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有限元模型设计抗凝露型环网柜外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9010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610967682.2

    申请日:2016-11-01

    IPC分类号: G06F30/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有限元模型设计抗凝露型环网柜外壳的方法,包括:S1、对环网柜设备整体三维建模,模型参数包括环网柜与外壳前后左右的间距、顶部空间的高度、通风口的形状,通风口的位置分布以及外壳顶部的倾角;S2、将模型导入ANSYS软件CFX工具箱中进行网格划分;S3、设置模型的边界条件;S4、通过模拟计算,获得环网柜外壳的各种数据;S5、判定所获各种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S6、否,则调整模型参数之中其一或其多对应的值,返回步骤S2;S7、是,则输出所获的各种数据。实施本发明,对环网柜内部的湿度、温度及风速等进行建模分析,使得形成的环网柜可不需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防凝露措施,即可达到削减凝露效果,降低电气事故发生率等目的。

    一种利用有限元模型设计抗凝露型环网柜外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9010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67682.2

    申请日:2016-11-01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有限元模型设计抗凝露型环网柜外壳的方法,包括:S1、对环网柜设备整体三维建模,模型参数包括环网柜与外壳前后左右的间距、顶部空间的高度、通风口的形状,通风口的位置分布以及外壳顶部的倾角;S2、将模型导入ANSYS软件CFX工具箱中进行网格划分;S3、设置模型的边界条件;S4、通过模拟计算,获得环网柜外壳的各种数据;S5、判定所获各种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S6、否,则调整模型参数之中其一或其多对应的值,返回步骤S2;S7、是,则输出所获的各种数据。实施本发明,对环网柜内部的湿度、温度及风速等进行建模分析,使得形成的环网柜可不需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防凝露措施,即可达到削减凝露效果,降低电气事故发生率等目的。

    一种适合湿热地区的户外环网柜外壳

    公开(公告)号:CN206195166U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21189596.5

    申请日:2016-11-01

    IPC分类号: H02B1/2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湿热地区的户外环网柜外壳,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方的顶盖;其中,本体设有至少一通风口;顶盖呈锥状,顶盖朝向本体一侧的下端面覆盖于本体的上端面上,且顶盖的外壁斜面上涂有一层纳米亲水涂料,使得凝露以液膜形式附于顶盖的外壁斜面上并沿顶盖的外壁斜面朝向本体方向流动。实施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防凝露措施的耗能、人工干预及被动预防等问题,达到削减凝露效果,降低电气事故发生率等目的。

    并网谐波的电能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62794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489406.4

    申请日:2024-04-23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并网谐波的电能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电网系统并网时的谐波电流数据;通过电能质量评估模型,对谐波电流数据分别进行综合谐波指数评估、高次谐波电流总畸变率评估以及电流总谐波畸变率评估,得到电能质量评估结果;电能质量评估模型是根据电网系统中多种谐波源下所产生的谐波的评估模型确定的。采用本方法能够对电能质量进行全面且准确评估,从而全面准确分析多逆变器并网给配电网造成的谐波影响。

    主导谐波源辨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50154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92032.1

    申请日:2024-04-23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主导谐波源辨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在电网的不同运行状态下,获取各馈出线路在预设时段内的供电母线谐波电压有效值集合以及馈出线路谐波电流有效值集合;根据各馈出线路的所述供电母线谐波电压有效值集合和所述馈出线路谐波电流有效值集合,得到各所述馈出线路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谐波阻抗;根据各所述馈出线路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谐波阻抗,确定各所述馈出线路的谐波系数;根据各所述馈出线路的谐波系数,在各馈出线路中确定所述主导谐波源。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主要谐波源辨识的准确性。

    基于储能电池的下垂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4873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90858.4

    申请日:2024-04-23

    发明人: 汪清 张华赢 马楠

    IPC分类号: H02J3/32 H02J3/24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储能电池的下垂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获取公共连接点频率与参考频率间的频率偏差值,根据储能电池的当前荷电值,确定下垂系数标幺值,基于频率偏差值和下垂系数标幺值,确定储能动态功率,在电网发生负荷波动的情况下,通过储能参与调节电网功率,对储能电池所在的电网进行下垂控制,能够减缓负荷扰动初期的频率变化,减小动态频率偏差,缩短频率恢复时间,从而快速恢复电网母线频率。

    电力系统的谐振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39942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97254.5

    申请日:2024-04-03

    IPC分类号: H02J3/24 H02J3/01 G06F17/16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的谐振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响应于针对目标电力系统的谐振分析指令,从目标电力系统对应的各频率扫描参数中获取初始扫描步长;基于初始扫描步长,对目标电力系统进行频率扫描,得到目标电力系统对应的阻抗参数;根据阻抗参数,对初始扫描步长进行调整,得到目标扫描步长;基于目标扫描步长和黄金分割法,确定第一谐振点查找区间,并在第一谐振点查找区间内定位得到目标电力系统在频率扫描过程中的谐振频率点;根据谐振频率点,对目标电力系统进行谐振频率分析,得到与谐振分析指令对应的谐振频率。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谐振分析效率。

    一种电力系统侧谐波阻抗追踪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8187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71933.5

    申请日:2024-03-29

    IPC分类号: H02J3/01 G06F17/10 G06F17/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侧谐波阻抗追踪方法及系统,包括,初始化预设的拉普拉斯混合模型,并确定对应的隐变量;将获取的谐波电压值和谐波电流值输入初始化后的拉普拉斯混合模型,更新该拉普拉斯混合模型中的权重系数、均值向量及协方差矩阵;计算对应的导纳矩阵,并判断该导纳矩阵是否满足预设的误差阈值;若该导纳矩阵不满足预设的误差阈值,则重复更新拉普拉斯混合模型中的权重系数、均值向量及协方差矩阵,并重复计算对应的导纳矩阵,直到重复满足预设的误差阈值或重复次数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输出最终的导纳矩阵;计算并输出系统侧谐波阻抗的估计值。本发明能够保持较好的估计精度;能够很好的估计时变阻抗;计算容易收敛,可靠性强。

    一种配电台区电压弹性提升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21400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83064.0

    申请日:2024-03-1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电台区电压弹性提升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VSC控制策略实现光伏逆变器与智能软开关SOP的协同调压,构建紧急状态下多台区协同调压模型,并利用紧急电压调节双层模型确定孤岛划分及资源功率分配方案。本发明能有效提升配电台区电压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快速响应故障并恢复电压至正常范围,减少停电影响。同时,优化潮流分布和孤岛并网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推动电力系统绿色可持续发展。本发明装置集成VSC控制、故障分析、紧急调压模型和优化求解模块,实现智能化电压管理,为现代电力系统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一种考虑多能源聚合灵活性边界不确定性的台区可开放容量提升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1397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85388.8

    申请日:2024-03-13

    IPC分类号: H02J3/00 H02J3/38 H02J3/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多能源聚合灵活性边界不确定性的台区可开放容量提升方法及装置,通过综合考虑台区内的多种灵活性资源,构建电‑热‑气灵活性空间的高维可行域,并利用内紧缩同位椭球投影法映射至低维聚合空间。基于鲁棒思想,构建含电动汽车充电功率的灵活性空间动态聚合边界,在满足变压器约束条件下优化调度灵活性资源,提升台区接入分布式光伏的最大可开放容量。本发明还实现了在满足多能源功率平衡约束下的灵活性资源功率优化分配,降低了配电台区运行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可靠性,为电力系统的经济、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