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9953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09696.7
申请日:2024-04-07
申请人: 硅宝(眉山)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 , H01M4/62 , B82Y40/00 , B82Y30/00 ,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13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低膨胀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和扣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两类负极材料(硅负极结构1及硅负极结构2)。硅负极结构1与硅负极结构2均包含四类成分:内部的基体材料、内部基体周围硅成分、内部的硅碳化硅成分、表面包覆层。在本发明的硅负极结构1中,硅成分主要包覆在碳化硅成分表面。在本发明的硅负极结构2中,硅成分与碳化硅成分均分散在基体结构中。硅负极结构1通过气相工艺制备,硅负极结构2通过砂磨/球磨工艺制备。本发明通过在硅碳负极材料中引入微量碳化硅,不仅兼顾容量和首效,而且极片的480mAh/g容量膨胀率明显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73266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18463.8
申请日:2022-11-30
申请人: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硅宝(眉山)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分散剂将纳米硅、石墨、有机裂解碳源和纳米导电剂均匀分散得到前驱体,烧结前驱体,然后干燥、碳化处理,破碎、过筛制备得到硅碳复合材料;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的设计容量(首次可逆容量)与所述石墨的比表面积之间的比值在280~330之间。材料结构由内至外包括石墨层,纳米硅/有机裂解碳源层,导电网络穿插在各层之间,振实密度在0.8‑1g/cm3,首次可逆容量在700‑500mAh之间,硅碳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与首次可逆容量呈负相关,首次可逆容量与石墨比表面积比值在280~330之间。本发明制备的硅碳复合材料首次可逆容量可达500mAh/g以上,首次库伦效率可达90%以上,扣式电池5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高达95.5%。
-
公开(公告)号:CN110400927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726039.4
申请日:2019-08-07
申请人: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利用纳米硅、偶联剂、石墨制备纳米硅/石墨分散液,然后加入多孔碳碳源,干燥、碳化得到前驱体一,接着与有机裂解碳源混合进行动态包覆,碳化,得到硅碳复合材料。它从内至外形成多层结构,其中,内层为由纳米硅和石墨微粉形成的多个复合颗粒;中间层为由多孔碳材料碳化而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第一缓冲层;外层为包覆在中间层之外的有机裂解碳第二缓冲层。该制备方法简单,获得的材料具有优异的首次效率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72416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1103653.1
申请日:2019-11-12
申请人: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7F9/24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硅阻燃添加剂及阻燃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将有机硅与磷酸酯、氮原子等阻燃单元结合在一起,得到有机硅阻燃添加剂;然后将上述阻燃添加剂添加至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得到阻燃甚至完全不燃的阻燃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有机硅阻燃添加剂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相容性非常好,并且只需要加入少量该添加剂到电解液中,在不影响电性能的条件下,电解液就能具有优良的阻燃特性,且能够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7880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1586742.9
申请日:2020-12-28
申请人: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B32/168 , C01B32/174 , C01B33/113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氧化亚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硅烷偶联剂预水解,预水解后的硅烷偶联剂、氧化亚硅和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分散液于反应釜中惰性气氛下加热搅拌,得到改性氧化亚硅溶液,所述的改性氧化亚硅溶液与碳纳米管混合后超声分散,抽滤、洗涤、烘干,加入碳源中进行混料包覆,烧结后粉碎得到改性氧化亚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将氧化亚硅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在氧化亚硅负极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碳纳米管,在改性氧化亚硅表面包覆一层碳源,有效提高了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678807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86742.9
申请日:2020-12-28
申请人: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B32/168 , C01B32/174 , C01B33/113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氧化亚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硅烷偶联剂预水解,预水解后的硅烷偶联剂、氧化亚硅和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分散液于反应釜中惰性气氛下加热搅拌,得到改性氧化亚硅溶液,所述的改性氧化亚硅溶液与碳纳米管混合后超声分散,抽滤、洗涤、烘干,加入碳源中进行混料包覆,烧结后粉碎得到改性氧化亚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将氧化亚硅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在氧化亚硅负极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碳纳米管,在改性氧化亚硅表面包覆一层碳源,有效提高了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520955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580915.2
申请日:2018-06-07
申请人: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硅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网络结构纳米硅碳/钛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纳米硅、钛源、碳源和分散剂,经球磨机球磨复合制备粘稠前驱体浆料;(2)在鼓风烘箱中50~120℃烘烤1~10h后,研磨破碎得干燥的前驱体粉料;(3)在还原气氛下800~1000℃热处理2~5h得块状硅、碳与钛氧化物复合材料;(4)用破碎机破碎处理过筛后,即得尺寸均一的三维网络结构纳米硅碳/钛氧化物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三维网络结构纳米硅碳/钛氧化物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控,有效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硅的体积膨胀效应,相较于常规石墨负极材料容量值有大幅度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247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944589.0
申请日:2021-08-17
申请人: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硅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制备锂电池负极用高容量、高倍率纳米硅/SiO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选用硅太阳能电池废料或边角料、材料厂废弃SiO料,经处理得到硅原料和SiO原料,二者按比例混合,研磨破碎得到纳米颗粒浆料,在浆料中加入酸液及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颗粒表面处理,调节溶液PH值后,加入适量特定成分偶联剂与纳米粒子表面官能团作用得到凝胶状浆料,再加入导电剂、粘结剂、锂源,经超声混合分散、干燥、热合反应、造粒,得到类球形状的前驱体,碳包覆后经高温碳化得到负极材料。该方法有助于资源的回收再生利用,降低了材料反应的苛刻程度,材料具有形貌规整、体积膨胀效应小、电导率优异、库伦效率高且导电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24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44589.0
申请日:2021-08-17
申请人: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硅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制备锂电池负极用高容量、高倍率纳米硅/亚硅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选用硅太阳能电池废料或边角料、材料厂废弃氧化亚硅料,经处理得到硅原料和氧化亚硅原料,二者按比例混合,研磨破碎得到纳米颗粒浆料,在浆料中加入酸液及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颗粒表面处理,调节溶液PH值后,加入适量特定成分偶联剂与纳米粒子表面官能团作用得到凝胶状浆料,再加入导电剂、粘结剂、锂源,经超声混合分散、干燥、热合反应、造粒,得到类球形状的前驱体,碳包覆后经高温碳化得到负极材料。该方法有助于资源的回收再生利用,降低了材料反应的苛刻程度,材料具有形貌规整、体积膨胀效应小、电导率优异、库伦效率高且导电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40092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726039.4
申请日:2019-08-07
申请人: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利用纳米硅、偶联剂、石墨制备纳米硅/石墨分散液,然后加入多孔碳碳源,干燥、碳化得到前驱体一,接着与有机裂解碳源混合进行动态包覆,碳化,得到硅碳复合材料。它从内至外形成多层结构,其中,内层为由纳米硅和石墨微粉形成的多个复合颗粒;中间层为由多孔碳材料碳化而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第一缓冲层;外层为包覆在中间层之外的有机裂解碳第二缓冲层。该制备方法简单,获得的材料具有优异的首次效率和循环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