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恢复原型状态和强度的黏土模型地基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4533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0346425.8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恢复原型状态和强度的黏土模型地基制备方法。包括确定原型地基、模型地基的总厚度和分层;获得原型地基各层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计算获得原型地基各层土体中部的状态参数和模型地基各层土体的平均有效固结压应力;确定原型地基土体的室内压缩固结线和卸载回弹线斜率,并通过反推得到模型地基各层土体的初始孔隙比;以及进行模型地基分层制备。本发明在恢复原型地基状态和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模型地基制备的经济性和易操作性,扩大了模型地基制备范围,克服了离心模型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传感器错位问题,提高了模型制备的经济性和传感器布置的灵活性,保证了离心模型试验的准确性。

    一种减震自复位韧性建筑浅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2900467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1633398.4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自复位韧性建筑浅基础。本发明设置在地基内,上承台和下承台上下间隔布置,上承台顶部外固定套装有外套筒,下承台底部外固定套装有内套筒,外套筒和内套筒相互嵌套使得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形成封闭空间;四个液压千斤顶内部结构和多个铅芯橡胶支座按照矩阵阵列排布方式布置在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四个液压千斤顶内部结构分别布置在上承台和下承台的四角,多个铅芯橡胶支座布置在上承台和下承台四边和中部的之间,铅芯橡胶支座的侧面固定安装有MEMS加速度传感器。本发明有效吸收地震作用带来不同分量的振动能量,具有主动调控机制,调整由于受到弯矩造成的不均匀位移且恢复到震前水平,同时具备监测结构受到地震后响应的能力。

    一种减震自复位韧性建筑浅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290046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1633398.4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自复位韧性建筑浅基础。本发明设置在地基内,上承台和下承台上下间隔布置,上承台顶部外固定套装有外套筒,下承台底部外固定套装有内套筒,外套筒和内套筒相互嵌套使得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形成封闭空间;四个液压千斤顶内部结构和多个铅芯橡胶支座按照矩阵阵列排布方式布置在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四个液压千斤顶内部结构分别布置在上承台和下承台的四角,多个铅芯橡胶支座布置在上承台和下承台四边和中部的之间,铅芯橡胶支座的侧面固定安装有MEMS加速度传感器。本发明有效吸收地震作用带来不同分量的振动能量,具有主动调控机制,调整由于受到弯矩造成的不均匀位移且恢复到震前水平,同时具备监测结构受到地震后响应的能力。

    一种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异质模型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86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10408.6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异质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测量原型场地的深度、原型场地中可液化土层和覆土层的厚度,确实试验的离心加速度并计算模型可液化土层厚度,根据材料重度确定模型中异质材料层的厚度、人工界面功能层的厚度及工艺,根据模型可液化土层厚度、模型中异质材料层逐层制备模型,将制备完成的模型对实际场地进行模拟试验,以获取实际场地中土层的加速度、孔隙水压力、剪切波速等物理性能。本发明在不改变离心机振动台硬件设施的前提下,基于应力等效的思想,突破了现有离心机振动台模拟能力瓶颈,提升了离心机振动台沿深度方向的模拟尺度。

    一种精准测量土体结构性参数的多功能固结仪

    公开(公告)号:CN115060596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449617.6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准测量土体结构性参数的多功能固结仪。压力冒位于底座上方,压力冒和底座之间通过刚性护环连支撑,围成土样腔,压力冒和底座圆形凸台安装一对压电弯曲元;土样腔内且底座顶面有下环形透水石,土样腔内且压力冒底面有上环形透水石,上环形透水石位于下环形透水石的正上方;刚性护环内一两侧内壁上安装一对压电弯曲元,刚性护环内另两侧内壁上分别安装有两个薄膜压力计。本发明通过直接测量土样的剪切波速与侧向土压力,实现土体结构性参数的精准测定。

    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三维变形非接触式高频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83186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1338886.2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三维变形非接触式高频监测装置。模型箱固定在振动台上,两个抑波板支撑固定在模型箱的两侧,模型箱内有孔隙流体,两个抑波板支撑之间的模型箱内部底部布置有物理模型,物理模型上布置有标记点;抑波板横跨架设在两个抑波板支撑之间,多组高速相机通过相机支架安装在抑波板之上,多组高速相机沿两个抑波板支撑之间的连线在抑波板之上间隔布置,高速相机朝向下方的物理模型进行拍摄。本发明的测量装置与监测模型无接触,避免了对模型的扰动的同时克服了传统接触式测量技术中边坡模型变形与传感器变形不协调一致的缺陷,可以得到在高频地震波荷载作用下物理模型的三维变形,且具有装置简单、测量精度高等优势。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场地地震液化灾害快速估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910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58271.9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场地地震液化灾害快速估测方法。建立历史地震与场地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包括依次连接的需求输入模块、网络爬虫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库模块;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获得震后场地卓越频率;基于震后场地卓越频率获得场地震害程度与抗震性能参数。本发明解决了快速估测震后场地震害、场地抗震性能参数的问题,可快速估测在给定地震条件下,场地液化或软化震害程度和场地抗震性能参数。

    一种恢复原型状态和强度的黏土模型地基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453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46425.8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恢复原型状态和强度的黏土模型地基制备方法。包括确定原型地基、模型地基的总厚度和分层;获得原型地基各层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计算获得原型地基各层土体中部的状态参数和模型地基各层土体的平均有效固结压应力;确定原型地基土体的室内压缩固结线和卸载回弹线斜率,并通过反推得到模型地基各层土体的初始孔隙比;以及进行模型地基分层制备。本发明在恢复原型地基状态和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模型地基制备的经济性和易操作性,扩大了模型地基制备范围,克服了离心模型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传感器错位问题,提高了模型制备的经济性和传感器布置的灵活性,保证了离心模型试验的准确性。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场地地震液化灾害快速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9105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558271.9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场地地震液化灾害快速评估方法。建立历史地震与场地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包括依次连接的需求输入模块、网络爬虫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库模块;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获得震后场地卓越频率;基于震后场地卓越频率获得场地震害程度与抗震性能参数。本发明解决了快速评估震后场地震害、场地抗震性能参数的问题,可快速评估在给定地震条件下,场地液化或软化震害程度和场地抗震性能参数。

    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三维变形非接触式高频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8318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338886.2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模型试验三维变形非接触式高频监测装置。模型箱固定在振动台上,两个抑波板支撑固定在模型箱的两侧,模型箱内有孔隙流体,两个抑波板支撑之间的模型箱内部底部布置有物理模型,物理模型上布置有标记点;抑波板横跨架设在两个抑波板支撑之间,多组高速相机通过相机支架安装在抑波板之上,多组高速相机沿两个抑波板支撑之间的连线在抑波板之上间隔布置,高速相机朝向下方的物理模型进行拍摄。本发明的测量装置与监测模型无接触,避免了对模型的扰动的同时克服了传统接触式测量技术中边坡模型变形与传感器变形不协调一致的缺陷,可以得到在高频地震波荷载作用下物理模型的三维变形,且具有装置简单、测量精度高等优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