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09268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651691.5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贻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9C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08 , B09C2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铁试剂原位注入装置及方法,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纳米铁试剂原位注入装置,包括双液注射泵和双液注射钻杆,所述双液注射泵包括第一柱塞泵和第二柱塞泵,双液注射钻杆内设有相互分隔的第一药剂注射腔和第二药剂注射腔,且第一柱塞泵的药剂出口与第一药剂注射腔的进液口相连,第二柱塞泵的药剂出口与第二药剂注射腔的进液口相连,在液压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通过上述两个柱塞泵及第一药剂注射腔、第二药剂注射腔分别向待修复土壤内注射FeSO4和NaBH4溶液。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纳米铁的地下原位制备与修复,降低了纳米铁与污染体接触前发生氧化、团聚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其修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08857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474017.4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贻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9C1/08 , C02F1/00 , C02F10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08 , B09C2101/00 , C02F1/00 , C02F21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多种药剂混合注射的井管装置,属于环境修复领域。该井管装置设为单根井管或采用多根井管连接;井管为双层空心套管结构,包括内管、外套管、第一喷射管、第二喷射管、内空腔和外空腔,外套管套在内管外,内管和外套管间的外空腔以及内管中的内空腔形成两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外空腔分别用于传输不同药剂,内外空腔上分别设置多组角度相对的第一喷射管和第二喷射管,第一喷射管和第二喷射管均直接连接到外套管的管壁外部,第一喷射管与外空腔之间互不相通。本发明可以实现多种药剂地下混合,减少与污染体接触前的药剂之间的相互反应消耗,提高药剂使用率,降低成本,也大大改善了原位修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7076766U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20956058.2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贻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9C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纳米铁试剂原位注入装置,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纳米铁试剂原位注入装置,包括双液注射泵和双液注射钻杆,所述双液注射泵包括第一柱塞泵和第二柱塞泵,双液注射钻杆内设有相互分隔的第一药剂注射腔和第二药剂注射腔,且第一柱塞泵的药剂出口与第一药剂注射腔的进液口相连,第二柱塞泵的药剂出口与第二药剂注射腔的进液口相连,在液压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通过上述两个柱塞泵及第一药剂注射腔、第二药剂注射腔分别向待修复土壤内注射FeSO4和NaBH4溶液。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纳米铁的地下原位制备与修复,降低了纳米铁与污染体接触前发生氧化、团聚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其修复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981418U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20723929.6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贻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9C1/08 , C02F1/00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种药剂混合注射的井管装置,属于环境修复领域。该井管装置设为单根井管或采用多根井管连接;井管为双层空心套管结构,包括内管、外套管、第一喷射管、第二喷射管、内空腔和外空腔,外套管套在内管外,内管和外套管间的外空腔以及内管中的内空腔形成两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外空腔分别用于传输不同药剂,内外空腔上分别设置多组角度相对的第一喷射管和第二喷射管,第一喷射管和第二喷射管均直接连接到外套管的管壁外部,第一喷射管与外空腔之间互不相通。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多种药剂地下混合,减少与污染体接触前的药剂之间的相互反应消耗,提高药剂使用率,降低成本,也大大改善了原位修复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829627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60776.0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磁性吸引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方法,包括凹土改性、土壤修复剂层填充、淋洗液淋洗的步骤,通过在土壤修复剂层设置的磁性金属网对淋洗液中磁性纳米粒子的吸引,使得对重金属离子有吸附作用的淋洗液在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快速穿过被污染土壤,进入土壤修复剂层,最快84小时即可完成修复,高效便捷;淋洗液中的有效成分,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可通过磁性金属网进行回收和再生;磁性金属网设置在土壤修复剂层内部,避免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和重金属离子渗入下层土壤。
-
公开(公告)号:CN106881350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91088.3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六六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生物污泥烘干后限氧灼烧,于300℃~500℃高温热解3~4h,冷却后研磨过60目筛,去离子水清洗后烘干,得到污泥生物炭粉末;(2)将硫酸亚铁按Fe:泥生物炭粉末质量比1∶2~5加入污泥生物炭粉末,氮气氛围下滴加NaBH4;将产物离心洗涤,在氮气氛围下烘干后研磨过60目筛,得到污泥生物炭/nZVI复合材料粉末;(3)将所述复合材料粉末与六六六污染土壤混合,加水制得污染土壤泥浆,密闭隔氧条件下搅拌反应24h以上。本发明方法采用生物污泥为原料,制备得到的污泥生物炭/nZVI复合材料,能够提高六六六的去除率,同时促进污泥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296273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810060776.0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磁性吸引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方法,包括凹土改性、土壤修复剂层填充、淋洗液淋洗的步骤,通过在土壤修复剂层设置的磁性金属网对淋洗液中磁性纳米粒子的吸引,使得对重金属离子有吸附作用的淋洗液在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快速穿过被污染土壤,进入土壤修复剂层,最快84小时即可完成修复,高效便捷;淋洗液中的有效成分,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可通过磁性金属网进行回收和再生;磁性金属网设置在土壤修复剂层内部,避免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和重金属离子渗入下层土壤。
-
公开(公告)号:CN108015105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810059528.4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凹土矿物材料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强化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凹土原料,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硼氢化钠溶液,升温搅拌,过滤,在醋酸锌溶液中浸泡,过滤除去液体后,高温煅烧,制成土壤修复剂;将土壤修复剂与氯化钙混合均匀;在土壤表层以下300‑500mm深度位置,平铺土壤修复剂‑氯化钙混合物,形成厚度为5‑10mm的土壤修复剂层,均匀喷洒稀氨水;平铺多层土壤修复剂层,对土壤修复剂层以上的土壤层进行灌溉或者利用自然降雨,实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向土壤修复剂层的迁移;当土壤修复剂层上部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至要求值后,将土壤修复剂层及其上下10‑50mm的土壤层取出,实现对土壤的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7084873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319654.4
申请日:2017-05-09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44 , G01N1/286 , G01N1/34 , G01N1/38 , G01N27/626 , G01N2001/2866 , G01N2001/38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污染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压微波消解土壤样品前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种中压微波消解土壤样品测元素含量的前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土壤预处理,步骤2)浓盐酸处理,步骤3)浓硝酸处理,步骤4)氢氟酸和双氧水处理,步骤5)微波消解,步骤6)高氯酸处理,步骤7)赶酸、冷却以及定容。本发明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高效及用酸量少、对实验室操作人员伤害小而具备广泛应用的潜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94064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99077.6
申请日:2014-05-12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赵欣 , 李杰 , 林玉锁 , 单艳红 , 冯艳红 , 应蓉蓉 , 郑丽萍 , 李建 , 张胜田 , 龙涛 , 王国庆 , 徐建 , 田猛 , 邓绍坡 , 吴运金 , 万金忠 , 祝欣 , 李群 , 周艳
IPC: G01N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样品中挥发性气体组分收集的快速真空热脱附装置及其方法,装置包含吸气缸(2),吸气缸(2)内部的吸气活塞(7)以及吸气活塞的延长部分活塞把手(3)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止动挂钩(4),在吸气缸(2)的底部有连接入气电磁阀(9)的入气口(10),入气电磁阀(9)下面旋接样品瓶(14),在吸气缸(2)底部侧面分别设置有连接洗气电磁阀(8)和出气电磁阀(13)的洗气口(16)和出气口(17),洗气电磁阀(8)跟出气电磁阀(13)分别连接机壳外的洗气口(16)和出气口(17),显示屏(15)和主控板(1)连接到机壳内部。本发明体积小巧,便于携带;样品无需复杂的前处理;样品挥发气体的有效体积可自动计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