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空区煤自燃智能动态循环气体采样防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255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1445717.3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空区煤自燃智能动态循环气体采样防控方法,包括步骤:一、滑移机构在钢管道内的初始化位置设置;二、启动运行气体采样防控装置;三、滑移机构是否位于氧化带区域内位置判定;四、煤自燃分析注氮预警判断;五、滑移机构沿煤层开挖正方向移动至下一个透气管;六、按照步骤三所述的方法判断滑移机构是否位于氧化带区域;七、滑移机构沿煤层开挖反方向移动至下一个透气管;八、按照步骤三所述的方法判断滑移机构是否位于氧化带区域;九、按照步骤四所述的方法判断煤自燃注氮预警。本发明通过对采空区氧化带和煤自燃预警判断,实现采空区煤自燃智能动态精准采样防控系统在采空区氧化带区域内的实时动态循环监测,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33952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1910752559.2

    申请日:2019-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控制阀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二氧化碳气化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控制阀组设置在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的排液口处,且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控制器均连接;二氧化碳气化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防控区域内,并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将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与设定温度阈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阀组;控制阀组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工作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液态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提高了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效率。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33952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752559.2

    申请日:2019-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控制阀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二氧化碳气化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控制阀组设置在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的排液口处,且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控制器均连接;二氧化碳气化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防控区域内,并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将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与设定温度阈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阀组;控制阀组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工作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液态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提高了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效率。

    一种采空区煤自燃智能动态循环气体采样防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25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45717.3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空区煤自燃智能动态循环气体采样防控方法,包括步骤:一、滑移机构在钢管道内的初始化位置设置;二、启动运行气体采样防控装置;三、滑移机构是否位于氧化带区域内位置判定;四、煤自燃分析注氮预警判断;五、滑移机构沿煤层开挖正方向移动至下一个透气管;六、按照步骤三所述的方法判断滑移机构是否位于氧化带区域;七、滑移机构沿煤层开挖反方向移动至下一个透气管;八、按照步骤三所述的方法判断滑移机构是否位于氧化带区域;九、按照步骤四所述的方法判断煤自燃注氮预警。本发明通过对采空区氧化带和煤自燃预警判断,实现采空区煤自燃智能动态精准采样防控系统在采空区氧化带区域内的实时动态循环监测,便于推广使用。

    一种采空区煤自燃气样分析用气体智能干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418866U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23152098.7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空区煤自燃气样分析用气体智能干燥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水气分离箱体、气体干燥机构和用于安装气体收集箱的安装架,气体干燥机构包括隔热箱体和设置在隔热箱体内部的干燥箱体。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的水气分离箱体将气体中的液态水进行滤除并蓄集到水气分离箱体中,通过设置的气体干燥机构将气体中的气态水进行滤除,达到气体干燥目的,且通过设置的气体湿度传感器进行气体湿度监测,防止干燥硅胶失效,导致气体湿度过大,损害仪器,并利用电磁加热线圈进行干燥硅胶再生,节省资源,便于推广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