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9760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1566821.3
申请日:2020-12-25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连接结构力学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结合面切‑法向耦合力学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获取机械结合部接触表面的分形维数和分形特征尺度,然后获取结合面的法向总载荷,并计算接触表面上微凸体的最大接触面积,进而建立每一对互相接触的微凸体的切向黏‑滑状态判断方程,最终建立耦合法向接触特征的结合面切向迟滞力学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机械连接结构的动力学建模与求解等问题。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接触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和结合面的法向接触特性,实现了结合面的切‑法向静动态、跨尺度建模,能够准确模拟机械结合面的切‑法向力学行为,为整个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提供优化方法,并为连接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259760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66821.3
申请日:2020-12-25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连接结构力学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结合面切‑法向耦合力学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获取机械结合部接触表面的分形维数和分形特征尺度,然后获取结合面的法向总载荷,并计算接触表面上微凸体的最大接触面积,进而建立每一对互相接触的微凸体的切向黏‑滑状态判断方程,最终建立耦合法向接触特征的结合面切向迟滞力学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机械连接结构的动力学建模与求解等问题。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接触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和结合面的法向接触特性,实现了结合面的切‑法向静动态、跨尺度建模,能够准确模拟机械结合面的切‑法向力学行为,为整个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提供优化方法,并为连接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239575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11263034.1
申请日:2020-11-12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连接结构力学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连接结构结合面刚度动态弱化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机械连接结构接触表面分形维数和分形特征尺度,然后获取结合面的法向总载荷,并计算接触表面微凸体的最大接触面积,进而建立接触表面微凸体切向滑动屈服位移分布密度函数,最终得到结合面切向刚度关于结合面之间的切向相对位移的表达式;获取结合面之间的切向相对位移后,即可对结合面切向刚度的动态弱化进行预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接触表面的形貌特征和结合面的法向接触特性,可对机械连接结构结合面的切向刚度进行准确计算和预测,为整个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提供参数支撑,并为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2395754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263034.1
申请日:2020-11-12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连接结构力学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连接结构结合面刚度动态弱化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机械连接结构接触表面分形维数和分形特征尺度,然后获取结合面的法向总载荷,并计算接触表面微凸体的最大接触面积,进而建立接触表面微凸体切向滑动屈服位移分布密度函数,最终得到结合面切向刚度关于结合面之间的切向相对位移的表达式;获取结合面之间的切向相对位移后,即可对结合面切向刚度的动态弱化进行预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接触表面的形貌特征和结合面的法向接触特性,可对机械连接结构结合面的切向刚度进行准确计算和预测,为整个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提供参数支撑,并为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