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保护底部反硝化厌氧区的雨水花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288198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0499078.6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保护底部反硝化厌氧区的雨水花园系统,包括前置池,前置池包含沉降区、过渡区,沉降区底部设有污泥泵,污泥泵与压力排泥管道连接,沉降区通过滤料区与过渡区连接,过渡区通过前置池排出管与雨水滞留区连接,在雨水滞留区内依次设有第一蓄水区、土壤层、沙砾层和复合反渗层,砾石层中设有集水管,雨水滞留区外设有外部池体,外部池体设有第二蓄水区,第一蓄水区设有第四溢流管,雨水通过第四溢流管溢流进入到外部池体内,在外部池体设有第二溢流管,将溢流的雨水排入到市政污水管网中。本发明结构合理,可收集小区内的地表径流雨水并对其进行深度处理,既可以提升其滞洪效果又可以实现对径流雨水污染控制的强化。

    一种可以在干旱期内持续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

    公开(公告)号:CN106930397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0130941.0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在干旱期内持续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包括调节区和蓄水区,所述调节区包含调节池,所述调节池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调节池内设有进水口与蓄水区连通;所述蓄水区包含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铰接有浮板,浮板的一端安装有浮筒,浮板上安装有第一密封板,在蓄水池上安装有挡浮块,在蓄水池的底部安装有潜污泵,潜污泵与控制器连接,潜污泵通过压力进水管与生物滞留池连接,在生物滞留池上设有溢流回水管与蓄水池连接。本发明可以将初期雨水单独收集、储存且和生物滞留池联合使用,从而可以集中、持续循环的处理高污染的初期雨水,具有环境友好型的特点,适于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大范围的使用。

    一种可以在干旱期内持续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

    公开(公告)号:CN10693039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30941.0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5/102 E03F5/14 E03F2201/10 E03F22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在干旱期内持续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包括调节区和蓄水区,所述调节区包含调节池,所述调节池与市政雨水管网连接,调节池内设有进水口与蓄水区连通;所述蓄水区包含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铰接有浮板,浮板的一端安装有浮筒,浮板上安装有第一密封板,在蓄水池上安装有挡浮块,在蓄水池的底部安装有潜污泵,潜污泵与控制器连接,潜污泵通过压力进水管与生物滞留池连接,在生物滞留池上设有溢流回水管与蓄水池连接。本发明可以将初期雨水单独收集、储存且和生物滞留池联合使用,从而可以集中、持续循环的处理高污染的初期雨水,具有环境友好型的特点,适于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大范围的使用。

    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02569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31172.6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3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与进水管连接的滤水池,进水管收集的初期雨水经滤水池过滤后进入排出管,排出管中的雨水进入到过渡区,过渡区的雨水进入到蓄水区,蓄水区包含蓄水池,在蓄水池上铰接有浮板,浮板的端部安装有浮筒,在蓄水池上安装有第一溢流管道,当浮板水平时,蓄水池中的雨水通过第一溢流管道排出到市政污水管路,在蓄水池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本发明的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结构合理,可以采集并对初期雨水进行预处理,解决初期降雨对城市造成的径流污染问题,同时防止后期雨水对初期雨水的稀释作用。

    一种可维持底部厌氧环境的双向渗流生物滞留池

    公开(公告)号:CN107364963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499080.3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维持底部厌氧环境的双向渗流生物滞留池,包括滞留池主体和外部池体,滞留池主体内依次设有第一蓄水区、沙砾层、砾石层、复合反渗层,在砾石层中设有集水管,在第一蓄水区设有第一溢流口,第一蓄水区通过第一溢流口将雨水溢流进入到外部池体,外部池体内设有第二蓄水区,滞留池主体位于外部池体内,在外部池体上设有第二溢流口,第二溢流口与市政污水管网连通。本发明的一种可维持底部厌氧环境的双向渗流生物滞留池,结构合理,可收集地表径流雨水并对其进行深度处理,既可以提升滞留池的滞洪效果又可以实现对径流雨水污染控制的强化,从生态环境友好性角度来看,能够大规模的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具有兼容性好的特点。

    一种内部蓄水柱的双向渗流生物滞留池

    公开(公告)号:CN10726563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99444.8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有内部蓄水柱的双向渗流生物滞留池,包括滞留池主体和外部池体,所述滞留池主体内依次设有第一蓄水区、土壤层、沙砾层、砾石层、复合反渗层,在砾石层中设有集水管,在滞留池主体内设有内部蓄水柱,内部蓄水柱包含蓄水柱壳体,在蓄水柱壳体内设有空腔,空腔内的底部填充有填料层,在蓄水柱壳体的底部周向设有若干个布水支管,在第一蓄水区设有第一溢流口,第一蓄水区通过第一溢流口将雨水溢流进入到外部池体内设有的第二蓄水区内,滞留池主体位于外部池体内。本发明的内部蓄水柱可以在干旱期保证滞留池填料层底部的厌氧环境;复合反渗层可以在干旱期间使得底部集水管不断有水流出,避免了底部死水区的产生。

    一种可维持底部厌氧环境的双向渗流生物滞留池

    公开(公告)号:CN107364963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710499080.3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维持底部厌氧环境的双向渗流生物滞留池,包括滞留池主体和外部池体,滞留池主体内依次设有第一蓄水区、沙砾层、砾石层、复合反渗层,在砾石层中设有集水管,在第一蓄水区设有第一溢流口,第一蓄水区通过第一溢流口将雨水溢流进入到外部池体,外部池体内设有第二蓄水区,滞留池主体位于外部池体内,在外部池体上设有第二溢流口,第二溢流口与市政污水管网连通。本发明的一种可维持底部厌氧环境的双向渗流生物滞留池,结构合理,可收集地表径流雨水并对其进行深度处理,既可以提升滞留池的滞洪效果又可以实现对径流雨水污染控制的强化,从生态环境友好性角度来看,能够大规模的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具有兼容性好的特点。

    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58287B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130928.5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系统,包括进水管、滤水池、调蓄池,其中调蓄池包括调节区和蓄水区;进水管收集的初期雨水经滤水池过滤后进入排出管,排出管中的雨水进入到调节区,调节区的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蓄水区,调节区内安装有第一溢流管道,蓄水区包含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铰接有浮板,浮板的一端安装有浮筒,浮板上安装有第一密封板,在蓄水池上安装有挡浮块,在蓄水池的底部安装有潜污泵,潜污泵通过压力进水管与生物滞留池连接,在生物滞留池上设有溢流回水管与蓄水池连接。本发明可以对初期雨水进行预处理、定量采集以及深度处理,解决初期降雨对城市造成的径流污染问题,同时防止后期雨水对初期雨水的稀释作用。

    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58287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30928.5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系统,包括进水管、滤水池、调蓄池,其中调蓄池包括调节区和蓄水区;进水管收集的初期雨水经滤水池过滤后进入排出管,排出管中的雨水进入到调节区,调节区的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蓄水区,调节区内安装有第一溢流管道,蓄水区包含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铰接有浮板,浮板的一端安装有浮筒,浮板上安装有第一密封板,在蓄水池上安装有挡浮块,在蓄水池的底部安装有潜污泵,潜污泵通过压力进水管与生物滞留池连接,在生物滞留池上设有溢流回水管与蓄水池连接。本发明可以对初期雨水进行预处理、定量采集以及深度处理,解决初期降雨对城市造成的径流污染问题,同时防止后期雨水对初期雨水的稀释作用。

    一种内部蓄水柱的双向渗流生物滞留池

    公开(公告)号:CN107265630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10499444.8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有内部蓄水柱的双向渗流生物滞留池,包括滞留池主体和外部池体,所述滞留池主体内依次设有第一蓄水区、土壤层、沙砾层、砾石层、复合反渗层,在砾石层中设有集水管,在滞留池主体内设有内部蓄水柱,内部蓄水柱包含蓄水柱壳体,在蓄水柱壳体内设有空腔,空腔内的底部填充有填料层,在蓄水柱壳体的底部周向设有若干个布水支管,在第一蓄水区设有第一溢流口,第一蓄水区通过第一溢流口将雨水溢流进入到外部池体内设有的第二蓄水区内,滞留池主体位于外部池体内。本发明的内部蓄水柱可以在干旱期保证滞留池填料层底部的厌氧环境;复合反渗层可以在干旱期间使得底部集水管不断有水流出,避免了底部死水区的产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