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59331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410644009.6
申请日:2014-11-10
IPC: H01M4/13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内部电阻增大、且每单位体积的放电容量足够高的聚合物二次电池。聚合物二次电池(1)具有第一电极层(111a、112a)和第二电极层(131a~133a),所述第二电极层(131a~133a)以夹持聚合物电解质层(12)的方式层合在第一电极层(111a、112a)的两侧,所述聚合物二次电池(1)设置至少1个第一开口部(141、142),所述第一开口部(141、142)将第一电极层(111a、112a)和与第一电极层(111a、112a)相邻的聚合物电解质层(12)贯通,位于第一电极层(111a、112a)两侧的第二电极层(131a~133a)在第一开口部(141、142)的内部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5185925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294646.X
申请日:2015-06-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具备:层叠电极体;以及收纳所述层叠电极体的外装体,所述层叠电极体具有:第1电极层;以及在所述第1电极层的两侧夹着聚合物电解质层而层叠的第2电极层,至少设有一个贯通所述第1电极层和与所述第1电极层邻接的所述聚合物电解质层的第1开口部,在所述第1开口部的内部,处于所述第1电极层的两侧的所述第2电极层接触,所述外装体包括:与所述第1电极层导通的第1金属板;与所述第2电极层导通的第2金属板;以及在所述层叠电极体的周围密封所述第1金属板与所述第2金属板之间的密封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4659331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10644009.6
申请日:2014-11-10
IPC: H01M4/13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内部电阻增大、且每单位体积的放电容量足够高的聚合物二次电池。聚合物二次电池(1)具有第一电极层(111a、112a)和第二电极层(131a~133a),所述第二电极层(131a~133a)以夹持聚合物电解质层(12)的方式层合在第一电极层(111a、112a)的两侧,所述聚合物二次电池(1)设置至少1个第一开口部(141、142),所述第一开口部(141、142)将第一电极层(111a、112a)和与第一电极层(111a、112a)相邻的聚合物电解质层(12)贯通,位于第一电极层(111a、112a)两侧的第二电极层(131a~133a)在第一开口部(141、142)的内部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6981649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80020812.5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原
Inventor: 小笠和仁
IPC: C04B35/4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800℃以下的烧结温度形成具有高的锂离子传导度的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传导性材料。通过提供一种以氧化物基准的mol%计,含有:36.6%~37.3%的P2O5成分,43.0%~48.1%的TiO2成分、0.6%~3.2%的Al2O3成分,13.9%~17.5%的Li2O成分,并且,所述Al2O3成分的mol%,与基于根据Ti以及Li的组分导出的Li1+xAlxTi2‑xP3O12(x=0.05~0.4)的组分式计算的Al2O3成分的mol%相比较,减少了0.3~3.0mol%,该P2O5成分的mol%,与基于上述组分式计算的P2O5成分的mol%相比较,减少了0.2~2.0mol%,并且,包括菱面体晶系的NASICON结构的结晶相或者Li1+xAlxTi2‑xP3O12(x≥0)的结晶相的锂离子传导材料,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654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380046925.7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原
IPC: C03C3/16 , C01B25/45 , H01B1/06 , H01B1/08 , H01M4/13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导性玻璃材料,通过与锂离子电导性材料在700℃以下的混合烧结,能够形成具有高的锂离子电导率的固态电解质。通过一种锂离子电导性玻璃材料,其以氧化物基准的mol%计,含有:43.5~49.0%的P2O5成分、0.5~4.0%的Al2O3成分,以及47.0~55.0%的Li2O成分,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109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310188686.7
申请日:2013-05-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原
Inventor: 小笠和仁
IPC: H01M10/0525 , H01M4/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10/0427 , H01M10/0463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2300/0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固态二次电池,所述全固态二次电池抑制内部电阻增大,同时每单位体积中的放电容量足够高。全固态二次电池(1)具有第一电极层(111a、112a)和第二电极层(131a~133a),所述第二电极层(131a~133a)以夹持固态电解质层(12)的方式层合在第一电极层(111a、112a)的两侧,所述全固态二次电池设置至少1个第一开口部(141、142),所述第一开口部(141、142)将第一电极层(111a、112a)和与上述第一电极层(111a、112a)相邻的固态电解质层(12)贯通,位于第一电极层(111a、112a)两侧的第二电极层(131a~133a)在第一开口部(141、142)的内部接触。
-
-
公开(公告)号:CN110574208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880027878.0
申请日:2018-02-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原
Inventor: 小笠和仁
IPC: H01M10/0562 , C01G23/00 , C03C3/16 , C03C3/17 , C03C10/02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B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因具有低的负极电位所以具有高的放电电压,进而具有高的放电容量,因此能够得到高的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该全固态电池,具有固体电解质层、正极层以及负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夹在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之间,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烧结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接合,所述固体电解质层、所述正极层以及所述负极层中的任一个均含有锂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所述负极层,在烧结后且在完全放电状态下,含有(a)TiO2、以及(b)LixTi2O4(0<x≤2)。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109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188686.7
申请日:2013-05-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小原
Inventor: 小笠和仁
IPC: H01M10/0525 , H01M4/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10/0427 , H01M10/0463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2300/0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固态二次电池,所述全固态二次电池抑制内部电阻增大,同时每单位体积中的放电容量足够高。全固态二次电池(1)具有第一电极层(111a、112a)和第二电极层(131a~133a),所述第二电极层(131a~133a)以夹持固态电解质层(12)的方式层合在第一电极层(111a、112a)的两侧,所述全固态二次电池设置至少1个第一开口部(141、142),所述第一开口部(141、142)将第一电极层(111a、112a)和与上述第一电极层(111a、112a)相邻的固态电解质层(12)贯通,位于第一电极层(111a、112a)两侧的第二电极层(131a~133a)在第一开口部(141、142)的内部接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