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42223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710310455.7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电网特性的省级电网输配电定价方法,涉及电力市场。该输配电定价方法充分考虑了电网的技术特性,主要是各电压等级总准许收入分摊传递关系按照输配电网潮流走向确定,即每一电压等级电网要分摊所有向其供电的电压等级电网的准许收入,从而得到各电压等级需要通过输配电价回收的总准许收入。优点是:能够合理反应各等级电网供电成本的差异,有益于消除电网中交叉补贴的情况,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提高电力资源使用效率,适用于省级电网输配电价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7742223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0310455.7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电网特性的省级电网输配电定价方法,涉及电力市场。该输配电定价方法充分考虑了电网的技术特性,主要是各电压等级总准许收入分摊传递关系按照输配电网潮流走向确定,即每一电压等级电网要分摊所有向其供电的电压等级电网的准许收入,从而得到各电压等级需要通过输配电价回收的总准许收入。优点是:能够合理反应各等级电网供电成本的差异,有益于消除电网中交叉补贴的情况,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提高电力资源使用效率,适用于省级电网输配电价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7274056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309592.9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2P90/82 , Y04S10/545 , G06Q10/0639 , G06N7/0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电网技术特性和指标计算的可行性,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级、3个二级指标、12个一级指标,能够充分反映节能降损方案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纵向比较反映单个评价对象的综合水平、某一方面的不足和新型节能降损方案、电网新技术引入对电网节能降损效果的影响,也可以横向比较反映多个评价对象的优劣水平。在节能降损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法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可以避免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的问题,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合理性,能够有效的解决多目标决策和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本发明对电网节能降损方案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32131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22955.1
申请日:2013-09-16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互联电网中大扰动对联络线的冲击特性分析方法。本发明在交流互联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分别提取各条联络线的暂态势能变化规律,依据各条联络线的暂态势能变化规律确定各联络线的故障首次冲击时间,故障首次冲击时间定义为联络线暂态势能达到其第一个极大值所对应的时刻;根据首次冲击时刻联络线功率偏差与暂态势能间的关系,给出联络线稳定性指标作为联络线解列判据,进而定量描述了大扰动冲击电网联络线的特性,最终判定系统在联络线的稳定性。本发明定量表征电网故障传播特性,有效判定联络线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4300557B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410543116.X
申请日:2014-10-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振荡类型区分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历史相关的振荡数据,提取有功功率振荡曲线的特征向量,形成相应的训练和测试样本集,然后对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参数进行初始化,通过样本训练得到最优的模型参数,接着对WAMS实时监测到的同一振荡事件中不同母线处振荡信息进行辨识区别,可以准确地在线判定系统的有功功率振荡事件是负阻尼有功功率振荡还是强迫有功功率振荡。本发明针对实际电网中的有功功率振荡广域录波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判别出系统有功功率振荡的类型,为制定有功功率振荡抑制措施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111405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410284516.3
申请日:2014-06-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阻尼转矩分析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源在线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在线测量装置获取系统发生低频振荡时电磁转矩、功角、角速度信号的动态响应数据,对发电机组的电磁转矩信号以及其相对惯量中心的角速度、功角信号进行模式分解,提取发电机所在支路的主导振荡模式,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计算发电机所在支路的主导振荡模式的阻尼转矩系数,接着根据阻尼转矩系数判定发电机是否为该振荡模式的振荡源。本发明提供的定位监测方法能够准确定位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发生源,通过振荡源对其自身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平息系统中的低频振荡现象,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4111405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284516.3
申请日:2014-06-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阻尼转矩分析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源在线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在线测量装置获取系统发生低频振荡时电磁转矩、功角、角速度信号的动态响应数据,对发电机组的电磁转矩信号以及其相对惯量中心的角速度、功角信号进行模式分解,提取发电机所在支路的主导振荡模式,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计算发电机所在支路的主导振荡模式的阻尼转矩系数,接着根据阻尼转矩系数判定发电机是否为该振荡模式的振荡源。本发明提供的定位监测方法能够准确定位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发生源,通过振荡源对其自身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平息系统中的低频振荡现象,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4300557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43116.X
申请日:2014-10-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J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振荡类型区分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历史相关的振荡数据,提取有功功率振荡曲线的特征向量,形成相应的训练和测试样本集,然后对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参数进行初始化,通过样本训练得到最优的模型参数,接着对WAMS实时监测到的同一振荡事件中不同母线处振荡信息进行辨识区别,可以准确地在线判定系统的有功功率振荡事件是负阻尼有功功率振荡还是强迫有功功率振荡。本发明针对实际电网中的有功功率振荡广域录波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判别出系统有功功率振荡的类型,为制定有功功率振荡抑制措施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545209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10444389.5
申请日:2011-12-23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发电机群综合等效阻尼特性在线分析方法,其包括:首先,计算全网稳态潮流,基于电气距离法划分区域发电机群;利用广域测量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的全网提供的在线信息,构造保留区域发电机群等效阻尼特性的、采用经典模型表示的区域等值模型,以替代区域发电机群;区域发电机群由区域等值模型替代后对全网进行模态分析,从主要参与模式及其相关因子和模态图两方面,得到由区域等值模型表征的区域发电机群对全网的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即区域发电机群的综合等效阻尼特性。本发明提供低频振荡模式的相关机组及发电机间的相对振荡情况,易实现与实际电网的接口,且计算简单,抗干扰能力较好,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7742892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1033380.9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24
Abstract: 一种抑制新能源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的储能阻尼控制方法,涉及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该方法先确定储能装置容量和储能装置安装位置,再分析储能装置接入后对电网暂态能量的影响规律,然后以促进电力系统暂态能量衰减为目的,设计储能装置控制策略,最后根据储能装置控制策略,设计储能阻尼控制器;不仅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低频振荡和高频振荡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对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复杂振荡模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在新能源出力具有较大随机性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本设计不仅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低频振荡和高频振荡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