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复陶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9696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90846.4

    申请日:2022-07-05

    摘要: 本发明涉及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复相陶瓷的方法,属于装甲防护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初混;S2球磨混料;S3喷雾造粒;S4预压成型;S5装配烧结;依据本方法制备的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复相陶瓷为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或纳米粉体改性碳化硅‑石墨烯复相陶瓷。本发明采用的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快速,工艺简单,可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内制得晶粒细小均匀,高强韧的复相陶瓷,解决了其他烧结技术中由于烧结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致使纳米晶粒过度长大的问题。

    一种多能束选区激光熔化装置及增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292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0051085.0

    申请日:2022-01-17

    摘要: 本发明属于金属增材制造领域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能束选区激光熔化装置及增材方法,该系统包括:腔体模块、测温模块、光学模块和铺粉模块。本发明有多束激光同时作用于待熔化金属粉末上,其中主激光束用于选区熔化,辅助激光束光斑通过可行性模式变换,用于对打印路径粉末进行预热并调控部件成型过程的冷却速度。同时,装置依据多元红外测温数值,根据自定义算法,通过区域激光功率密度控制维持区域温度场和增材部件成形过程温度场,改善增材体微观组织结构,有效降低热应力及其诱发的缺陷,可用于焊接敏感材料的增材制造及单晶部件的修复。

    一种超声冲击锻造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1830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0395384.7

    申请日:2020-05-12

    IPC分类号: B22F3/17 B33Y40/20 B22F3/105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似乎一种超声冲击锻造装置。包括超声振动体和锻造体,锻造体包含上部接口段、中部冷却段、侧面压力控制段、底部脉冲锻造机构,第一侧面压力控制段与负极端电极导体相连接,第一侧面压力控制段包括压力控制箱、谐振片以及减震片,压力控制箱内含配重机构,配重机构下端同负极端电极导体连接;第二侧面压力控制段与正极端电极导体相连接,第二侧面压力控制段也包括压力控制箱、减震片,压力控制箱的配重机构下端同正极端电极导体连接,负极端电极导体、正极端电极导体、锻造头和温度传感器构成所述底部脉冲锻造机构。本发明作为增材制造的辅助设备,在合金低强度状态下完成增材组织锻造,实现增材组织性能优化及内应力调控。

    一种多能束选区激光熔化装置及增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292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51085.0

    申请日:2022-01-17

    摘要: 本发明属于金属增材制造领域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能束选区激光熔化装置及增材方法,该系统包括:腔体模块、测温模块、光学模块和铺粉模块。本发明有多束激光同时作用于待熔化金属粉末上,其中主激光束用于选区熔化,辅助激光束光斑通过可行性模式变换,用于对打印路径粉末进行预热并调控部件成型过程的冷却速度。同时,装置依据多元红外测温数值,根据自定义算法,通过区域激光功率密度控制维持区域温度场和增材部件成形过程温度场,改善增材体微观组织结构,有效降低热应力及其诱发的缺陷,可用于焊接敏感材料的增材制造及单晶部件的修复。

    一种超声冲击锻造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18305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395384.7

    申请日:2020-05-12

    IPC分类号: B22F3/17 B33Y40/20 B22F3/105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似乎一种超声冲击锻造装置。包括超声振动体和锻造体,锻造体包含上部接口段、中部冷却段、侧面压力控制段、底部脉冲锻造机构,第一侧面压力控制段与负极端电极导体相连接,第一侧面压力控制段包括压力控制箱、谐振片以及减震片,压力控制箱内含配重机构,配重机构下端同负极端电极导体连接;第二侧面压力控制段与正极端电极导体相连接,第二侧面压力控制段也包括压力控制箱、减震片,压力控制箱的配重机构下端同正极端电极导体连接,负极端电极导体、正极端电极导体、锻造头和温度传感器构成所述底部脉冲锻造机构。本发明作为增材制造的辅助设备,在合金低强度状态下完成增材组织锻造,实现增材组织性能优化及内应力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