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和内力可控的覆土反弯式悬臂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761743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122769.0

    申请日:2017-11-14

    IPC分类号: E02D17/04

    CPC分类号: E02D17/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形和内力可控的覆土反弯式悬臂结构,所述悬臂结构包括一排桩、一钢筋混凝土冠梁、一钢筋混凝土承载板及一覆土,所述钢筋混凝土冠梁设置于所述排桩的顶部,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的一侧面和所述覆土的一侧面均抵靠于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冠梁的一侧面上,所述覆土的底部安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上,所述钢筋混凝土冠梁的底部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将所述覆土的自重通过所述钢筋混凝土冠梁转化为对所述排桩的反向弯矩,从而控制所述排桩的变形。本发明施工工艺简单,容易实现,成本低。

    一种抗变形基坑支护桩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780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86527.5

    申请日:2022-01-25

    IPC分类号: E02D17/04 E02D5/34 E02D5/5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变形基坑支护桩及其施工方法,支护桩包括支护桩本体、钢筋笼以及预应力钢绞线组件,钢筋笼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加紧箍、纵筋以及螺旋箍;预应力钢绞线组件包括预应力钢绞线、二加强螺旋筋、二承压板、挤压套以及锚具,预应力钢绞线位于加紧箍和螺旋箍之间;预应力钢绞线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设置有加强螺旋筋、承压板和挤压套,预应力钢绞线的上端穿过梁冠并延伸出冠梁上表面;预应力钢绞线上端的加强螺旋筋位于冠梁内部,承压板和锚具则位于冠梁上表面。本发明可有效降低支护桩的变形量和桩身弯矩,可在基本不增加工期和造价的前提下,有效减小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程度,并确保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

    一种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06842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59821.0

    申请日:2017-04-20

    IPC分类号: E02D29/02 E02D5/74

    CPC分类号: E02D29/02 E02D5/7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锚式L型钢筋混凝土挡墙,包括一钢筋混凝土立板、一钢筋混凝土底板以及若干个拉锚杆体;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竖直设立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板上设置有若干锚头,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上预埋有若干个锚垫板;每所述拉锚杆体的一端均锁定于一所述锚头上,另一端均锚固于一所述锚垫板上。本发明优点:可以有效控制立板的侧向位移,提高了挡墙的有效支挡高度;可以节省扶壁部分的钢筋和混凝土;大幅减少了立模和养护的工期。

    一种用于软土基坑不超红线的桩锚组合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9992477U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20940562.9

    申请日:2023-04-24

    IPC分类号: E02D17/04 E02D5/74 E02D5/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软土基坑不超红线的桩锚组合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位于用地红线内侧,且位于基坑开挖的边界,所述支护结构包括竖向锚索、倾斜钢桩以及冠梁,各所述竖向锚索等间距设置,所述竖向锚索下端向用地红线侧倾斜埋设,所述竖向锚索与竖直方向的倾斜夹角α为0~20°,且所述竖向锚索的下端不超出所述用地红线;所述倾斜钢桩下端朝基坑侧倾斜埋设,且所述倾斜钢桩与竖直方向的倾斜夹角β为10~30°;各所述竖向锚索和各所述倾斜钢桩的上端穿过冠梁并延伸出冠梁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不超出用地红线,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最大程度改善倾斜桩的变形和受力功能。

    一种变形和内力可控的覆土反弯式悬臂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525757U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21517463.0

    申请日:2017-11-14

    IPC分类号: E02D17/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形和内力可控的覆土反弯式悬臂结构,所述悬臂结构包括一排桩、一钢筋混凝土冠梁、一钢筋混凝土承载板及一覆土,所述钢筋混凝土冠梁设置于所述排桩的顶部,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的一侧面和所述覆土的一侧面均抵靠于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冠梁的一侧面上,所述覆土的底部安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上,所述钢筋混凝土冠梁的底部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板将所述覆土的自重通过所述钢筋混凝土冠梁转化为对所述排桩的反向弯矩,从而控制所述排桩的变形。本实用新型施工工艺简单,容易实现,成本低。(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