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倍率锂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93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043245.2

    申请日:2024-07-3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倍率锂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电池电解液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对碳量子点进行改性,使其表面氟化,氟化碳量子点在吸附的同时,能够保证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减少局域Li+聚集和锂沉积电流;再将含氢聚硅烷接枝到氟化后的碳量子点表面,捕获溶解多硫化锂形成阻隔层以提高稳定性能;其次,将碳酸亚乙烯酯进行富氨基化,环状碳酸酯发生的开环聚合反应,在正极表面性能稳定的保护层;氨氮具有的孤对电子基团,与改性后的碳量子点协同吸附电解液中溶解的多硫化锂形成保护层;改性后的碳酸亚乙烯酯成膜后因为碳量子点的吸附作用,进一步提高其热稳定性。本发明研制的电解液制备出的锂电池具有热稳定、高倍率的效果。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物料提升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8354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52967.1

    申请日:2023-07-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物料提升设备,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大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大齿轮的外壁啮合有齿条一,所述齿条一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旋转杆一,所述旋转杆一和齿条一的下表面均与操作台的外壁转动连接,实现夹持板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物料进行夹持操作,对于锂离子电池在操作台上实现固定作用,大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由于提升过程承载的原料轻重不一致,加上设备提升启动和停止时具有较大的冲击力,实现固定,不仅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使原料不容易晃动倾倒,没有安全隐患。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的溶剂纯化柱

    公开(公告)号:CN1167643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52206.6

    申请日:2023-07-12

    IPC分类号: B01D36/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的溶剂纯化柱,本发明涉及电解液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纯化桶,所述纯化桶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气管、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均将纯化桶的内部与纯化桶的上侧外部连通设置,所述纯化桶的上侧还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将纯化桶的内部与纯化桶的上侧外部连通设置,所述纯化桶的侧壁内部开设有冷却腔,所述纯化桶的外壁左侧由于纯化桶的外壁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均将冷却腔的内部与纯化桶的外侧连通设置,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和防止堆积在分子筛内部高温电解液以及破碎的分子筛造成纯化效率降低的特点。

    新型锂电池电解液包装桶翻转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531367U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21889495.9

    申请日:2023-07-18

    IPC分类号: B01F29/30 B01F35/42 B01F29/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锂电池电解液包装桶翻转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耳环的内壁,所述底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螺纹杆的一侧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翻转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装置将电解液包装桶夹起并移动至翻转装置内侧,通过液压杆二将压板进行下压,从而对电解液包装桶进行夹紧,再通过翻转将内部材料进行均匀混合,从而达到密封状态下直接进行混合,大大减少了搅拌过程中发生泄漏等问题,并且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电解液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氧化与分解减少了材料浪费。

    一种碳酸甲乙酯蒸汽降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900377U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22671973.5

    申请日:2023-10-07

    IPC分类号: B01J19/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酸甲乙酯蒸汽降耗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反应釜,所述第一底座一侧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顶部固定安装热水罐,所述第二底座一侧设有能够冷却回收蒸汽的冷却装置。有益效果是:横管内主要运输反应时为反应釜内部制备碳酸甲乙酯的反应提供温度的蒸汽,蒸汽在反应后通过横管到达直管内,水泵能够将水流泵入冷却管之中,冷水不会进入直管中,通过冷却管对直管内的蒸汽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通过直管回流至横管,通过连通管一进入热水罐,热水罐内的部分水流通过连通管二再进入水泵,从而通过水泵进入冷却管内,从而回收利用了部分蒸汽冷却后的水,降低了冷水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