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5873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34205.2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放大的红外光谱仪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信号IV积分电路、红外信号跟随电路、红外信号一级放大电路、红外信号二级放大电路、红外信号跟随电路;信号经过所述红外信号IV积分电路到所述红外信号跟随电路,再到所述红外信号一级放大电路和所述红外信号二级放大电路,最后到红外信号跟随电路,最后输出一个经过转换、放大的信号。本发明的电路应用于便携式红外光谱仪上具有体积轻巧,放大测量信号,提高测量精度,可以高效检测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29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47717.X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1/3563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塑料手持快检仪,包括手持主体及反射附件;所述反射附件包括固定连接件及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手持主体的反射台;所述手持主体包括红外光谱传感器、中央处理器及设置于所述手持主体的外壳上的检测孔;所述反射台与所述检测孔之间的间隙用于放置待检测塑料;所述红外光谱传感器发射的定频红外线,依次通过所述检测孔及待检测塑料后,到达所述反射台,经由所述反射台反射后再次穿过所述待检测塑料及所述检测孔后,被所述红外光谱传感器接收,得到红外线透射信息;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红外线透射信息确定所述待检测塑料的种类。本发明在通过手持式设计实现随时随地检测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6462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111583989.X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1/359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传感电路及近红外光谱探测,包括开关电源供电电路、ADC采样电路、DAC输出放大电路、微处理器及近红外传感器;所述开关电源供电电路用于为所述全波段近红外传感器中的其他组件供电;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DAC输出放大电路及所述ADC采样电路与所述近红外传感器电连接;所述DAC输出放大电路的DAC芯片为AD5541芯片;所述DAC输出放大电路的运算放大器芯片为LTC2057芯片和/或LTC2057HV芯片。本发明中AD5541芯片、LTC2057芯片与LTC2057HV芯片组成的近红外传感电路,可实现控制精度达到0.05V的电压控制,大大提升了近红外传感电路的控制精度,即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9557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583981.3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谱检测仪,包括分体式的手持检测终端与上位处理终端;所述手持检测终端包括可调节光源电路、接收探头、DAC放大电路、ADC放大电路、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电路;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DAC放大电路及所述ADC放大电路与所述接收探头电连接;所述可调节光源电路发射的红外光,经待测样品被所述接收探头接收;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探头接收的待分析电信号确定所述待测样品对应的图谱数据,并将所述图谱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发送至所述上位处理终端;所述上位处理终端通过所述图谱数据确定所述待测样品对应的材料种类。本发明免去了将信号采集及信号处理功能都集成在手持端使手持端过于臃肿不方便握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94173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63945.2
申请日:2017-12-05
Applicant: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质中化学需氧量在线检测仪,属于水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本装置由反应池、电极组及光照模块组成;所述电极组包括一个半导体电极及一个对电极;两个电极放置在所述反应池中,并连成回路;所述反应池的一个侧面设有透光窗口,使所述光照模块发出的光线可投入并照射在所述半导体电极上;待测水样流入所述反应池中并浸没所述电极组,光照下发生氧化有机污染物的电极反应并产生电信号,检测该电信号以对应水样的COD值,实现水质COD的实时检出。
-
公开(公告)号:CN116965831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040908.0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穿戴式十二导心电记录仪,包括主板和导联线,主板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主板包括控制系统、心电传感器、导联线接口、存储、蓝牙天线,心电传感器采用集成式心电信号处理芯片,控制系统包含数字滤波器,导联线包括导联插座端和导联电极端,导联电极端连着十个心电极片,十个心电极片通过导联线连接至导联线接口,每一个心电极片接到人体体表各个对应部位,将采集到的电生理信号发送到导联线接口,心电传感器从导联线接口获取到的信号进行全数字化后传输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全数字化信号转化为心电图数据并发到存储保存,通过蓝牙天线发送到PC终端或手机。本发明抗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体积小便于随时随地携带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29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49664.5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1/3563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降解塑料红外手持式快检仪,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电源、第一电路板和连接第一电路板的红外光谱传感器模组,外壳外设置有连接第一电路板的触摸显示屏,红外光谱传感器模组包括红外光源和光电检测器,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对准红外光源和光电检测器的检测孔,外壳上安装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连接全反射附件,全反射附件和检测孔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塑料的缝隙,夹紧机构能够驱动全反射附件向检测孔移动,以夹紧待测塑料。设备结构完整且各部件均设置于外壳内,便于手持和运输,使用方便快捷,适用不同的检测环境。同时通过夹紧机构夹紧待测塑料样品,使待测塑料样品紧贴于检测孔,防止出现漏光的情况,提升检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548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40919.9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导心电记录仪设备,包括主机和充电座;充电座的上壳体两端设有电极公扣,电极公扣的中间设有两对充电铜柱,处于对角线上的两个充电铜柱为同一电极;充电铜柱的一端与充电板连接,充电板通过电源接口与外接电源连接;主机的电路板连接有充电式电源;下盖设有与电极公扣相配合的电极母扣,电极母扣的一端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设有一对第一圆孔,第一圆孔镀有导电铜层进行封堵;主机与充电座扣接固定时,任一对充电铜柱通过下盖的通孔后与导电铜层相接触,外接电源输出的电压经充电板、充电铜柱、第一圆孔、电路板,输入到充电式电源中实现充电。本发明具有更加灵活方便的充电方式,可轻松实现主机的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485874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62517.4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1/359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探头红外光谱仪,包括系统电源供电电路模块和依次电连接的光谱传感器探头电路模块、ADC采样电路模块、DAC电压输出电路模块;所述系统电源供电电路模块为所述ADC采样电路模块、DAC电压输出电路模块、光谱传感器探头电路模块提供工作电压;所述光谱传感器探头电路模块的组件包括若干并联的光谱传感器探头;所述光谱传感器探头的波段为1550nm~1850nm,且内置MEMS‑FPI可调谐滤波镜片。本发明通过将多个光谱传感器探头并联后与放大电路连接后输出信号,实现将各光谱探头支路上的微弱电流信号叠加后再进行放大,从而使得该光谱仪能够检测含量更低的成分,相较于单探头光谱仪,具有检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264629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83989.X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1/359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传感电路及近红外光谱探测,包括开关电源供电电路、ADC采样电路、DAC输出放大电路、微处理器及近红外传感器;所述开关电源供电电路用于为所述全波段近红外传感器中的其他组件供电;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DAC输出放大电路及所述ADC采样电路与所述近红外传感器电连接;所述DAC输出放大电路的DAC芯片为AD5541芯片;所述DAC输出放大电路的运算放大器芯片为LTC2057芯片和/或LTC2057HV芯片。本发明中AD5541芯片、LTC2057芯片与LTC2057HV芯片组成的近红外传感电路,可实现控制精度达到0.05V的电压控制,大大提升了近红外传感电路的控制精度,即检测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