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71009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110024417.8
申请日:2011-01-21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9K9/00
摘要: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电致变色材料技术,尤其是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在ITO玻璃上预先附着一层PS(聚苯乙烯)球,然后通过电化学方式在聚苯乙烯球间隙沉积无机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然后去除PS球后,在无机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间隙通过电化学方式沉积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最终形成结构特殊的有机-无机复合型电致变色材料,通过考察其性能,发现该方法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较丰富的可逆颜色变化、较快的响应时间、较好的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030983B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010511400.0
申请日:2010-10-19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和红外变发射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薄膜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制备得到三种苯胺衍生物电致变色红外变发射材料,所制备的苯胺衍生物电致变色红外变发射材料均能有明显的褪色态和着色态,转变时间较快,且在8~14μ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波段不同电压下平均发射率均能有较大的改变。本发明得到三种电致变色和红外变发射材料具备电致变色及电致变红外发射率的双重效果,在智能窗或智能隐身技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109725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110025080.2
申请日:2011-01-24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及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四层结构,从上往下依次是透明上电极(1)、电致变色薄膜(2)、吸附了电解液的多孔薄膜材料(3)和透明下电极(4);其中电致变色薄膜(2)为一层不依托衬底而单独存在的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膜。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其中电致变色薄膜和电解液吸附层不依附衬底而单独存在;整个器件的制备过程十分简单,可以有效降低电致变色器件制备工艺的复杂程度、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有望制备大面积电致变色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109725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110025080.2
申请日:2011-01-24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及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四层结构,从上往下依次是透明上电极(1)、电致变色薄膜(2)、吸附了电解液的多孔薄膜材料(3)和透明下电极(4);其中电致变色薄膜(2)为一层不依托衬底而单独存在的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膜。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其中电致变色薄膜和电解液吸附层不依附衬底而单独存在;整个器件的制备过程十分简单,可以有效降低电致变色器件制备工艺的复杂程度、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有望制备大面积电致变色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030983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11400.0
申请日:2010-10-19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和红外变发射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薄膜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制备得到三种苯胺衍生物电致变色红外变发射材料,所制备的苯胺衍生物电致变色红外变发射材料均能有明显的褪色态和着色态,转变时间较快,且在8~14μ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波段不同电压下平均发射率均能有较大的改变。本发明得到三种电致变色和红外变发射材料具备电致变色及电致变红外发射率的双重效果,在智能窗或智能隐身技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