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控2D纳米片状Pd基催化剂表面缺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017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27709.8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2D纳米片状Pd基催化剂表面缺陷的方法,其是在H2条件下对水热法制备的TiO2纳米片进行高温煅烧,以制备表面富Ti3+缺陷位点的2D多孔TiO2纳米片,再利用Ti3+缺陷位点作为活性组分的锚定位点制备高分散、高稳定性的负载型Pd基催化剂。本发明中TiO2纳米片典型的2D层状结构和缺陷工程的协同效应,不仅可以有效消除聚合物在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限制,而且可以实现Pd纳米颗粒的高效稳固负载,将所得催化剂用于NBR的催化加氢反应,可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及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

    一种高分散、高稳定性的Pd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358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27553.3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散、高稳定性的Pd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采用传统浸渍法在二氧化钛纳米片表面附着金属盐,然后通过还原剂辅助策略将金属原子引入二氧化钛晶格来诱导生成氧空位并将成TiTiO3+缺陷位点2中的Ti4+,再还原形利用诱导生成的氧空位和Ti3+缺陷位点共同作为活性组分的锚定位点,实现活性组分Pd的高效分散性和稳定负载。本发明所得催化剂为典型的层状结构,可以有效消除聚合物在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限制,其表面缺陷位点可作为活性金属的电子供体和锚定位点来精确调控贵金属颗粒的几何、电子结构的精确调控,进而显著提高NBR的加氢活性,因此在高附加值HNBR的制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高效脱除气态苯系物的负载铜改性的碳材料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3042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554307.1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脱除气态苯系物的负载铜改性的碳材料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将多巴胺和可溶性铜金属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预反应溶液,然后加入碱性物质调节溶液pH至碱性,通过多巴胺在碱性条件下的自聚合反应形成Cu2+‑PDA复合材料,然后在惰性气体下经高温煅烧后制备出负载铜改性的碳材料吸附剂Cu‑CPDA。本发明的吸附剂制备方法操作过程简单,所制得的负载铜改性的碳材料吸附剂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将该负载铜改性的碳材料吸附剂应用于气态甲苯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很高的甲苯吸附容量,可达3315mg/g,较未改性前提高了近80%。

    一种非均相负载型加氢催化剂、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加氢制备聚环己烷基乙烯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87119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19831.8

    申请日:2021-02-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非均相负载型加氢催化剂、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加氢制备聚环己烷基乙烯上的应用,属于大分子不饱和聚合物加氢制备特种塑料的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以价廉易得的工业化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硅烷偶联试剂进行改性,通过浸渍法负载贵金属活性组分,制备得到贵金属负载型非均相加氢催化剂。本发明所得到的催化剂具有金属活性组分颗粒尺寸小、分散度高、可接近性强等特点,将其应用于PS加氢反应中,可得到完全加氢的氢化产物PCHE。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在PS加氢反应中具有高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纳米片状Pd基催化剂及其在NBR催化加氢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7312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310292206.5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片状Pd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丁腈橡胶催化加氢中的应用,其是以水热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片为载体,采用NH3/N2高温预处理的方式在其上构建氧空位缺陷并引入N物种,再通过等体积浸渍法负载活性金属Pd后,经还原得到所述纳米片状Pd基催化剂。该催化剂中二氧化钛纳米片载体表面的氧空位缺陷和N物种可共同作为活性组分锚定位点,以实现Pd高效稳固负载,这增强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将其应用于NBR的加氢反应中,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及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