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勘探取样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479797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1267584.X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勘探取样装置,包括竖筒,竖筒下端设有一圈锯齿;竖筒内转动连接有一个取样筒,取样筒下端有取样腔,取样筒上端开有一个活动槽,活动槽内有一个上下移动的活动板;活动板上端面固定有一个竖杆,竖杆上端穿过竖筒;活动板下端面固定有逐渐增长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下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击块、第二击块和第三击块;活动槽底部开有一个凹槽;竖杆向下移动带动击块向下击打凹槽底部使整个竖筒受到震动而向下移动,竖筒遇到硬物不能向下移动时,竖杆继续向下移动并带动竖筒转动,通过锯齿对硬物进行锯切,该发明解决地质剖面采样容易破坏土层结构的问题。

    一种可同时在不同深度采样的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器

    公开(公告)号:CN11459395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63459.5

    申请日:2022-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采样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同时在不同深度采样的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器。其包括插入装置和设置于插入装置内部的收集装置;插入装置包括收集管,收集管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一侧设有密封板,密封板滑动设置在收集管的内壁上,密封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收集管的压杆。本发明设计在固定箱移动至地下水位置时,能够自动固定固定箱的位置并且打开密封板对此处地下水进行自动收集,在和收集完成后能够自动关闭密封板并且固定箱能够自动向下移动,能够自动完成对同一位置、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进行分别收集的效果,不需要人工操作,节省人力。

    一种可同时在不同深度采样的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器

    公开(公告)号:CN114593950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263459.5

    申请日:2022-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采样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同时在不同深度采样的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器。其包括插入装置和设置于插入装置内部的收集装置;插入装置包括收集管,收集管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一侧设有密封板,密封板滑动设置在收集管的内壁上,密封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收集管的压杆。本发明设计在固定箱移动至地下水位置时,能够自动固定固定箱的位置并且打开密封板对此处地下水进行自动收集,在和收集完成后能够自动关闭密封板并且固定箱能够自动向下移动,能够自动完成对同一位置、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进行分别收集的效果,不需要人工操作,节省人力。

    一种地质勘探取样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79797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267584.X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勘探取样装置,包括竖筒,竖筒下端设有一圈锯齿;竖筒内转动连接有一个取样筒,取样筒下端有取样腔,取样筒上端开有一个活动槽,活动槽内有一个上下移动的活动板;活动板上端面固定有一个竖杆,竖杆上端穿过竖筒;活动板下端面固定有逐渐增长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下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击块、第二击块和第三击块;活动槽底部开有一个凹槽;竖杆向下移动带动击块向下击打凹槽底部使整个竖筒受到震动而向下移动,竖筒遇到硬物不能向下移动时,竖杆继续向下移动并带动竖筒转动,通过锯齿对硬物进行锯切,该发明解决地质剖面采样容易破坏土层结构的问题。

    基于GIS的地理信息采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1361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0988414.5

    申请日:2020-09-1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GIS的地理信息采集装置。包括支架、信息采集和处理模块、控制装置、信号发射器、高度感应器、驱动装置和广角摄像机。所述支架在竖直方向设置有活动杆。所述信息采集和处理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信息采集和处理模块中储存种植防护林的地形图。所述地形图即所述支架安装位置的地形图。所述信息采集和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防护林树木的高度信息、所述地貌形态和所述地形图分析,并输出所述防护林的树木的高度信息与所述防护林的防护效果关系信息。选择最优的树木高度,即可以选择对应的树木品种或者对原有树木进行改良,避免由于树木过低降低防护效果,或者树木过高由于受风面大而容易被吹倒,提高防护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