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球形果蔬采摘装置及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84955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898916.3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球形果蔬采摘装置及方法,所述类球形果蔬采摘装置包括机架、行进单元和采摘单元,行进单元包括多个行进组件,多个行进组件划分成两组行进组,两组行进组在机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每组行进组中的行进组件在机架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且每组行进组中的行进组件在机架宽度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可调节,采摘单元与机架相连,在机架的长度方向上,采摘单元位于两组行进组之间,采摘单元用于采摘地面上的果蔬。本发明的类球形果蔬采摘装置,可以适用于多垄距下的类球形果蔬采摘作业。

    一种适用于高含水率的低损伤玉米脱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1112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34656.4

    申请日:2024-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含水率的低损伤玉米脱粒装置,包括滚筒主体和设置在滚筒主体上侧的上盖板,滚筒主体内设置有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的主轴,主轴与滚筒主体同轴设置,滚筒主体的进口处设置有螺旋喂入口,螺旋喂入口处设置有螺旋叶片。通过刚柔组合脱粒元件和防拇指脱粒元件对玉米进行脱粒,可以降低对玉米果穗的碰撞打击力度,减少籽粒破碎率,提升玉米脱粒收益,同时对凹板筛进行了创新设计,改变了常规的栅格式凹板筛,创新设计出一种圆管套筒式加方孔的组合凹板筛,前者在圆管上安装有尼龙套筒,后者在方孔上焊接有圆柱钢管,既进一步增加了与玉米果穗的接触次数也减少了对籽粒的碰撞,提高了玉米籽粒的脱净率。

    一种旱稻抗旱基因、功能标记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710354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310533233.3

    申请日:2013-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稻抗旱基因、功能标记及应用,所述的旱稻抗旱基因OsbHLH120属于bHLH类转录因子,位于水稻第9染色体RM24271和RM566之间;该旱稻抗旱基因OsbHLH120与水稻正常的序列相比在编码区缺失了15个碱基,所述缺失碱基位于基因转录起始密码子下游第628-642bp。同时,本发明根据该转录因子水旱稻序列差别特点设计旱稻特异基因功能标记,通过该功能标记可以有目的的选择含有该基因特征碱基序列的旱稻资源,并将这些旱稻资源用于抗旱型水稻育种,以及利用该功能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更快速、准确进行抗旱型水稻品种的选育。

    一种富锌和铜再生稻的种植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5457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327173.4

    申请日:2024-09-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锌和铜再生稻的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发现在头季水稻的乳熟期至蜡熟期对头季水稻植株进行刈割蓄留再生稻,再生季水稻成熟后正常收获籽粒,经过检测发现再生季水稻籽粒中的锌含量和铜含量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提高。本发明提供的新的再生稻种植方式为增加再生稻米营养品质、提升再生稻米的附加值奠定基础,而且对增加水稻生产效益、改善缺锌、缺铜引起的营养失衡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促进水稻弱势籽粒灌浆代谢物质的筛选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95310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81660.4

    申请日:2023-0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稻生产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促进水稻弱势籽粒灌浆代谢物质的筛选方法与应用。所述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不同灌浆阶段特性设计代谢物筛选流程,首先确定强势粒和弱势粒起始灌浆和最大灌浆速率所处的时间点,其次采集的相对应时间点的基部和穗颈节间伤流液中成分并进行测定,对得到的伤流液中成分进行线性判别分析和差异倍数计算,从中筛选出强势粒和弱势粒在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差异代谢物,计算差异代谢物在强势粒和弱势粒不同灌浆阶段的相对含量,并与相应的籽粒灌浆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调控籽粒灌浆的关键代谢物,经外源喷施筛选的代谢物,验证其是否促进稻穗上弱势籽粒的灌浆。

    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68079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61266.8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稻的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本发明的籼粳水稻间作的具体种植方法为:籼稻与粳稻间作,籼稻和粳稻分期移栽,籼稻以春稻形式种植,粳稻以中稻形式种植,籼稻和粳稻移栽间隔时间为25~40天,籼稻和粳稻分别于完熟期收割。本发明采用两种水稻间作的方式进行水稻种植,充分利用了品种的边行优势和温光资源,较单作籼稻亩产以及单作粳稻亩产增产显著,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尤其适用于种植一季中稻温光资源有余但种植再生稻温光资源不足的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北部地区。

    一种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01971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911384059.4

    申请日:2019-12-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本发明的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具体为:籼稻与粳稻间作,籼稻移栽种植,粳稻在籼稻移栽时以直播形式种植,籼稻先达到完熟期,收割籼稻,之后待粳稻达到完熟期,收割粳稻。采用本发明的水稻种植方法进行水稻种植,能够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将边际效应最大化,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