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020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597808.2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1/72 , C02F1/00 , C02F101/36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氧化修复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设备及方法,包括管道输送机构,设置在管道输送机构上的化学氧化修复机构;管道输送机构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初始提升机构、修复流通机构和回流机构;修复流通机构包括依次相连通设置的旋流控制管、真空控制管、化学药剂缓释投加管、加速药剂投加管以及辅助驱动流通管;初始提升机构包括初始提升输送管,初始提升输送管一端放置在地下水体中的上游段,初始提升输送管另一端与旋流控制管相连通;本设备具备良好的氧化反应可控性,能够根据地下水中氯代烃的浓度、地下水流量等因素,精确控制氧化剂的投加量,高效修复氯代烃污染地下水。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310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049449.1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发光菌检测砷污染土壤急性毒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将发光菌冻干粉进行复苏,得到复苏菌液;S102、毒性检测仪读取复苏菌液发光强度大于100万光子数即可用于检测砷污染土壤急性毒性;S103、制取待检测砷污染土壤样本的浸出水样;S104、取浸出水样,加入渗透压调节液,混匀,得到调节渗透压后的浸出水样;S105、使用毒性检测仪进行检测,先读取复苏菌液的初始发光强度,再取调节渗透压后的浸出水样加入到复苏菌液中,检测其加样后发光强度,并计算相对发光度。本发明利用发光菌进行急性毒性检测,通过相对发光度即可快速分析出待检测砷污染土壤的环境安全性,并为砷污染土壤修复处理效果提供有效的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47987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168320.2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农药化工污染土壤的淋洗剂及其制备工艺,淋洗剂包括3组相互独立的淋洗液,淋洗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黑曲霉菌柠檬酸发酵液制备:S1‑1、培养基制备;S1‑2、黑曲霉菌活化;S1‑3、悬浮液制备;S1‑4、黑曲霉菌接种;S2、第一淋洗液制备;S3、第二淋洗液制备;S4、第三淋洗液制备。本发明的淋洗剂通过将3种不同类型的淋洗液进行复配,采用了以黑曲霉菌柠檬酸发酵液和氯化盐为主要组成成分的淋洗剂配方,并结合了吸附性较强的有机改性海泡石粉末,弥补了单一淋洗剂淋洗效果差的情况,对土壤中化工农药残留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物以及有机污染物o,p′‑DDT、α‑HCH和邻硝基氯苯等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47987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68320.2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农药化工污染土壤的淋洗剂及其制备工艺,淋洗剂包括3组相互独立的淋洗液,淋洗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黑曲霉菌柠檬酸发酵液制备:S1‑1、培养基制备;S1‑2、黑曲霉菌活化;S1‑3、悬浮液制备;S1‑4、黑曲霉菌接种;S2、第一淋洗液制备;S3、第二淋洗液制备;S4、第三淋洗液制备。本发明的淋洗剂通过将3种不同类型的淋洗液进行复配,采用了以黑曲霉菌柠檬酸发酵液和氯化盐为主要组成成分的淋洗剂配方,并结合了吸附性较强的有机改性海泡石粉末,弥补了单一淋洗剂淋洗效果差的情况,对土壤中化工农药残留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物以及有机污染物o,p′‑DDT、α‑HCH和邻硝基氯苯等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87200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14802.2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工业场地水泥窑协同处理修复设备及方法,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包括回转窑、出料平台、烟气处理平台、拖轮机构、变速箱、马达,所述烟气处理平台设置在所述回转窑的高点一侧,所述出料平台设置在回转窑的低点一侧,所述回转窑的下方设有四个用于支撑回转窑的拖轮机构,本装置通过将污染土壤与水泥生料共处置,经过回转窑高温煅烧,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完全分解,达到无害化处置,处理后再对产生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污染土壤的效率高,且处理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30354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563408.X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1J20/20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去除水中氯代烃的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中,所述生物炭的结构为多层状,所述零价铁的结构为垂直所述生物炭层的纳米管状,所述多层状的生物炭包括多种孔径的多个生物炭层级。本发明的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能够减少纳米零价铁的团聚问题,进而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以及反应活性,进而提高去除水中氯代烃的效率,同时该结构能够提升针对水中氯代烃的吸附效果,提高去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3016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61137.8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7/16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污染土壤原位热处理耦合技术修复的多层级能效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污染地块修复;S2、污染物去除率计算;S3、地块再利用性能综合评价:S3‑1、综合计算公式确定;S3‑2、权重确定;S3‑4、判断矩阵检验;S4、多层级能效评价。本发明方法在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使用场景,综合考虑后续土地开发利用时面临的人体健康风险、建筑物安全风险、生态风险、地下水利用及土壤肥力,结合我国相关标准,构建本土化的原位热处理及其耦合技术综合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为我国有机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比选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评价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86221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209356.5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土壤‑蔬菜体系治理用生物质炭‑噬菌体联合修复方法,涉及土壤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土壤翻耕;S2、处理区域划分;S3、预处理:S3‑1、蔬菜种植;S3‑2、噬菌体加入;S3‑3、生物质炭补充;S3‑4、含水率控制;S4、深度处理;S5、后处理。本发明不仅可以通过吸附、阻隔作用主动持留一部分抗性细菌,同时可以让抗性细菌在土壤微域环境形成相对密集的定殖区域,再加上外界的多价噬菌体的引入,充分增加噬菌体接触到宿主抗性细菌的概率,节约噬菌体寻找宿主时间和缩短噬菌体寻找宿主路径,这样更有利于噬菌体快速侵染并灭活复合抗性细菌,达到消除风险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84927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1669269.X
申请日:2022-12-2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农药污染地块修复过程中全流程异味监控设备,包括均匀且垂直设置在修复场地内的异味分段检测器,以及终端控制设备;所述异味分段检测器包括地锚杆,设置在所述地锚杆上的独立检测模块,所述独立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地锚杆上的外部保护壳,设置在所述外部保护壳上端用于抽取异味气体的负压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外部保护壳中部的过滤拦截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部保护壳上的气液分离装置;本发明通过气液分离装置对液体与气体进行分离,能够避免地下水对异味气体检测器的侵蚀,确保异味气体检测器能够具备长时间的监测工作,降低地下水对异味气体检测器的不良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28342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818564.0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节能型热脱附技术修复农药化工污染场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污染层确定;S2、一次注蒸汽;S3、二次注蒸汽及调节剂注入;调节剂的组成成分及重量份数为:极端嗜热微生物菌剂0.2‑0.8份,氨甲酰磷酸0.5‑0.9份,环2,3‑二磷酸甘油酸2‑3份,乙二胺四乙酸3‑4份,麦芽汁15‑17份,十八烷基硫酸钠5‑6份;S4、三次注蒸汽;S5、养护。本发明的热脱附技术修复农药化工污染场地的方法将原位蒸汽热脱附技术与极端嗜热微生物进行联用,极端嗜热微生物对高温环境能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温催化活性,将其与热蒸汽联用能够大大提高对土壤的修复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