面喷涂有可再生的TiO2光触媒涂层;所述网板上还设有与外部电连接的光源。所述装置通过将TiO2固定在可拆卸易调节的网板部上,解决现有技术中TiO2分离困难和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