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微液滴生成与蒸发特性试验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71069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522915.0

    申请日:2020-12-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温高压微液滴生成与蒸发特性试验方法与装置,装置包括高压试验系统、微液滴生成与转移系统、液滴悬挂与输送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实时观测系统;通过该试验系统在低温高压环境生成液滴,将低温液滴生成环境与高温液滴蒸发环境分隔开,极大的减少了液滴在进入实时观测装置观测点前的蒸发,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准确分析这高温高压环境下不同形状液滴的蒸发特性,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温高压环境下不同形状液滴的蒸发机理,为液滴蒸发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数据。

    一种基于水滴撞击摩擦的旋转式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85465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0457516.4

    申请日:2020-05-26

    IPC分类号: H02N1/04 H02N2/18 H01R39/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水滴撞击摩擦的旋转式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外壳、叶片、支撑肋、同心圆环电极、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多个所述叶片沿径向分布在发电机外壳外部;所述雾状液滴喷向所述叶片表面;多个所述叶片之间电路串联,串联后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所述同心圆环电极和支撑肋安装在发电机外壳内部,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的端部设置在支撑肋,且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分别与同心圆环电极的内外圈电刷接触,支撑肋与同心圆环电极相对转动;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与同心圆环电极形成电刷;本发明可以通过液滴的反复撞击或使用压电效应产生电场,实现高效的发电。

    一种基于摩擦电效应的雨水能量收集系统及收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1137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457515.X

    申请日:2020-05-26

    摘要: 本发明一种基于摩擦电效应的水滴能量收集系统及收集方法,系统包括液滴喷雾装置、旋转式液滴发电机和外部负载电路;液滴喷雾装置包括储水罐和雾化喷嘴,雾化喷嘴喷出形成雾状液滴;旋转式液滴发电机包括发电机外壳、叶片、支撑肋、同心圆环电极、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多个所述叶片沿径向分布在发电机外壳外部;雾状液滴喷向所述叶片表面;多个所述叶片之间电路串联,串联后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同心圆环电极和支撑肋安装在发电机外壳内部,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与同心圆环电极形成电刷;所述外部负载电路与电刷电连接。本发明可以通过液滴的反复撞击或使用压电效应产生电场,实现高效的发电。

    一种基于水滴撞击摩擦的旋转式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8546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57516.4

    申请日:2020-05-26

    IPC分类号: H02N1/04 H02N2/18 H01R39/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水滴撞击摩擦的旋转式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外壳、叶片、支撑肋、同心圆环电极、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多个所述叶片沿径向分布在发电机外壳外部;所述雾状液滴喷向所述叶片表面;多个所述叶片之间电路串联,串联后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所述同心圆环电极和支撑肋安装在发电机外壳内部,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的端部设置在支撑肋,且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分别与同心圆环电极的内外圈电刷接触,支撑肋与同心圆环电极相对转动;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与同心圆环电极形成电刷;本发明可以通过液滴的反复撞击或使用压电效应产生电场,实现高效的发电。

    一种基于防止喷嘴结霜的液态CO2闪蒸喷雾的快速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3647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346061.1

    申请日:2018-04-18

    IPC分类号: A61B18/00 A61F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防止喷嘴结霜的液态CO2闪蒸喷雾的快速冷却装置,包括高压氮气瓶、高压二氧化碳储罐、冷却循环系统、电磁阀和喷嘴;高压氮气瓶的出口通过与二氧化碳储罐的入口相连接;二氧化碳储液罐出口与高压软管的一端相连;高压软管管程中段换接套管式换热器的管侧入口,套管式换热器的管侧出口接回高压软管;高压软管的另一端与电磁阀相连接,电磁阀的输出端装有带有绝热真空层的不锈钢直管型双流体喷嘴。本发明能够与任意一款激光器的激光探头配合使用,实现了在血管性与色素性皮肤病激光手术中对患者正常表皮组织进行高效与选择性冷却的目的。防止表皮的热损伤,提高了治疗效果。

    一种用于太田痣治疗的冷热双气体耦合制冷剂喷雾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92995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487383.X

    申请日:2017-12-29

    IPC分类号: A61N5/06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太田痣治疗的冷热双气体耦合制冷剂喷雾冷却系统,包括:制冷剂储液罐、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一喷嘴、第二喷嘴、第三喷嘴、高压空气储罐和电阻丝加热装置;制冷剂储液罐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一电磁阀入口端连接,第一喷嘴安装于第一电磁阀的出口端;高压空气储罐通过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分别连接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出口端分别安装有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第二软管靠近第二电磁阀处安装有电阻丝加热装置。本发明能够较好的辅助激光进行治疗,保护皮肤的同时保证了治疗效果。

    一种高速飞行器快速均匀静载加热装置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53297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462447.0

    申请日:2021-04-27

    IPC分类号: B64G7/00

    摘要: 本发明一种高速飞行器快速均匀静载加热装置和控制方法,其加载装置包括快速均匀静载加热器、温度采集卡、可控硅变压器、单片机、变频器、风机、计算机、信号传输线、输气管;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实验成本高、准确性较低、研究周期长等问题。本发明针对石英灯辐射式气动热环境模拟试验技术中,非线性、高升温速率的目标载荷,改进了传统的控制方法,采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策略进行功率控制,提取此类温控问题的共性特征,设计出了更具普适性的控制器该能量收集系统,促进了石英灯辐射式气动热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的发展。

    制冷剂闭式循环闪蒸喷雾冷却强化换热的复合结构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09764737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811614390.6

    申请日:2018-12-27

    IPC分类号: F28D21/00 H01L23/427

    摘要: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制冷剂闭式循环闪蒸喷雾冷却强化换热的复合结构表面,包括基底和微翅片组单元;基底上至少设有一个微翅片组单元;微翅片组单元由四个几何参数完全一致的四面体形微翅片组成;微翅片表面镀有一层过渡层;过渡层外表面有一层多孔涂层;基底和微翅片采用同种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制成;过渡层和多孔涂层分别由金属材料和多孔泡沫金属材料制成。本发明专利通过在基底上设置多个由四个四面体形微翅片组成的微翅片组单元形成制冷剂闭式循环闪蒸喷雾冷却强化换热的复合结构表面,在大功率CPU芯片、LED、激光武器及雷达等技术领域,作为强化换热的结构表面使用,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节省相变冷却液、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基于防止喷嘴结霜的液态CO2闪蒸喷雾的快速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36470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810346061.1

    申请日:2018-04-18

    IPC分类号: A61B18/00 A61F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防止喷嘴结霜的液态CO2闪蒸喷雾的快速冷却装置,包括高压氮气瓶、高压二氧化碳储罐、冷却循环系统、电磁阀和喷嘴;高压氮气瓶的出口通过与二氧化碳储罐的入口相连接;二氧化碳储液罐出口与高压软管的一端相连;高压软管管程中段换接套管式换热器的管侧入口,套管式换热器的管侧出口接回高压软管;高压软管的另一端与电磁阀相连接,电磁阀的输出端装有带有绝热真空层的不锈钢直管型双流体喷嘴。本发明能够与任意一款激光器的激光探头配合使用,实现了在血管性与色素性皮肤病激光手术中对患者正常表皮组织进行高效与选择性冷却的目的。防止表皮的热损伤,提高了治疗效果。

    一种具有自优化特性的电子器件闪蒸喷雾循环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894114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711132446.X

    申请日:2017-11-1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自优化特性的电子器件闪蒸喷雾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回热器、储液罐、喷雾腔和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冷凝器通过管道与回热器第一通道入口连接,回热器的第一通道出口通过管路与储液罐的入口连接,储液罐的下部出口通过管道与喷雾腔的入口连接,喷雾腔的下部液体出口通过管路与回热器第二通道的入口连接;喷雾腔的上部气体出口通过管路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回热器第二通道出口通过管路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系统通过调节旁路阀门开度、压缩机频率、喷雾高度和倾角等参数,实现对换热强弱的优化控制,并保证系统的快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