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遥控摩托车的自动稳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738304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1554667.7

    申请日:2022-12-06

    IPC分类号: A63H17/26 A63H17/21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遥控摩托车的自动稳定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相互电路连接的控制器、电源、电机,还设置有自平衡飞轮和漂移导向机构;所述自平衡飞轮设置在前轮后轮之间,并设置在车体的下方;所述漂移导向机构具有两处,分别设置于车体的左右两侧,并向外延伸;所述自平衡飞轮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连接手持式遥控器,所述手持式遥控器发射指令给控制器,并提供漂移模式和直行模式;处于直行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平衡飞轮启动,使车体包括相对直立的自动稳定状态;处于漂移模式时,所述自平衡飞轮不在工作,所述车体可以转向并向左侧或右侧偏斜,通过车轮和漂移导向机构对车体形成两点式支撑。

    一种竞速模型车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15721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483016.5

    申请日:2019-06-04

    IPC分类号: A63H17/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竞速模型车,包括车体、底盘、前桥总成、后桥总成、电机、传动总成,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总成将动力传送到所述车体的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上,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总成通过齿轮连接,模型车的底盘前后两端的水平高度高于中部的高度,尽可能压低车辆的重心,提升操控性;还包括设置在前桥总成上的前减震总成和设置在后桥总成上的后减震总成,在前减震总成和后减震总成之间设置有一根横梁,提升车辆刚性;电机连接在一块连接块上,车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连接块可以在第一凹槽内左右位移,从而改变电机齿轮与传动总成的齿轮之间的配合间隙,还设置有可调节的电池仓来匹配不同尺寸的电池。

    方便过沟的遥控模型车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86139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1102531.6

    申请日:2018-09-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方便过沟的遥控模型车,包括车体、控制系统,所述车体靠近前轮的两侧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磁阀上设置有阀芯可以纵向移动,所述阀芯上固定连接弹簧,当行驶时发现前方有沟渠凹坑时,通过遥控器指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磁阀驱动所述阀芯弹出带动所述弹簧接触地面受力挤压,从而抬高所述车体的前部使车子跳过沟渠,当车子完成过沟时,所述阀芯回缩。

    一种遥控摩托车的自动稳定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3830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54667.7

    申请日:2022-12-06

    IPC分类号: A63H17/26 A63H17/21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遥控摩托车的自动稳定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相互电路连接的控制器、电源、电机,还设置有自平衡飞轮和漂移导向机构;所述自平衡飞轮设置在前轮后轮之间,并设置在车体的下方;所述漂移导向机构具有两处,分别设置于车体的左右两侧,并向外延伸;所述自平衡飞轮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连接手持式遥控器,所述手持式遥控器发射指令给控制器,并提供漂移模式和直行模式;处于直行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平衡飞轮启动,使车体包括相对直立的自动稳定状态;处于漂移模式时,所述自平衡飞轮不在工作,所述车体可以转向并向左侧或右侧偏斜,通过车轮和漂移导向机构对车体形成两点式支撑。

    一种竞速模型车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15721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483016.5

    申请日:2019-06-04

    IPC分类号: A63H17/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竞速模型车,包括车体、底盘、前桥总成、后桥总成、电机、传动总成,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总成将动力传送到所述车体的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上,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总成通过齿轮连接,模型车的底盘前后两端的水平高度高于中部的高度,尽可能压低车辆的重心,提升操控性;还包括设置在前桥总成上的前减震总成和设置在后桥总成上的后减震总成,在前减震总成和后减震总成之间设置有一根横梁,提升车辆刚性;电机连接在一块连接块上,车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连接块可以在第一凹槽内左右位移,从而改变电机齿轮与传动总成的齿轮之间的配合间隙,还设置有可调节的电池仓来匹配不同尺寸的电池。

    竞速性遥控模型车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229136U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20833855.0

    申请日:2019-06-04

    IPC分类号: A63H17/26 A63H17/39 A63H17/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竞速性遥控模型车,包括车体、底盘、前桥总成、后桥总成、电机、传动总成,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总成将动力传送到所述车体的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上,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总成通过齿轮连接,模型车的底盘前后两端的水平高度高于中部的高度,尽可能压低车辆的重心,提升操控性;还包括设置在前桥总成上的前减震总成和设置在后桥总成上的后减震总成,在前减震总成和后减震总成之间设置有一根横梁,提升车辆刚性;电机连接在一块连接块上,车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连接块可以在第一凹槽内左右位移,从而改变电机齿轮与传动总成的齿轮之间的配合间隙,结构牢固,大大提升了车辆的竞速性能。

    一种模型车的减震系统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882883U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22904767.X

    申请日:2022-11-02

    IPC分类号: F16F15/04 A63H17/26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型车的减震系统,包括车轮、减震组件,车轮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减震组件包括安装在前车轮上的前桥减震组件和安装在后车轮上的后桥减震组件,前桥减震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悬挂和安装在第一活动悬挂上的弹性减震器,后桥减震组件包括第二活动悬挂和安装在第二活动悬挂上的弹性减震器。设置模型车的前轮和后轮处均设置减震组件,且设置其中的前悬挂和后悬挂均为可活动的状态,进一步还在前悬挂和后悬挂上安装弹性减震器提供二次减震,在前悬挂与车轮连接处还设置球头杆,使模型车在震动过程中,前悬挂可以相对球头杆进行上下前后的晃动,完成避震处理,有效防止悬挂在行驶过程中受损,提高模型车的使用寿命。

    一种模型车的复合组装式底盘

    公开(公告)号:CN218421005U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22684607.9

    申请日:2022-10-12

    IPC分类号: A63H17/2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型车的复合组装式底盘,包括主体、底盘组件,所述底盘组件由若干底盘部件组成,包括置于所述主体中心的主底盘以及置于所述主底盘四周的副底盘,所述主底盘与副底盘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设置主底盘为金属,副底盘为塑料,通过组装构成完整底盘,不仅能够确保在驱动模型车时的稳定性,而且能够降低整体的重量,电源的损耗降低,寿命得到提高,且还能降低制造成本。

    模型车的电机安装机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062648U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20834876.4

    申请日:2019-06-04

    IPC分类号: B60K1/00 B60K17/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模型车的电机安装机构,包括车体、电机、传动总成,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总成将动力传送到所述车体的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上,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总成通过齿轮连接,所述电机连接在一块连接板上,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板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左右位移,从而改变所述电机的电机齿轮与所述传动总成的齿轮之间的配合间隙,所述连接板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设有长圆孔,通过螺栓穿过所述长圆孔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将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电机的齿轮与传动齿轮组之间的配合位置可以进行调节,可以使齿轮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凑。

    一种模型车底盘的导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8421006U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22685779.8

    申请日:2022-10-12

    IPC分类号: A63H17/2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型车底盘的导流结构,包括车身、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前端、中端、后端,在所述前端、中端、后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第三导流部。在底盘的前端、中端、后端均设置有导流部,使车身的前、中、后端均能够实现“抓地”的效果,保证了模型车整体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