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47199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0891970.0
申请日:2020-08-31
申请人: 济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27/36 , G01N33/74 , G01N33/531 , G01N33/543 , B01L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oS2/MoS2‑Pd的微流控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属于微流控与电化学传感器领域。本发明采用具有高的电催化活性的CoS2/MoS2‑Pd与具有磁性以及导电性良好的四氧化三铁包聚吡咯负载金纳米粒子在微流控芯片上逐步构建起夹心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在制备的微流控电化学传感器上完成了对降钙素原的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以及可控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441294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10787983.0
申请日:2019-08-26
申请人: 济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76 , G01N27/327 , G01N27/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铁蛋白包裹Co3O4核壳结构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首次以铁蛋白包裹Co3O4核壳结构共价交联N‑(4‑氨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ABEI作为信号源,利用铁蛋白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固载抗体分子,利用Co3O4对ABEI与过氧化氢之间ECL反应的优异催化作用对检测信号进行有效放大,提出了一种制备简单、高灵敏、反应能耗低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甲状旁腺激素的实际样品检测,检出限低至13 fg/mL,线性范围宽至50 fg/mL‑100 ng/mL,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14719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891970.0
申请日:2020-08-31
申请人: 济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27/36 , G01N33/74 , G01N33/531 , G01N33/543 , B01L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oS2/MoS2‑Pd的微流控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属于微流控与电化学传感器领域。本发明采用具有高的电催化活性的CoS2/MoS2‑Pd与具有磁性以及导电性良好的四氧化三铁包聚吡咯负载金纳米粒子在微流控芯片上逐步构建起夹心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在制备的微流控电化学传感器上完成了对降钙素原的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以及可控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81216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04526.9
申请日:2020-06-05
申请人: 济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27/36 , G01N27/4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锰-真黑素纳米粒子猝灭PtCo-CuFe2O4杂化氧化石墨烯固载的鲁米诺检测降钙素原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为了灵敏地检测降钙素原,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夹心型的猝灭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采用锰-真黑素纳米粒子作为猝灭剂,降低PtCo-CuFe2O4杂化氧化石墨烯固载的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猝灭机理主要是由于锰-真黑素纳米粒子抑制电化学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电氧化,并且通过能量转移进一步降低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实现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双重猝灭。根据不同浓度的降钙素原可以结合不同量的二抗标记物锰-真黑素纳米粒子,使得该传感器电化学发光强度变化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11208178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020184.3
申请日:2020-01-09
申请人: 济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30 , G01N27/3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钴基金属有机框架物双重放大苝四羧酸信号构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方法。在本发明中,苝四羧酸PTCA作为发光体负载在ZIF-67上形成PTCA@ZIF-67作为信号探针。其中,ZIF-67作为增强剂可催化S2O82-生成更多的SO4•-,从而实现信号的双重放大。此外,本发明还引进了七肽HGC用以固定抗体,既维持了传感器的生物活性,又提高了抗体的孵化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构建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Aβ可结合不同量的二抗标记物Ab2-Au-PTCA@ZIF-67,进而引起传感器发光强度的变化,实现对Aβ的超灵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44129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87983.0
申请日:2019-08-26
申请人: 济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76 , G01N27/327 , G01N27/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铁蛋白包裹Co3O4核壳结构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首次以铁蛋白包裹Co3O4核壳结构共价交联N-(4-氨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ABEI作为信号源,利用铁蛋白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固载抗体分子,利用Co3O4对ABEI与过氧化氢之间ECL反应的优异催化作用对检测信号进行有效放大,提出了一种制备简单、高灵敏、反应能耗低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甲状旁腺激素的实际样品检测,检出限低至13 fg/mL,线性范围宽至50 fg/mL-100 ng/mL,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8403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78061.X
申请日:2023-06-29
申请人: 济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447 , G01N1/30 , G01N1/4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糖胺聚糖药物的方法。本发明将相应的糖胺聚糖酶制得糖胺聚糖衍生物后在进行电泳分析,利用电泳的分子筛以及电荷效应可以将不同分子量大小的糖胺聚糖给分离开来。实验过程简单,条件易于控制,重现性好,实验成本低,易于普及,且本发明成功用于检测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硫酸软骨素,表现出高的清晰度和稳定性,为应用于更多样品检测提供了可能,为糖胺聚糖类药物的检测建提供了一个强大有力的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1208178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010020184.3
申请日:2020-01-09
申请人: 济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30 , G01N27/3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钴基金属有机框架物双重放大苝四羧酸信号构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方法。在本发明中,苝四羧酸作为发光体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进行羧基活化,然后和氨基化的ZIF‑67通过酰胺反应结合,形成苝四羧酸固载的钴基金属有机框架物作为信号探针。其中,ZIF‑67作为增强剂可催化SO42‑生成更多的SO4•‑。具体反应如下:Co2+可与SO42‑反应生成大量的Co3+和SO4•‑,同时生成的Co3+被氧化生成大量的OH•,进一步催化SO42‑生成更多的SO4•‑,从而实现信号的双重放大。此外,本发明还引进了七肽HGC用以固定抗体,既维持了传感器的生物活性,又提高了抗体的孵化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构建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Aβ可结合不同量的二抗标记物Ab2‑Au‑PTCA@ZIF‑67,进而引起传感器发光强度的变化,实现对Aβ的超灵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907511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911272160.0
申请日:2019-12-12
申请人: 济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姜黄素纳米粒子猝灭CdS杂化TiO2纳米带检测胰岛素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本发明中,采用过硫酸钾和过氧化氢共同作为共反应剂,增强CdS杂化TiO2纳米带的电化学发光性能。为了灵敏地检测胰岛素,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夹心型的猝灭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采用金‑姜黄素复合ZIF‑8作为猝灭剂,降低CdS杂化TiO2纳米带的电化学发光强度。猝灭机理主要是由于姜黄素消耗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并且通过能量转移进一步降低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实现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双重猝灭。根据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可以结合不同量的二抗标记物金‑姜黄素复合ZIF‑8,使得该传感器电化学发光强度变化不同。本发明对胰岛素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3 pg/mL‑20 ng/mL,检测限为0.09 pg/mL。
-
公开(公告)号:CN11044129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0715125.5
申请日:2019-08-05
申请人: 济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76 ,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27/4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蛋白活性保护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开发并首次验证了铕掺杂磷酸钆在低电位下激发可达到的高效电化学发光行为,一方面解决了发光材料在电极上的固定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抗原抗体活性的有效保存问题。根据对不同浓度的原降钙素响应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不同,实现对原降钙素的检测。通过采用F检验、T检验展示本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试结果均小于理论值,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