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陶瓷球面双抛光头抛光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4074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48638.9

    申请日:2019-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陶瓷球面双抛光头抛光加工装置,固定抛光盘固定在操作台上,左螺旋抛光组件和右螺旋抛光组件关于固定抛光盘对称设置在操作台上,左螺旋抛光组件与固定抛光盘的左端面之间、右螺旋抛光组件与固定抛光盘的右端面之间均设有单螺旋槽,且单螺旋槽的起点在固定抛光盘的中心,固定抛光盘左右两侧的单螺旋槽起点相通,单螺旋槽内充有磁流变抛光液,左螺旋抛光组件和右螺旋抛光组件内均设有磁场发生器。优点是:通过受磁场影响变为类固态的磁流变抛光液进行抛光,左螺旋抛光组件和右螺旋抛光组件的旋转可以控制待抛光工件的抛光时间,从而能较为精准的控制抛光度,能实现更加高的抛光精度,完全满足生物陶瓷球面的抛光度要求。

    一种旋转撑开式椎间融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10368146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30880.3

    申请日:2019-07-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撑开式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上体、融合器下体、传动体和传动螺钉,融合器上体靠近融合器下体一端端面开设有第一圆形凹槽,融合器下体靠近融合器上体一端端面开设有第二圆形凹槽,融合器上体和融合器下体通过传动体呈“X”型铰接,第一圆形凹槽和第二圆形凹槽组合构成容纳传动体和传动螺钉的空腔,融合器下体与传动体的下端固定连接,融合器上体与传动体上端转动连接,融合器上体上开设有与传动螺钉相匹配的螺纹孔,传动螺钉自由端卡接在传动体上。其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一融合器植入后创伤大、疼痛严重、恢复时间长的不足,或植入多个融合器时,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稳定度不足的问题。

    人工髋关节循环式磁流变抛光机

    公开(公告)号:CN11034074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48597.3

    申请日:2019-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人工髋关节循环式磁流变抛光机,包括操作台、左抛光盘、右抛光盘、螺旋抛光头、磁流变抛光液和驱动装置,所述左抛光盘和驱动装置固定在操作台上,所述左抛光盘上开有第一螺旋抛光槽,所述螺旋抛光头固定与所述左抛光盘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抛光头位于左抛光盘和右抛光盘之间,所述螺旋抛光头上开有第二螺旋抛光槽,所述右抛光盘上开有第三螺旋抛光槽,所述第一螺旋抛光槽、第二螺旋抛光槽和第三螺旋抛光槽组成螺旋抛光通道,所述磁流变抛光液注入在抛光通道内,所述右抛光盘还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所述右抛光盘上还设有磁场发生器。本发明的优点是:精细的全方位抛光,最终使人工髋关节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7638199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1003880.8

    申请日:2017-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包括:第一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手柄、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剥离杆,所述第一剥离杆的开放端的端面形成能够与椎间盘配合的弧形凹面;第二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手柄、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剥离杆,所述第二剥离杆的开放端的端面形成弧形凸面。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一拉钩能够锚定在椎间盘,具有较佳的固定作用,使得向软组织对向牵拉时对手术视野暴露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第二拉钩能够在腹腔中游离牵拉组织,不易对软组织造成损伤,安全性较高,通过将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组合使用达到充分分离和暴露手术视野的作用。

    一种肱骨近端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09000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711474.6

    申请日:2016-08-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8052 A61B17/8061 A61B17/808

    Abstract: 一种肱骨近端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属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领域。包括接骨板主体,接骨板主体上的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骨板主体匹配有自身独立结构的肱骨大结节钩板和自身独立结构的肱骨小结节钩板;系统可接骨板主体单独固定在肱骨近端断骨上,也可接骨板主体与肱骨大结节钩板、肱骨小结节钩板中的一种或二种匹配固定在肱骨近端断骨上,以适应不同的临床需求。本发明它可以为肱骨近端不同类型骨折实现理想的固定治疗,所以它能替代现有技术的四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而且其内壁与肱骨近端主要部位形状相吻合,所以对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的强度高,稳定性好,能有效减少术后的退钉、断钉并发症的发生。

    缝合锚组件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3073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910179078.7

    申请日:2019-03-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缝合锚组件,包括:锚钉套,设有轴向孔和外螺纹,以植入人体;夹紧部,至少部分设于轴向孔内,夹紧部上设有多个夹头,且至少两个夹头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用于放置缝合线,其中,在夹紧部伸入锚钉套时,轴向孔的至少部分孔壁与夹紧部过盈配合,使多个夹头之间的间隙缩小而夹紧间隙内的缝合线。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缝合线的两端同时夹紧在加压装置中,避免了因拉得太紧而使缝合线被锚钉套的外螺纹切割损伤,且无需打结;还可通过调节锚钉套的植入深度调节缝合线的张紧力,避免缝合线太松或太紧,降低了手术难度,提升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一种生物陶瓷球面双抛光头抛光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4074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910648638.9

    申请日:2019-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陶瓷球面双抛光头抛光加工装置,固定抛光盘固定在操作台上,左螺旋抛光组件和右螺旋抛光组件关于固定抛光盘对称设置在操作台上,左螺旋抛光组件与固定抛光盘的左端面之间、右螺旋抛光组件与固定抛光盘的右端面之间均设有单螺旋槽,且单螺旋槽的起点在固定抛光盘的中心,固定抛光盘左右两侧的单螺旋槽起点相通,单螺旋槽内充有磁流变抛光液,左螺旋抛光组件和右螺旋抛光组件内均设有磁场发生器。优点是:通过受磁场影响变为类固态的磁流变抛光液进行抛光,左螺旋抛光组件和右螺旋抛光组件的旋转可以控制待抛光工件的抛光时间,从而能较为精准的控制抛光度,能实现更加高的抛光精度,完全满足生物陶瓷球面的抛光度要求。

    一种旋转撑开式椎间融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10368146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10630880.3

    申请日:2019-07-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撑开式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上体、融合器下体、传动体和传动螺钉,融合器上体靠近融合器下体一端端面开设有第一圆形凹槽,融合器下体靠近融合器上体一端端面开设有第二圆形凹槽,融合器上体和融合器下体通过传动体呈“X”型铰接,第一圆形凹槽和第二圆形凹槽组合构成容纳传动体和传动螺钉的空腔,融合器下体与传动体的下端固定连接,融合器上体与传动体上端转动连接,融合器上体上开设有与传动螺钉相匹配的螺纹孔,传动螺钉自由端卡接在传动体上。其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一融合器植入后创伤大、疼痛严重、恢复时间长的不足,或植入多个融合器时,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稳定度不足的问题。

    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7638199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1711003880.8

    申请日:2017-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腰椎侧路微创显露辅助组件包括:第一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手柄、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剥离杆,所述第一剥离杆的开放端的端面形成能够与椎间盘配合的弧形凹面;第二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手柄、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剥离杆,所述第二剥离杆的开放端的端面形成弧形凸面。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一拉钩能够锚定在椎间盘,具有较佳的固定作用,使得向软组织对向牵拉时对手术视野暴露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第二拉钩能够在腹腔中游离牵拉组织,不易对软组织造成损伤,安全性较高,通过将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组合使用达到充分分离和暴露手术视野的作用。

    缝合锚组件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3073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79078.7

    申请日:2019-03-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缝合锚组件,包括:锚钉套,设有轴向孔和外螺纹,以植入人体;夹紧部,至少部分设于轴向孔内,夹紧部上设有多个夹头,且至少两个夹头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用于放置缝合线,其中,在夹紧部伸入锚钉套时,轴向孔的至少部分孔壁与夹紧部过盈配合,使多个夹头之间的间隙缩小而夹紧间隙内的缝合线。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缝合线的两端同时夹紧在加压装置中,避免了因拉得太紧而使缝合线被锚钉套的外螺纹切割损伤,且无需打结;还可通过调节锚钉套的植入深度调节缝合线的张紧力,避免缝合线太松或太紧,降低了手术难度,提升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