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12164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710283530.5
申请日:2017-04-26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IPC分类号: A61K9/127 , A61K47/64 , A61K45/06 , A61K31/663 , A61K31/4535 , A61K31/675 , A61K38/29 , A61P19/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骨质疏松的双靶向载药纳米颗粒脂‑聚合物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步骤有:准备多肽D8‑C和SDSSDC;将DSPE‑PE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卵磷脂混合制备脂质溶液;在DSPE‑PEG上外接多肽D8‑C得到D8‑C‑DSPE‑PEG;在DSPE‑PEG上外接多肽SDSSDC得到SDSSDC‑DSPE‑PEG;制备载抗骨吸收药物纳米颗粒;制备载促骨合成药物纳米颗粒;以载抗骨吸收药物纳米颗粒和载促骨合成药物纳米颗粒为主要原料制备双靶向载药纳米颗粒脂‑聚合物。本发明制备的产物增强了药物与其靶向细胞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且减少促骨合成药物和抗骨吸收药物作用于非靶向区域,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副作用,实现两种药物的协同效应,以助于抗骨吸收和促骨合成药物的联合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08795289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72733.8
申请日:2018-06-26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化钛表面负载Si、Cu‑TiO2抗菌型生物活性膜层的制备方法,以钛板为基材,先用砂纸对试样表面进行打磨抛光,然后进行超声清洗;然后进行酸洗,酸洗结束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室温干燥,接着高能喷丸处理,再微弧氧化处理,在电解液配制上以去离子水为为溶剂,以醋酸钙、甘油磷酸钠、硅酸钠和醋酸铜为溶质。微弧氧化处理结束后,在将调节剂涂抹在医用钛板上,调节液选择了叔丁基二甲基羟乙氧基硅烷、二(乙酰丙酮基)钛酸二异丙酯、二苄基二异丙基亚磷酰胺、N,N‑二甲基乙醇胺和2,3‑环氧丙醇的混合物最后再用钴‑60辐照灭菌即可。最终制得的钛板自身会有很强的抗菌性,不易受到细菌感染,提高种植手术的成功率,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耐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00788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136295.9
申请日:2017-03-09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CPC分类号: A61L27/306 , A61L27/06 , A61L27/50 , A61L2400/18 , A61L2420/02 , A61L2430/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载氧化铈纳米粒子功能膜层的纯钛种植体材料在制备糖尿病缺牙患者的种植修复材料中的用途。本发明载CNPs的种植体材料可以促进糖尿病模型的骨修复,作为糖尿病人的口腔修复材料使用,能够有效修复糖尿病人的牙齿缺损或缺失,效果优良,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00755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283529.2
申请日:2017-04-26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IPC分类号: A61K9/127 , A61K47/34 , A61K47/24 , A61K47/42 , A61K45/00 , A61K31/663 , A61K31/4535 , A61K31/675 , A61P19/10
CPC分类号: A61K9/1271 , A61K31/4535 , A61K31/663 , A61K31/675 , A61K45/00 , A61K47/24 , A61K47/34 , A61K47/4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抗骨吸收药物纳米颗粒脂‑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利用BMU中破骨细胞集聚的骨吸收区和成骨细胞集聚的骨形成区的骨质矿化差异,设计一种特异选择性的纳米靶向药物传递系统,以外接天冬氨酸八肽D8的脂质体、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磷脂为原料,并加入抗骨吸收药物,合成载抗骨吸收药物纳米颗粒脂‑聚合物,装载抗骨吸收药物的纳米颗粒脂‑聚合物与矿化程度高的羟基磷灰石有特异亲和力,进入骨组织后特异性分布于破骨细胞聚集的骨吸收区,这种药物传递系统可以降低抗骨质吸收药物抑制骨质合成的副作用;另外纳米颗粒脂‑聚合物有靶向、缓控释等优势,可以克服现有抗骨吸收药物生物利用率低、药理作用时间短等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3598919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310569188.7
申请日:2013-11-15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种植体表面生物梯度涂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牙种植体,对牙种植体进行以下步骤的操作:将钛片用SiC金相砂纸打磨、清洗、干燥后设置在牙种植体表面形成钛基底层;在钛基底层表面制备La-HA/TiO2复合涂层;在La-HA/TiO2复合涂层表面制备HA涂层;将牙种植体置于含有La的磷灰石/胶原溶液中,在表面形成磷灰石/胶原涂层。本发明在钛表面制备出La-HA/TiO2复合涂层,有效降低HA涂层溶解性过大以及原来HA与金属界面存在的不稳定问题,增强了涂层的化学稳定性和结合力;采用新的涂层设计,从内到外生物活性、溶解度增加的梯度,以及从外到内化学稳定性、结合强度增加的梯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569716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710284860.6
申请日:2017-04-26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种植体表面pH响应药物控释涂层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阳极氧化法在钛种植体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作为药物的纳米装载装置,然后在TiO2纳米管口接枝聚L‑谷氨酸,利用PLGA的二级结构具有随pH值变化而发生可逆性改变的特性,制备具有“开关”功能的药物控释系统,PLGA在TiO2纳米管上的pH响应范围在5.5‑7.0之间,厚度随pH的变化而发生可逆的变化,这种聚合物厚度的变化导致纳米孔道的液体通过性发生巨大变化,这种新型智能pH响应纳米管药物缓释系统能很好解决目前钛种植体表面抗菌缓释系统不能对种植体局部组织微环境做出相应反应的缺陷,真正达到有效抗菌效果,为治疗种植体相关感染提供了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64682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234059.2
申请日:2020-03-27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IPC分类号: C04B41/9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氧化锆陶瓷表面原位生长蜂窝状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改性氧化锆陶瓷,首次通过简单高压水热处理途径,于氧化锆陶瓷表面成功制备了系列孔径可控的新型蜂巢状纳米结构,所获得的纳米结构为表面原位生长,主要成分为磷酸氢锆,可显著地提高材料表面饰瓷或树脂胶的粘接性能,分别提高约10或7MPa,且有效地促进了表面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性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412859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0283013.8
申请日:2017-04-26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基因时序性缓释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用分子量较大的缓释材料包封含有IGF‑I的质粒,制备成缓释微球,再将微球与分子量较小的PLGA以及含BMP‑2质粒用超临界CO2与粒子沥滤的方法制成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材料。当材料植入体内时,由于BMP‑2质粒无缓释微球包封,其周围分子量较小的本体材料首先降解,BMP‑2质粒首先释放;IGF‑I质粒则由于分子量较大的材料包封而延迟释放,可以获得两种目的基因按一定先后顺序释放的效果。这种材料可以模拟组织修复的生理过程时序表达细胞因子,更有利于组织再生,减少全身副作用,基因产物可以局部持续释放,可最大限度地增加局部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492271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611134110.2
申请日:2016-12-13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促骨结合功能的引导骨再生镁合金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该实施例包括镁合金膜,对镁合金膜进行以下步骤的操作:在镁合金膜表面制备钙磷涂层,实现对镁合金膜降解速度的减缓。在含有钙磷涂层的镁合金膜表面装载BMP‑2;在装载有BMP‑2的镁合金膜表面装载纳米银颗粒。该种新型膜可以解决现有可吸收膜无法较好地建立并维持骨再生空间的缺点,现有不可吸收膜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的缺点,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为解决GBR术后感染以及骨结合失败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009030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198579.X
申请日:2019-03-15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载唑来膦酸的介孔二氧化钛,由下述步骤制备:步骤1,TiO2介孔结构的制备:步骤1-1:钛片预处理;步骤1-2:电解液的配置;步骤1-3:采用双电极体系,阴极为铂片,阳极为步骤1-1中得到的钛片,进行电解氧化,之后对钛片进行刻蚀,干燥得到介孔二氧化钛;步骤2,唑来膦酸的加载:步骤2-1:取介孔二氧化钛浸入到唑来膦酸溶液;步骤2-2:将样品真空干燥;步骤2-3:通过去离子水冲洗,得到负载唑来膦酸的介孔二氧化钛。制得的负载唑来膦酸的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具有缓慢释放的效果,每天会释放一定量的药物成分,整个负载唑来膦酸的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进入人体后在局部进行缓慢释放;相比药物直接进入人体,从而导致浓度过高,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