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62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38811.X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0 ,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相位法的唯相位电磁超表面设计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电磁超表面在幅度相位同时调控时电磁超表面结构复杂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初始化电磁超表面参数;利用双相位法计算电磁超表面单元所需的唯相位矩阵;设计包括金属光栅层、两层介质层和金属贴片的电磁超表面单元,并绘制该电磁超表面单元的相位表;根据电磁超表面每个单元所需的唯相位和电磁超表面单元的相位表调整电磁超表面每个单元的状态得到调整后的电磁超表面;在调整后的电磁超表面上方放置馈源喇叭,并给馈源喇叭加上射频信号,以产生所需波束,完成唯相位电磁超表面设计。本发明能降低电磁超表面结构的复杂度,提高电磁超表面的波束设计能力,可用于无线传输、通信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97046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55529.3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磁超表面的准无衍射皮尔西涡旋波束产生方法,通过电磁超表面的设计对不同焦点的准无衍射皮尔西涡旋波束所需的相位和幅度进行补偿,产生的波束具有出色的传播特性。通过电磁超表面产生准无衍射波束规避了传统透镜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缺点。通过将皮尔西波束和涡旋波束综合设计,在微波频段产生了一种准无衍射皮尔西涡旋波束。该波束融合了皮尔西波束准无衍射特性和涡旋波束OAM模态互相正交的优点,具有灵活控制焦点的位置的优点,可应用于远场通信、成像、探测中,在无线通信中信息的复用传输或编码调制领域,实现大容量高速率无线通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03178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06907.4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介质匹配层的透射式太赫兹调制器单元,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因工作频段内存在反射的太赫兹波所导致的透射率较低,和次时域波形对太赫兹波调制效果造成干扰的技术问题,包括介质衬底和印制在其一个表面上的人工微结构单元,该人工微结构单元包括明模切割线和关于其镜像对称且呈#imgabs0#字形排布的四个暗模开口环,且位于明模切割线同一侧的两个暗模开口环的开口方向相对,在明模切割线与每个暗模开口环之间各设置有一个侧边与明模切割线长边相接的矩形开关,明模切割线与暗模开口环之间的距离在大于明模切割线的三倍线宽和小于衬底宽度的范围内可调,介质衬底的另一个表面上附着有相对介电常数和厚度均小于衬底的介质匹配层。
-
公开(公告)号:CN11569315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59610.1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Q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耦合增强式太赫兹带宽幅度调制器单元,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在宽/窄透射频带切换过程中存在的相邻高频的透射幅度干扰和工作频带幅度调制深度低的问题。其包括衬底(1)和位于衬底上的明模切割线(2)、暗模开口环(3)及矩形开关(4),该矩形开关位于明模切割线与暗模开口环之间,且与明模切割线的长边相接,其顶部与暗模开口环带有开口的一边平齐,该明模切割线与暗模开口环之间的距离在大于明模切割线的三倍线宽和小于衬底宽度的范围内可调。本发明能实现对窄频带透射和宽频带透射两种状态的切换,且对相邻高频段的透射幅度特性干扰较小,在工作频点处具备良好的幅度调制深度,可用于太赫兹通信及6G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15657340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59603.1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太赫兹同频幅度相位调制器单元,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在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中调制模式相互干扰的问题。其包括衬底(1)和位于衬底上的明模切割线(2)、暗模开口环(3)、两种矩形开关(4,5),第一矩形开关(4)位于暗模开口环的开口上,将开口闭合或将开口环的内部空间填满,第二矩形开关(5)位于明模切割线与暗模开口环之间,且与明模切割线的长边相接,其顶部与第一矩形开关的顶部平齐,该明模切割线与暗模开口环之间的距离在小于明模切割线的三倍线宽的范围内可调。本发明能在同一工作频点上实现互不干扰的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且对相邻频段的透射幅度及相位特性干扰较小,可用于太赫兹通信及6G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1399131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45769.6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息张量阻抗表面的共形表面波天线及其设计方法,设计方法包括:S1:建立阻抗调制单元模型,求解本征频率;S2:将开缝角度任选一个,同时改变金属贴片边长、主从边界总相位差和表面波传输方向,通过本征频率求解等效标量阻抗;S3:每次只改变金属贴片的边长,求解每一组金属贴片边长对应的张量阻抗信息,拟合出张量阻抗对应的等效标量阻抗的最大值与金属贴片边长的关系;S4:确定张量阻抗各分量的具体表达式;S5:基于S3和S4得到各个金属贴片的边长和开缝角度,建立全息张量阻抗表面的平面模型;S6:建立共形曲面,将平面模型弯折到共形曲面上,然后在其中心位置加入馈电单极子。本发明设计的天线可以实现较高的口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295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010890422.6
申请日:2020-08-2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化多波束涡旋波束产生装置,包括:地板、介质基板和K个微带天线单元,每个微带天线单元包含椭圆环形微带天线贴片和M个馈电端口,每个馈电端口由同轴馈线和输入端口组成;介质基板上印制K个椭圆环形微带天线贴片,且其位置中心位于一个外椭圆上;每个微带天线单元中的M个输入端口分别蚀刻在地板上,每个微带天线单元中的M个同轴馈线垂直嵌入介质基板中。本发明利用少量小型化的天线单元进行组阵设计,实现了多波束涡旋波;避免了现有阵列天线阵元众多的缺点及单个天线波束调控能力有限的问题,使得涡旋波束的产生装置兼具小型化和波束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512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02782.8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宽带宽扫描角度平面紧耦合阵列天线,包括周期性排布的多个天线单元;天线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且不相接触的覆层、辐射层、吸波层和金属地板;辐射层包括辐射层介质板以及印制在其上、下表面的辐射贴片、耦合贴片,辐射贴片采用交指形的双极化偶极子结构;耦合贴片由圆形金属贴片以及拼接在其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四个准等腰梯形金属贴片组成;吸波层包括吸波层介质板和印制在其上表面的环状薄膜电阻。本发明的耦合贴片可以增大偶极子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抵消地板引入的感抗,抑制频带内的谐振点,且吸波层中的薄膜电阻可以将入射电磁波的能量转为热能,从而能量被耗散和衰减,抑制频带内的谐振点,拓宽了工作带宽。
-
公开(公告)号:CN11905065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57355.9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超表面集成的低RCS宽带紧耦合天线单元及阵列,主要解决现有天线与可重超表面一体化设计中天线频带窄的问题。该天线单元自上而下为第一介质层、空气层、金属贴片层、第二介质层、匹配层、第三介质层、金属背板层、扇形贴片层、第四介质层,形成平式紧耦合结构;金属贴片层上分布有“阶梯型”偶极子贴片、耦合贴片及可重构超表面贴片,该“阶梯型”偶极子贴片与可重构超表面贴片进行交叉分布,以实现天线与可重构超表面的独立工作;将多个天线单元按周期排布,构成宽带紧耦合天线阵列。本发明不仅可在交叉极化上实现灵活调控散射电场,又可在主极化上同时实现宽的天线工作带宽,在双极化的单站RCS减缩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用以雷达探测隐身。
-
公开(公告)号:CN115906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243344.6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圆环阵列天线的低轴比圆极化涡旋波设计方法,主要解决现有低轴比圆极化涡旋波设计方法复杂及天线轴比性能低的问题。其方案是:选取圆环阵列中任意单元为初始相位单元,对阵列上其余单元依次编号;将所有单元依次旋转产生涡旋波束所需相位梯度,提取采样接收平面上的目标场数据M;根据M计算轴比RA,绘制天线轴比分布图;对轴比分布图不满足低轴比要求的天线改变初始相位单元的旋转角,并依次旋转其余单元使阵列满足所需相位梯度,绘制天线交叉极化方向图,找出方向图中交叉极化隔离度大于15dB的单元旋转角所对应天线,完成低轴比天线设计。本发明实现方式简单,低轴比效果好,可用于无线通信与雷达探测中涡旋电磁波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