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58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52025.4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体边坡微生物矿化防护自动化监测与清理组件,涉及土体边坡技术领域,包括右箱体,还包括左箱体,所述左箱体固定安装于右箱体的左侧外壁上,所述左箱体顶部吊顶式的固定安装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在左箱体内的活动部位外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转动安装于U型杆外部,所述U型杆贯穿且滑动安装于左箱体和右箱体的连接处顶部,所述左箱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竖向滑槽,通过转杆、U型杆、弹性伸缩杆、长杆和连接板便可带动清理板和软质毛刷对弧形灯罩外表面进行清理水珠的处理,进而保证实验时光线照射效果充足,提高实验效率,通过辅助机构促进水流流动,具有导流效果,并且能提高后续清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121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298632.0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酶促自愈混凝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水泥熟料煅烧;将80‑90份的石灰石、10‑15份的黄土、1‑2份氟硅酸钠、1‑2份铁矿石、25‑50份燃料加入到煅烧炉中进行煅烧,得到水泥熟料,所有原料按重量份计;S2:废气回收分离;通过废气分离器将S1中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分离;S3:酶促自愈混凝土制备;将S2中分离后的二氧化碳、水、S1中制备的水泥熟料、微生物酶促剂以及骨料输送到酶促自愈混凝土制造装置中,得到酶促自愈混凝土。本发明将水泥煅烧过程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应用到自愈混凝土的制备中,因此增加了石灰石和燃料的占比,使得其废气中二氧化碳的占比超过95%,减少了废气回收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1219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98632.0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酶促自愈混凝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水泥熟料煅烧;将80‑90份的石灰石、10‑15份的黄土、1‑2份氟硅酸钠、1‑2份铁矿石、25‑50份燃料加入到煅烧炉中进行煅烧,得到水泥熟料,所有原料按重量份计;S2:废气回收分离;通过废气分离器将S1中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分离;S3:酶促自愈混凝土制备;将S2中分离后的二氧化碳、水、S1中制备的水泥熟料、微生物酶促剂以及骨料输送到酶促自愈混凝土制造装置中,得到酶促自愈混凝土。本发明将水泥煅烧过程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应用到自愈混凝土的制备中,因此增加了石灰石和燃料的占比,使得其废气中二氧化碳的占比超过95%,减少了废气回收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6474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72292.X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表征页岩全尺寸孔径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低温气体吸附(LTGA)实验并基于两种不同算法,即密度泛函理论(DFT)模型和Barrett‑Joyner‑Halenda(BJH)模型,获取页岩纳米级孔径分布特征;利用压汞浸入实验(MIP),基于Washburn方程获取页岩中大孔或微裂缝系统孔径分布特征;利用核磁共振实验(NMR)并基于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脉冲序列获取页岩原始T2频谱;最后将核磁共振T2频谱与LTGA、MIP所得结果进行比对拟合,科学确定转换系数ρ2,从而获取页岩全尺寸孔径分布特征。本发明能准确表征页岩全尺寸孔径分布,对于页岩孔隙结构多尺度分析、页岩孔隙中气体赋存及运移等研究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66654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72711.7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酶促自愈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混凝土基质;混凝土基质中掺杂有用于促进混凝土吸收二氧化碳转化成碳酸钙的酶促剂;混凝土基质中渗透有碳源;混凝土基质中渗透碳源的方式为:将碳源引入水泥悬浮液中,水泥悬浮液为将水泥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0‑20):60混合均匀获得,引入碳源后的水泥悬浮液与水泥和骨料混合制备酶促自愈混凝土。本发明能够提高自愈混凝土的二氧化碳捕获率,缩短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时间,且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几乎无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96006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62219.X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郭亮 , 姜宇宏 , 徐旭立 , 冯思洋 , 陈振业 , 龙永祥 , 张奉圩 , 赵金龙 , 郭家祎 , 段佳彤 , 时宇泽 , 项为慈 , 郭思源 , 黄金玉 , 刘佳宏 , 毛荠梨
IPC: B01J13/04 , B01F27/704 , B01F2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愈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愈混凝土的微胶囊制备装置,包括囊壁制备模块、囊芯制备模块、微胶囊成型模块,其中囊壁制备模块与囊芯制备模块分别与微胶囊成型模块通过管路连接。囊壁制备模块包括乙基纤维素原料罐、羟丙甲基纤维素原料罐、无水乙醇原料罐、壳聚糖原料罐、醋酸溶液原料罐、搅拌单元、混合单元,其中乙基纤维素原料罐、羟丙甲基纤维素原料罐、无水乙醇原料罐分别与搅拌单元通过管路连接,壳聚糖原料罐、醋酸溶液原料罐分别与混合通过管路连接,搅拌单元与混合单元通过管路连接,混合单元将制备好的囊壁溶液通过管路输送到其中。本发明将原来分离的模块通过管路合成到一起,实现了源源不断的微胶囊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866654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72711.7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酶促自愈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混凝土基质;混凝土基质中掺杂有用于促进混凝土吸收二氧化碳转化成碳酸钙的酶促剂;混凝土基质中渗透有碳源;混凝土基质中渗透碳源的方式为:将碳源引入水泥悬浮液中,水泥悬浮液为将水泥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0‑20):60混合均匀获得,引入碳源后的水泥悬浮液与水泥和骨料混合制备酶促自愈混凝土。本发明能够提高自愈混凝土的二氧化碳捕获率,缩短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时间,且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几乎无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6096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95736.9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常规油气藏、岩石渗流力学、多孔介质微流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非常规储层致密岩石孔隙中气体各流动层厚度计算方法。该方法将致密岩石基质中的孔隙截面视为圆形,并引入虚拟边界的概念,从分子碰撞机理出发将气体流动划分为达西层(中心区)、滑脱层(内环区)及努森扩散层(外环区),然后结合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反射条件、有效粘度及分子动力学理论推导各流动层厚度的解析表达式,由此提出一种非常规储层致密岩石孔隙中气体各流动层厚度计算方法。本发明能为非常规天然气领域渗透率模型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准确认识纳米级孔隙中的气体运移特征,对致密气藏的全生命周期产能预测和开发策略优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96006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62219.X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郭亮 , 姜宇宏 , 徐旭立 , 冯思洋 , 陈振业 , 龙永祥 , 张奉圩 , 赵金龙 , 郭家祎 , 段佳彤 , 时宇泽 , 项为慈 , 郭思源 , 黄金玉 , 刘佳宏 , 毛荠梨
IPC: B01J13/04 , B01F27/704 , B01F2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愈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愈混凝土的微胶囊制备装置,包括囊壁制备模块、囊芯制备模块、微胶囊成型模块,其中囊壁制备模块与囊芯制备模块分别与微胶囊成型模块通过管路连接。囊壁制备模块包括乙基纤维素原料罐、羟丙甲基纤维素原料罐、无水乙醇原料罐、壳聚糖原料罐、醋酸溶液原料罐、搅拌单元、混合单元,其中乙基纤维素原料罐、羟丙甲基纤维素原料罐、无水乙醇原料罐分别与搅拌单元通过管路连接,壳聚糖原料罐、醋酸溶液原料罐分别与混合通过管路连接,搅拌单元与混合单元通过管路连接,混合单元将制备好的囊壁溶液通过管路输送到其中。本发明将原来分离的模块通过管路合成到一起,实现了源源不断的微胶囊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220920912U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22737227.1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B22F3/03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模压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金属材料模压成型设备,包括压力机,压力机上设有高压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压力机和高压液压缸之间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与压力机固定连接,支撑结构包括与压力机固定连接的壳体,实现操作简化和自动化,通过简单的换模推杆上下移动操作实现模具座的自动锁定和解锁,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同时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人工成本,模具的快速更换和自动锁定提高了模压成型设备的操作效率和生产效率,减少了模具更换和锁定的时间,进而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产出,通过精确控制换模推杆和模具座的位置,确保模具的稳定和精确定位,从而保障模压成型过程的精准度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