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83803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1077035.5

    申请日:2017-11-06

    发明人: 叶泉流 陈兴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侧筒体、管箱筒体、管板和换热管,换热管固定于管板且主体设置在壳侧筒体中,壳侧筒体中布置有折流杆组件,折流杆组件包括多根第一折流杆和多根第二折流杆,第一折流杆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与连接部两端连接的第一折流部和第二折流部,第一折流杆的设置用于形成双螺旋流流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壳侧流体随着第一折流杆的布置,在壳侧形成双螺旋流,从而使得壳侧流体在通过第一折流杆斜掠换热管的同时,还在随着第一折流杆间形成的双螺旋流流道,在换热管束上旋转冲刷,促进了强化传热效果,并减小了弓形折流杆等时的流动死区,增强了换热效果。

    管壳式换热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83803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077035.5

    申请日:2017-11-06

    发明人: 叶泉流 陈兴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侧筒体、管箱筒体、管板和换热管,换热管固定于管板且主体设置在壳侧筒体中,壳侧筒体中布置有折流杆组件,折流杆组件包括多根第一折流杆和多根第二折流杆,第一折流杆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与连接部两端连接的第一折流部和第二折流部,第一折流杆的设置用于形成双螺旋流流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壳侧流体随着第一折流杆的布置,在壳侧形成双螺旋流,从而使得壳侧流体在通过第一折流杆斜掠换热管的同时,还在随着第一折流杆间形成的双螺旋流流道,在换热管束上旋转冲刷,促进了强化传热效果,并减小了弓形折流杆等时的流动死区,增强了换热效果。

    核电站非能动氢气复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03928060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410169494.6

    申请日:2014-04-24

    IPC分类号: G21C9/06

    CPC分类号: Y02E30/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非能动氢气复合器,其包括框架、包覆框架的包覆层,以及由框架和包覆层围成的通道。非能动氢气复合器的底部设有一层空气入口和装有催化板的一层抽屉,顶部设有气体出口,一层抽屉与出气口之间设有二层空气入口和装有催化板的二层抽屉。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核电站非能动氢气复合器中,装有催化板的一层抽屉和二层抽屉可增大催化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氢气与氧气的反应速度,提高消氢效率;一层空气入口和二层空气入口可增加空气入口的面积,减少空气流动阻力,提高氢复合效率。

    核电站非能动氢气复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03928060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69494.6

    申请日:2014-04-24

    IPC分类号: G21C9/06

    CPC分类号: Y02E30/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非能动氢气复合器,其包括框架、包覆框架的包覆层,以及由框架和包覆层围成的通道。非能动氢气复合器的底部设有一层空气入口和装有催化板的一层抽屉,顶部设有气体出口,一层抽屉与出气口之间设有二层空气入口和装有催化板的二层抽屉。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核电站非能动氢气复合器中,装有催化板的一层抽屉和二层抽屉可增大催化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氢气与氧气的反应速度,提高消氢效率;一层空气入口和二层空气入口可增加空气入口的面积,减少空气流动阻力,提高氢复合效率。

    核电厂核反应堆冷却剂泵及其静压轴封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5673551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665419.9

    申请日:2014-11-19

    IPC分类号: F04D29/10 F04D29/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核反应堆冷却剂泵及其静压轴封组件,所述静压轴封组件的第一密封组件通过密封圈和高分子聚合物环实现与设在其外部的密封壳之间的周向密封;第一密封组件在与密封壳接触位置处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容置槽,环形容置槽横截面的两端具有不同的宽度,其中较大的容置端比较小的挤压端更靠近冷却剂泵水力部件;高分子聚合物环在正常工况时收容在环形容置槽的容置端内,在全厂断电工况下将变软并被高温高压流体挤压进入环形容置槽的挤压端,从而与密封壳及第一密封组件紧密贴合,保证二者之间的持续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除了对耐高温橡胶O型圈的依赖,并且有效降低了核电厂的堆芯损坏概率。

    核电厂核反应堆冷却剂泵及其静压轴封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5673551B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410665419.9

    申请日:2014-11-19

    IPC分类号: F04D29/10 F04D29/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核反应堆冷却剂泵及其静压轴封组件,所述静压轴封组件的第一密封组件通过密封圈和高分子聚合物环实现与设在其外部的密封壳之间的周向密封;第一密封组件在与密封壳接触位置处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容置槽,环形容置槽横截面的两端具有不同的宽度,其中较大的容置端比较小的挤压端更靠近冷却剂泵水力部件;高分子聚合物环在正常工况时收容在环形容置槽的容置端内,在全厂断电工况下将变软并被高温高压流体挤压进入环形容置槽的挤压端,从而与密封壳及第一密封组件紧密贴合,保证二者之间的持续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除了对耐高温橡胶O型圈的依赖,并且有效降低了核电厂的堆芯损坏概率。

    管壳式换热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35093B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210219940.0

    申请日:2012-06-29

    发明人: 叶泉流 王春霖

    IPC分类号: F28F9/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侧筒体、管箱筒体、管板和换热管,换热管固定于管板且主体设置在壳侧筒体中,壳侧筒体中布置有扇叶形折流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管壳式换热器采用扇叶形折流板,使得壳侧流动更为合理,不仅减小了流动阻力、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克服了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不易加工的缺点。

    管壳式换热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35093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19940.0

    申请日:2012-06-29

    发明人: 叶泉流 王春霖

    IPC分类号: F28F9/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侧筒体、管箱筒体、管板和换热管,换热管固定于管板且主体设置在壳侧筒体中,壳侧筒体中布置有扇叶形折流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管壳式换热器采用扇叶形折流板,使得壳侧流动更为合理,不仅减小了流动阻力、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克服了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不易加工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