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58337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06290.8
申请日:2024-05-15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B01J27/057 , B01J35/33 , C25B1/04 , C25B11/091
摘要: 一种基于硒化的镍钼双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中,利用钼对镍MOF进行掺杂,以获得至少含有镍和钼元素的前驱体;利用水热法将所述前驱体进行硒化,以得到含有镍和钼的双金属催化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得到的镍钼双金属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析氧反应性能及其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析氢反应性能及其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9303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5971.6
申请日:2024-04-08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离子液体混合物的海洋微功耗器件供电装置,第一溶液腔室和第二溶液腔室用于盛放具有上临界共溶温度的水‑离子液体混合物,常温下第一溶液腔室为水富集相,第二溶液腔室为离子液体富集相,腔室壁具有保温真空层和太阳光选择性吸收涂层,多孔纳米离子选择膜置于第一溶液腔室和第二溶液腔室之间,具有离子选择性,有光照时,太阳光选择性吸收涂层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热能经腔室内壁流入水‑离子液体混合物中,使其升温至上临界共溶温度之上,促进两相融合,在相融合过程中第二溶液腔室中的离子液体阳离子经多孔离子选择膜进入第一溶液腔室,产生正向电流,当光照减弱或消失时,混合物温度降低并发生相分离,离子液体阳离子从第一溶液腔室迁移至第二溶液腔室,产生反向电流,并使系统恢复初始状态;正反接双作用充电电路对生成的电流进行调节,随后对储能元件进行供能,储能元件对监测传感器和无线传输器供电,保证其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59556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113598.X
申请日:2022-01-30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Q50/06 , C02F1/469 , C02F10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电容去离子脱盐过程的多物理参数统一与主导性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电容去离子过程的多物理参数及控制方程;定义无量纲变量,基于相似原理进行方程分析获得无量纲数;定义无量纲单位面积盐吸附量,以证实无量纲数的有效性;根据所获得无量纲数的大小确定电容去离子脱盐性能的主导因素,并确定电容去离子脱盐性能的评价指标;确定各主导因素的变化水平设计正交实验;计算各评价指标的信噪比及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并根据贡献率对各主导因素进行主导性评估。结合相似原理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可有效统一电容去离子过程的多物理参数,并全方位分析各主导因素对电容去离子脱盐性能的影响程度,为提升电容去离子脱盐性能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4692327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210174407.0
申请日:2022-02-24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7 , G06F119/14
摘要: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多进风型复合冷却塔风量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多进风型复合冷却塔几何参数、选型参数和环境参数;假定冷却塔运行过程中的风机运行总风量为Qt并计算风机全压Δpfan;假定流经湿区风量为Qw;根据冷却塔几何参数、选型参数和环境参数获得冷却塔湿区总风阻Rw和干区总风阻Rd,计算实际流经湿区风量Qw,c;若假定的流经湿区风量Qw与实际流经湿区风量Qw,c的残差在设定范围内,则假定的流经湿区风量Qw即为风量Qw,c,并以冷却塔进出口为参考面,同时基于伯努利方程建立冷却塔阻力特性方程,否则重新对流经湿区风量Qw进行假定;若风机全压Δpfan使得阻力特性方程成立,则假定的风机运行总风量Qt即为实际冷却塔运行总风量,否则重新对风机运行总风量Qt进行假定并再次执行步骤S3至S5。
-
公开(公告)号:CN11666671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06766.6
申请日:2023-05-08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H01M8/2425 , H01M8/2457 , H01M8/2465 , H01M8/1246 , H01M8/04014 , H01M8/04007 , H01M8/04 , H01M8/04089 , H01M8/04082 , H01M8/04119 , H01M8/04291 , H01M8/04298 , H01M8/0612 , H01M8/0662 , H01M8/0668
摘要: 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及工作方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中,包括风机、空气换热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燃烧重整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冷凝器、蒸汽发生器、第一换热器以及连接管路。燃烧重整换热器的燃烧室含两个通路,均填充氧载体。将空气和阳极尾气分别通入两通路,空气将氧载体氧化,尾气将氧载体还原;尾气管路氧载体被还原殆尽时,空气管路氧载体也被氧化,此时将空气和尾气管路对调,尾气继续将氧载体还原,空气则将氧载体氧化;避免尾气与空气的直接接触,减少氮氧化物生成同时提升终产物中二氧化碳浓度便于捕集。本发明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尾气进行了处理,在流程中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分离,便于进行碳捕集。
-
公开(公告)号:CN1165186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56586.4
申请日:2023-04-06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F25J1/02 , F17C11/00 , F17C13/00 , F24S23/00 , F24S20/40 , F24S60/30 , H01M8/04007 , H01M8/04029 , H02S40/22 , H02J7/35 , H02S40/44
摘要: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固态储/放氢过程的热交换系统,包括:固态储放氢模块,用于对氢气进行存储和运输;储氢热泵空调模块,用于通过换热以辅助所述固态储放氢模块对氢气进行存储;放氢加热模块,用于通过加热以辅助所述固态储放氢模块释放氢气。本系统能够将吸氢反应释放的热能用于放氢反应,同时还能利用太阳能及燃料电池余热对放氢反应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80425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267238.5
申请日:2022-03-17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H01M8/04029 , C02F103/08
摘要: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热泵模块和海水淡化模块,所述热泵模块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用于将所述燃料电池的余热通过热交换传递至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用于对余热进行升温升压后传递至所述海水淡化模块。本公开通过第一热交换器和压缩机能够提高燃料电池的余热利用品质,从而能够促进海水的蒸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7008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32956.0
申请日:2023-03-31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H01M8/0265 , H01M8/0267
摘要: 公开了一种风冷燃料电池阴极流场板,风冷燃料电池阴极流场板中沿气流方向延伸的多个流道和沿气流方向延伸的多个流场脊背,所述流道和所述流场脊背在垂直于气流方向上交替设置,所述流道包括流道入口、流道出口以及在流道入口与流道出口之间沿气流方向分布的多个渐缩段,所述渐缩段在相邻流道间交错布置,所述流场脊背的侧面沿气流方向分布多个开槽,所述开槽在垂直于气流方向上贯穿风冷燃料电池阴极流场板。
-
公开(公告)号:CN11645433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67871.9
申请日:2023-03-20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H01M8/0612 , H01M8/04701 , H01M8/0668 , B01D53/62 , B01D53/82
摘要: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用于碳捕捉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平衡系统,包括预重整模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氧化模块、还原模块、余热利用模块、碳捕捉模块和水处理模块。本公开还揭示了一种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平衡的碳捕捉方法,包括:在预重整模块中利用氧化钙吸收重整生成的二氧化碳,重整产物进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发电;利用在氧化模块中反应释放的热量对贫氧空气加热;利用在还原模块中反应释放的热量分解碳酸钙和加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尾气,并利用余热利用模块对尾气中的热量利用后实现冷却水和二氧化碳的分离,其中,冷却水进入水箱循环利用,二氧化碳进入碳捕捉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1553470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0930092.8
申请日:2022-08-03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摘要: 公开了一种除草松土播种浇灌一体化氢燃料电池农用拖拉机,包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包括液氢储罐、液氢泵、汽化器、冷却水箱、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水泵、AC/DC转换器和DC/DC转换器。液氢冷量给循环水冷却,循环水热量使液氢汽化,实现能量高效利用;燃料电池产物用于浇灌,实现物料零排放。控制系统通过算法分析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精准控制浇灌水量;配合摄像机传递的影像,实现自动驾驶;同时可控制除草、松土与播种等功能。本发明具有现代化程度高、功能多等特点,使用过程无污染、无碳排放且工作产物水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使用灵活,应用场景广泛,符合农业生产和能源利用发展趋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