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孔隙结构表征煤氧化程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642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490780.2

    申请日:2024-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孔隙结构表征煤氧化程度的方法,先通过模拟实验获得不同氧化程度的煤样;采用CT扫描‑三维重构技术确定不同氧化程度煤样各自的孔隙结构,进而得到各煤样对应的总比表面积、总孔容、孔隙率和分形维数的参数;接着采用熵权法得出总比表面积、总孔容、孔隙率和分形维数四个指标的权重,进而根据得出的权重得出煤氧化表征指数,最终确定表征煤氧化程度的煤氧化表征指数分类标准;最后从所需测试煤氧化程度的位置采集煤样,经过处理得出该煤样的煤氧化表征指数并根据分类标准,最终得出所需测试位置的煤氧化程度。该方法能有效降低环境影响,使其测定的煤氧化程度准确性较高,为后续研究煤自燃情况提供数据支撑。

    煤矿防火注浆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172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13724.7

    申请日:2024-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煤矿防火注浆装置,其包括:顶盖和罐体,顶盖内部分别安装有集尘组件和破碎组件,且顶盖内部分别设有导流组件和研磨组件,罐体固定安装至顶盖底部,储存罐内部设有搅拌机构,且搅拌机构通过传动组件与研磨组件传动连接,储存罐底部固定安装有注浆机构,且该注浆机构内部设有防护机构,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增压机构。本申请在顶盖内部设置破碎组件和研磨组件实现原料的粉碎处理,并进行浆液实时配置以实现快速注浆,利用传动组件实现浆液充分搅拌,确保注浆效果,并能够在配比完成后实现浆液的灌注操作,利用配比的浆液实现预先灌注,使注浆泵在启动时能够避免空转问题,并设置增压机构实现注浆时的加压处理,进一步提高注浆效果。

    一种测试煤层注液协同治理瓦斯及粉尘作用效果的装备

    公开(公告)号:CN11496515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88437.1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一种测试煤层注液协同治理瓦斯及粉尘作用效果的装备,包括煤层注液相似模拟装置和产尘相似模拟装置,煤层注液相似模拟装置与产尘相似模拟装置可拆卸组装连接,煤层注液相似模拟装置包括充甲烷系统、氦气标定系统、高压注液系统、抽真空系统、煤样加载釜系统和恒温系统,充甲烷系统的甲烷出口、氦气标定系统的氦气出口、高压注液系统的液体出口和抽真空系统的抽气口通过并联连接的方式均与煤样加载釜系统的进气口连接,充甲烷系统、氦气标定系统、高压注液系统和煤样加载釜系统的部分构件均设在恒温系统中。本发明能够相似模拟井下煤层上覆地应力和瓦斯赋存下煤层注液及注液后切割煤体产尘,为深入研究煤层注液协同治理瓦斯及粉尘提供理论指导。

    一种倾斜煤层超长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协同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92469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52742.5

    申请日:2019-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倾斜煤层超长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协同治理方法,通过W型工作面通风系统治理回采工作面涌出的瓦斯,利用交错钻场高位钻孔替代高抽巷和采空区插管抽采临近煤层及本煤层遗煤涌出的瓦斯,避免了回采工作面瓦斯超限。通过在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采工作面材料巷布置注浆短管路连续向采空区注固化泡沫,形成堵漏风系统,缩短氧化带范围;通过在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布置注浆长管路连续向采空区注水成膜胶体泡沫,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最终达到了倾斜煤层超长回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协同治理的目的,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保障了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一种用于防治煤炭自燃的水泥泡沫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7032704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710245404.0

    申请日:2017-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煤炭自燃的水泥泡沫材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硅酸盐水泥88~91.2、偏铝酸钠2~2.5、氯化钙1.5~2、羧甲基纤维素钠0.3~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3、皂素2~4、水55~60。本发明用于防治煤炭自燃的水泥泡沫材料,发泡倍数高,稳定性强,凝固时间短,阻燃效果好,堵漏性强,成本低廉,流动扩散性好,可向高处堆积,对中高位煤炭均能覆盖包裹,对煤岩裂隙渗透性好,材料密度小,抗压强度大,在煤矿井下防灭火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