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180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821497.9
申请日:2023-12-27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骨水泥盆骨通道修复螺钉,包括螺钉,所述螺钉顶部中心处开设有矩形插槽,所述矩形插槽内部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上下贯穿式的内槽一,所述内槽一内部的上中下三处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贯穿式的通槽,所述内槽一内部插接有套杆,且所述套杆的顶端贯穿所述螺钉的顶部;通过矩形插块插接在矩形插槽内部使得可以通过转动套筒来带动螺钉转动,且转动螺钉使得通槽与盆骨内部需要打入骨水泥的地方相对应上,再通过套筒带动套杆插接在螺钉内部的内槽一内部,且在插接后通过套杆可以在内槽一内部活动使得通孔和与通槽相对应上的盆骨内部需要打入骨水泥的地方对应得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12273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89195.7
申请日:2023-08-28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A61L27/04 , A61L27/02 , A61L27/22 , A61L27/18 , A61L27/20 , A61L27/56 , A61L27/52 , A61L27/54 , B33Y70/00 , B33Y80/00 , B33Y1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抗感染、促成血管和成骨功能的水凝胶嵌入式3D打印镁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包括:1)使用金属3D打印镁多孔支架;2)使用模板法制得MSN,结合浸渍吸附法负载促成骨多肽,并通过DA原位自聚合工艺对孔道进行原位包封得到载药MSN‑PDA;3)制备GelMA和QCS混合溶液,之后将溶液冷却且保温在40℃条件下,加入载药MSN‑PDA、促成血管多肽和AgNPs混合均匀,离心脱泡;4)将所得溶液转移至透明模具中,将镁多孔支架也放入上述模具中;避光条件下,于40℃水浴中超声处理;5)利用旋转‑紫外原位光固化组合处理。所得支架可以按时间梯度释放抗感染、促成血管和促成骨活性成分,可有效防治感染及促进骨组织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712272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89201.9
申请日:2023-08-28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A61L26/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逆黏附‑光热杀菌功能的纳米复合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1)制备金属有机框架ZIF‑8,将其浸渍于含有花青素CY‑7的溶液中实现药物的吸附;再使用DA对所得样品进行表面包封得到ZIF‑8/CY‑7/PDA粒子;2)制备末端带有羧基的7‑羧酸甲氧基‑4‑甲基香豆素CM;3)通过EDC偶联反应将CM接枝到多巴胺改性的壳聚糖分子侧链上得到CS‑DA‑CM;4)将ZIF‑8/CY‑7/PDA粒子和成血管活性组分分散于CS‑DA‑CM溶液之中,即得到所述敷料。所述敷料可注射使用,采用波长大于300nm光源照射可原位凝胶化实现粘附,小于280nm波长光源照射时凝胶重新转变为溶液;使用波长为820nm的红外波长作用时,可以激发光热作用,实现伤口处的光热杀菌,同时光热作用可以促进血液流动,加速伤口愈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87009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331920.6
申请日:2022-03-30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取向‑同心圆结构的全天然多糖基可降解复合接骨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制取添加有HA‑CCNC、Alginate和CCS的碱溶CS溶液;经离心后,加热原位凝胶化得到具有取向结构的HA‑CCNC/CS/Alginate/CCS水凝胶;透析后,在Ca2+/Mg2+混合溶液中通过梯度渗透工艺进行双金属离子原位交联,以获得同心圆结构;然后浸渍于QCS溶液中;最后通过旋转烘干法、激光套螺纹工艺转变成具有取向‑同心圆结构的全天然多糖基复合接骨钉。该接骨钉具有高生物相容性、骨诱导再生能力、弯曲强度、抗感染和可生物降解能力,可在骨修复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97545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11397963.6
申请日:2021-11-19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变色效应指示伤口感染情况的纳米银/双改性壳聚糖抗菌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利用高分子量的壳聚糖进行季铵化水溶性改性,再进一步儿茶酚化水溶性改性,制得双水溶性改性壳聚糖;然后利用双水溶性改性壳聚糖还原硝酸银制备纳米银/双水溶性改性壳聚糖溶液;最后将双水溶性改性壳聚糖、纳米银/双水溶性改性壳聚糖、姜黄素、两性离子、丙烯酰胺、交联剂、引发剂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均匀,离心脱泡后浇筑,通过一锅原位自由基聚合法反应制得纳米银/双改性壳聚糖抗菌变色水凝胶敷料。该纳米银/双改性壳聚糖抗菌变色水凝胶敷料在智能指示型创伤修复水凝胶敷料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69793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39588.6
申请日:2024-06-07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图案化促黏附表面的复合颅骨修复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1)使用沉淀法制备介孔二氧化锰MMD,随后结合循环超声负载法在MMD的孔道中负载促成骨药物,并利用原位自由基聚合法在其表面包覆缓释聚多巴胺PDA涂层得到MMD‑O‑PDA;2)将MMD‑O‑PDA与带有氨基的可紫外光固化聚合物溶液混合均匀,置于具有特殊图案化表面的定制PDMS模具之上,覆盖透明石英片后UV固化,脱模;3)结合交联剂在复合水凝胶材料表面原位接枝黏附蛋白,超频透析后即得所述水凝胶材料。所述材料具有高效促细胞黏附作用,可在缺损原位迅速富集成骨细胞,同时兼具抗炎、全周期促成骨作用,从而高效促进颅骨缺损部位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487009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331920.6
申请日:2022-03-30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取向‑同心圆结构的全天然多糖基可降解复合接骨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制取添加有HA‑CCNC、Alginate和CCS的碱溶CS溶液;经离心后,加热原位凝胶化得到具有取向结构的HA‑CCNC/CS/Alginate/CCS水凝胶;透析后,在Ca2+/Mg2+混合溶液中通过梯度渗透工艺进行双金属离子原位交联,以获得同心圆结构;然后浸渍于QCS溶液中;最后通过旋转烘干法、激光套螺纹工艺转变成具有取向‑同心圆结构的全天然多糖基复合接骨钉。该接骨钉具有高生物相容性、骨诱导再生能力、弯曲强度、抗感染和可生物降解能力,可在骨修复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97545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397963.6
申请日:2021-11-19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变色效应指示伤口感染情况的纳米银/双改性壳聚糖抗菌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利用高分子量的壳聚糖进行季铵化水溶性改性,再进一步儿茶酚化水溶性改性,制得双水溶性改性壳聚糖;然后利用双水溶性改性壳聚糖还原硝酸银制备纳米银/双水溶性改性壳聚糖溶液;最后将双水溶性改性壳聚糖、纳米银/双水溶性改性壳聚糖、姜黄素、两性离子、丙烯酰胺、交联剂、引发剂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均匀,离心脱泡后浇筑,通过一锅原位自由基聚合法反应制得纳米银/双改性壳聚糖抗菌变色水凝胶敷料。该纳米银/双改性壳聚糖抗菌变色水凝胶敷料在智能指示型创伤修复水凝胶敷料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221770120U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20126717.X
申请日:2024-01-18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A61B17/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手术用肌肉扩开固定设备,涉及手术器械领域,包括支撑环,还包括若干个用于牵拉手术切口四周的肌肉的拉杆和用于安装拉杆的活动杆,活动杆与拉杆一一对应且活动杆呈环形阵列分布,活动杆远离拉杆的一端与支撑环转动连接,支撑环上设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用于驱动活动杆旋转以带动所有拉杆从支撑环的中心部位外旋至支撑环的内边缘,或从支撑环内边缘处内旋并合拢至支撑环的中心部位,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活动杆末端的缺齿轮,支撑环内嵌设有可旋转的螺套且螺套的顶端贯穿支撑环,螺套的外侧套接有侧齿轮。该微创手术用肌肉扩开固定设备实现了利用可同步外旋的多个拉杆牵拉手术切口四周的肌肉外扩以扩大手术切口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21814905U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20248584.3
申请日:2024-02-01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A61M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肢体伤口冲洗用的防护装置,包括两端均留有穿行口的袋体、用于支撑肢体和袋体以辅助伤口冲洗及排出冲洗液的支撑组件,所述袋体中部为扩张段、两端为收缩段,且所述袋体两端的收缩段均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设于袋体内部的密封挡件。本实用新型通过绑定件一的绑定作用,使密封挡件的两侧向外扩张并贴合在患者肢体皮肤上,通过密封挡件、吸液垫一、吸液垫二在患者伤口两侧形成隔断、吸收作用,可缩小冲洗液沿患者肢体流动的范围,可避免冲洗液向着手部或脚部方向流动,从而避免污染到患者其他身体部位,在该防护作用下,还可避免冲洗液四处迸溅,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安全性会更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