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扩散模型与零维化学盒子模型的工业园区臭氧浓度模拟预测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661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68800.9

    申请日:2024-07-01

    IPC分类号: G16C20/10 G01N33/00 G01W1/02

    摘要: 耦合扩散模型与零维化学盒子模型的工业园区臭氧浓度模拟预测方法和装置,其方法包括:利用高空、地面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作AERMET输入,AERMET输出文件和石化园区污染源排放清单作AERMOD输入数据,运行AERMOD模型获取臭氧前体物小时浓度变化数据,进而利用模型输出结果输入至AtChem盒子模型中,结合MCM机理实现臭氧浓度预测。本发明通过大气扩散模型与盒子模型的耦合,显著提高臭氧浓度预测效率,减轻了三维模型法复杂气象数据的获取压力以及化学盒子模型观测法VOCs前体物组分测量压力。

    一种耐氧气胁迫的双层异养反硝化生物膜处理氮氧化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9885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463381.2

    申请日:2023-11-06

    IPC分类号: B01D53/85 B01D53/5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氧气胁迫的双层异养反硝化生物膜处理氮氧化物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装填双层异养反硝化生物膜填料的生物滴滤塔处理含NOx的废气;所述双层异养反硝化生物膜是在填料表面接种缺氧环境下驯化的异养反硝化菌形成内层异养反硝化生物膜,再在内层异养反硝化生物膜表面接种有氧环境下驯化的耐氧异养反硝化菌形成外层耐氧异养反硝化生物膜。本发明方法通过双层异养反硝化生物膜的构建,缓解了氧气对脱硝效率的抑制,解决了氧气胁迫下脱硝效率低的问题;内层生物膜厌氧异养反硝化菌以及外层生物膜耐氧异养反硝化菌的独立驯化,功能针对性更强,进程更快,减少了时间成本。

    分枝杆菌JY-1及其在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0309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359974.3

    申请日:2022-04-0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株分枝杆菌JY‑1及其在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属于有机污染物降解技术领域,尤其是C8以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本发明的分枝杆菌,命名为分枝杆菌JY‑1,已在2022年2月2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52,微生物分类命名为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本发明的分枝杆菌JY‑1能以2‑甲基戊烷为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繁殖,并高效降解2‑甲基戊烷,且能适应的温度和pH范围较广。此外,分枝杆菌JY‑1还能以3‑甲基戊烷和正己烷为碳源和能源,高效降解3‑甲基戊烷和正己烷。

    基于数据驱动的小尺度区域大气污染物快速溯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6880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1534936.9

    申请日:2021-12-15

    摘要: 本发明涉及基于数据驱动的小尺度区域大气污染物快速溯源方法,包括: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本地化及气象场模拟,根据本地气象状况构建以气象参数等间距划分后组合的气象情景,结合大气污染扩散模拟平台模拟气象情景获得溯源结果形成污染溯源库,以污染溯源库为训练数据拟合搭建数据驱动模型拟合,以实时气象条件匹配污染溯源库或引发数据驱动模型实现快速污染溯源。本发明极大提高了污染溯源的精度和速度,实现小尺度区域大气污染综合管控能力的显著提升,支撑区域VOCs等污染物的大幅削减及空气质量的有效改善。

    一种便携式温室气体监测装置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40742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42228.7

    申请日:2022-08-08

    IPC分类号: G01W1/02 B64D47/00 B64C39/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温室气体监测装置及其应用,监测装置包括CO2传感器、显示屏、电脑主板、数据采集卡、固定组件等部件。所述监测装置通过将6个CO2传感器集成,以2*3阵列方式安置在仪器顶部减少由于传感器个体差异的系统误差,提高监测精度且内部配置多通道数据采集卡,实现数据有效稳定传输。数据采集卡读写速度快、采集更稳定、操作更灵活。本发明通过配置CO2传感器、电脑主板、数据采集卡和固定组件相互配合,实现CO2在线监测。本发明优化传感器安装位置、提高仪器集成化程度同时减小体积便于携带,解决常规监测仪器因为个体误差导致测量结果偏差大和体积过大不利于携带的问题,可有效监测大气气象条件,可以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