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24956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587663.1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储层干化前后CO2埋存量变化的装置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目标层位岩心,并准备地层水样品和CO2气体样品;S2:测量目标地层条件下CO2气体样品的饱和凝析水含量;S3:对目标层位岩心饱和地层水;S4:进行驱替实验,直至所述目标层位岩心的含水饱和度达到实际地层束缚水饱和度,记录此时的岩心孔隙度#imgabs0#;S5:继续进行驱替实验,直至所述目标层位岩心内的地层水全部蒸发,记录此时的岩心孔隙度#imgabs1#;S6:计算储层的干化半径以及储层干化后CO2埋存量变化。本发明能够确定储层的干化半径及储层干化后CO2埋存量变化,为CO2的地质封存提供更准确的埋存量参数,更加高效的进行CO2的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62916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905100.8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地层水在氢气与岩石体系中接触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目标储氢库的地层水及岩心样品,测量所述岩心样品的基础物性,并将其切割为岩心一和岩心二;S2:测量所述岩心一在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岩心毛管压力值一;S3:采用所述岩心二测量汞在空气与岩石体系中接触角,并测量所述岩心二在不同含汞饱和度条件下的岩心毛管压力值二;所述不同含汞饱和度条件的饱和度值与所述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的饱和度值相同;S4:建立地层水在氢气与岩石体系中接触角的计算模型,以此计算获得目标储氢库在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接触角的变化情况。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高压条件且密封的条件下氢气的危险性,且其结果合理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644834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03837.X
申请日:2023-04-1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地下储氢泄漏压力的装置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储层岩心和盖层岩心,并将其分别夹持在岩心夹持器一和岩心夹持器二内;S2:对所述装置进行抽真空;S3:模拟储层和盖层的温度和压力;S4:对储层和盖层岩心饱和地层盐溶液;S5:向所述岩心夹持器一内注入氢气,观察所述压力传感器三的压力变化情况;S6:当所述压力传感器三或所述气体流量计二的示数大于零,且示数稳定时,记录此时各压力传感器和各气体流量计的示数;S7:建立实验室条件下等效临界突破压力的计算模型,结合步骤S6获得的数据,计算实验室条件下等效临界突破压力,该突破压力即为地下储氢泄漏压力。本发明能够准确地预测地下储氢泄漏压力,为储氢库防漏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4319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81755.2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CO2作为垫气的枯竭气藏多孔介质储氢潜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目标枯竭气藏的地质及生产资料,获取潜力评价所需的物性参数;S2:根据目标枯竭气藏的盖层性质和断层性质,计算储氢库的盖层突破压力和断层失稳压力,并以此确定储氢库的安全上限压力;S3:考虑氢气、二氧化碳和甲烷三种组分在水中的溶解作用,建立地下多孔介质中的H2‑CO2‑CH4多组分物质平衡方程;S4:将步骤S1、S2获得的参数代入多组分物质平衡方程中,计算不同气体组分在储层孔隙空间中的占比,以此获得目标枯竭气藏储氢库的库容。本发明能够精确地对以CO2作垫气的枯竭气藏进行储氢潜力评价,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工况,能够为地下储氢库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54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404514.2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储气库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分布情况的方法,属于储气库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目标储气库的地层水、天然气以及岩心;S2:测量获得天然气的饱和水蒸气含量曲线以及岩心的相渗曲线;S3:根据饱和水蒸气含量曲线获得天然气中饱和水蒸气含量与压力之间的相关系数A和B;根据相渗曲线获取气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相关系数C和D;S4:计算获得目标储气库的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分布情况。本发明能够计算由于干化作用导致的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分布情况,且结果更加合理可靠,能够为储气库库容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08686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44200.3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勘探的取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四角处设置有固定钉,所述底座中间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取样管,所述取样管上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圆周等距设置并且为中空的螺纹接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在取样管上设置有多个取样筒,并且取样管内设置有用于将土壤导入取样筒的导料柱,土壤在取样管中整体向上移动,导料柱的导料通道对准一个取样筒,使土壤进入取样筒中,当一个取样筒装满后,转动导料柱使导料通道对准另一个取样筒,如此操作,能够将不同层深的土壤导入各个取样筒中,实现分层取样,并且取样筒通过螺纹安装,便于拆装,利用取样筒中的滑板便于将取样的土壤推出,操作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57529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94827.1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测量储气库气井多周期注采结盐伤害临界点的方法,首次提出了地层物性结盐伤害临界点的概念,当结盐量小于结盐伤害临界点表现为改善,结盐量大于结盐伤害临界点表现为伤害;同时以岩心束缚水条件下的物性作为基础参数,克服了常用完全烘干岩心作为基础条件的不足,这样获得的结盐伤害临界点可以很好的满足储气库现场对结盐伤害程度诊断的需要,所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本发明除用于测量多周期注采储气库地层临界结盐量以外,还可推广用于测量CO2埋存过程中的无机盐临界沉积量、高含硫气藏开采过程中单质硫临界沉积量以及出砂严重的气井中的粉砂在储层中临界伤害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06545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40822.7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塞在连续油管内的通过尺寸确定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为解决现今连续油管柱塞排水采气工艺柱塞尺寸确定难度较大,计算方法存在局限性等问题;其技术方案是:收集下入的连续油管的基础资料以及井身资料;计算不同井斜角下连续油管发生正弦屈曲时的正弦波长;计算已知柱塞长度时的连续油管的井斜角变化率;根据柱塞长度与井斜角变化率计算柱塞的直径;通过连续油管曲率,计算柱塞长度未知时柱塞的直径与柱塞长度之间的关系;确定连续油管内柱塞的极限尺寸。本发明所需数据较少,操作简单,可推广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655082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203601.9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23/2251 , G01N23/20 ,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致密页岩储层的入井流体的优选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本发明通过四种不同配方的入井流体作用页岩储层后,通过研究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和矿物组分的改变以及宏观孔渗值的改变,进行储层评价,优选与储层适应的入井流体;其技术方案是:将配制好的不同入井流体对岩样进行浸泡和驱替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测试、基础孔渗测试结果,对储层岩样分别进行微观和宏观评价,并将微观与宏观评价结果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与页岩储层适应的入井流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评价体系有效性强,多重评价,说服性强,可推广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15847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55230.7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0 , E21B43/24 , E21B49/00 , G06Q50/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原位加热生产的产能计算方法及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所述产能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试不同温度下油页岩的基本参数,所述基本参数包括密度、孔隙度、热传导系数,通过数据拟合得到各基本参数随温度变化的模型;计算获得不同温度下油页岩的渗透率和热扩散系数;建立电加热器能量转化的数学模型,计算加热效率;建立油页岩原位加热生产的温度场,获得耦合温度场的渗流压力场解析解;建立产量计算模型,计算油页岩原位加热生产的产能。本发明建立开加热井‑开生产井时期的传热模型与非等温渗流模型,在耦合温度场和压力场的渗流模型基础之上建立产量计算模型,能够计算获得更准确的油页岩原位加热生产的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