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69952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710005165.1
申请日:2017-01-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间隔二次操作回路可视化方法,通过对二次操作回路的电气连接图进行显示,将电气连接图中的继电器等电气元件和/或告警信号根据相应的状态设置相应的图元,同时采集变电站二次操作回路的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重新确定电气元件和/或告警信号的显示图元。该方法基于智能变电站的全景数据实现二次操作回路的可视化,形成的二次操作回路界面直观明了,便于集控站或调度中心端对二次操作回路远程监视、功能维护,及远程异常状况的在线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6410833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657434.8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70/30 , H02J3/32 , H02J3/382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可调度性的复合储能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调度模式,对储能系统的模型进行分析和构建;基于步骤S1的分析结果和低通滤波平滑控制原理构建复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对复合储能平抑不平衡功率进行控制S2;以及,构建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复合储能系统年均成本模型和基于调度计划的可再生能源与复合储能系统联合输出功率的相关系数模型,以储能运行经济性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可调度性为优化目标,得到复合储能系统的最优运行控制参数S3。本方案综合分析可再生能源调度模型,建立了一种复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通过该策略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可调度性和降低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08886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803175.4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跨安全区数据传输调度方法及系统,用于实现:对配电自动化跨安全区的I区和IV区数据交互创建一套或多套正反向隔离装置,每套正反向隔离装置设置有虚拟通道;根据配电自动化跨安全区的I区和IV区数据交实时性、重要性及数据流特性进行划分;对I区传输至IV区的数据及IV区传输至I区的执行动态调度策略,所述动态调度策略用于监控虚拟通道,根据监控信息进行调度优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针对配电自动化跨安全区采用多套正反向隔离装置,建立多套虚拟通道,通多对虚拟通道性能监测,实现负载均衡;在分析配电自动化主站跨安全区网络中数据流特性,对数据进行分级传输,保证其服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268683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84409.5
申请日:2014-09-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1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日负荷曲线的工业负荷分类控制方法,根据日负荷曲线数据的标幺值的最小值大小及标幺值数据的分布规律进行判断,若日负荷特性是间断的,且只有一个工作时段,则该类负荷为某个固定时间段工作负荷;若有多个工作时间段,则该类负荷为多个间断时间段工作负荷;如日负荷特性是连续的且负荷波动很小,则该类负荷为连续工作稳定负荷;如日负荷特性是连续的且负荷波动程度较大,则该类负荷为连续工作峰谷差波动显著负荷,对于以上分类的四种工业负荷,分别采取不同的负荷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410833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610657434.8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可调度性的复合储能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调度模式,对储能系统的模型进行分析和构建;基于步骤S1的分析结果和低通滤波平滑控制原理构建复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对复合储能平抑不平衡功率进行控制S2;以及,构建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复合储能系统年均成本模型和基于调度计划的可再生能源与复合储能系统联合输出功率的相关系数模型,以储能运行经济性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可调度性为优化目标,得到复合储能系统的最优运行控制参数S3。本方案综合分析可再生能源调度模型,建立了一种复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通过该策略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可调度性和降低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06995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05165.1
申请日:2017-01-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间隔二次操作回路可视化方法,通过对二次操作回路的电气连接图进行显示,将电气连接图中的继电器等电气元件和/或告警信号根据相应的状态设置相应的图元,同时采集变电站二次操作回路的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重新确定电气元件和/或告警信号的显示图元。该方法基于智能变电站的全景数据实现二次操作回路的可视化,形成的二次操作回路界面直观明了,便于集控站或调度中心端对二次操作回路远程监视、功能维护,及远程异常状况的在线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204875843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612398.4
申请日:2015-08-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戈壁滩光伏电站及其支架基础。支架基础的浇砼桩的固定部埋入地面开挖的地面基槽中,连接部从地面基槽中露出而与光伏支架连接,连接部内预埋固设有加强钢网,加强钢网的网面平行于连接部的表面。这样可通过固定部在地面上起到加强作用,减少支架基础在地面上的下陷,保证支架基础在地面上的定位牢靠,同时利用连接部内预埋的加强钢网对连接部的表面起到加强作用,使得连接部的表面在遭遇风沙侵蚀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龟裂、裂纹等问题,从而使得整个支架基础具有定位牢靠、不易龟裂、结实耐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4877312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612738.3
申请日:2015-08-14
IPC: E21B17/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桩基钻孔装置及其钻杆。钻杆的中心杆顶部装配有固定在中心杆和/或螺旋叶片上的扫土挡板,扫土挡板的外端悬伸在螺旋叶片的外周以外,且扫土挡板的外端具有迎向中心杆的钻进转向的扫土板面。这样在钻孔深度达到所需的桩基孔深度时,扫土挡板会挡止在桩基孔的孔沿上,这样不但可便于对钻机的钻孔深度进行观测和控制,而且随着扫土挡板在桩基孔的孔口转动,扫土挡板会将堆积在桩基孔的孔口位置的渣土向外清扫,以实现在桩基孔的孔口进行修孔作业,以便于清扫地面孔口边缘堆积,避免了后续施工中人工修孔费时费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4265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35919.X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传感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获取配电网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数据,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干扰点去除、数据矩阵构建、数据矩阵映射等环节的处理,根据不同的分类维度数据进行分类聚合,以提供给后续的分析诊断等功能模块使用。本发明通过对配电网分布式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进行以上各环节处理,对海量的多维监测信息进行了规范化整理,剔除了可能由于干扰引起的部分不可信监测数据,并按照不同分类维度实现了数据的聚合,从而为配电网运行分析提供了切实可信、结构化的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74690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23136.X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智能传感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传感器装置和物联终端装置,由智能传感器装置直接就地进行采集、计算、组帧、以及无线发送,由物联终端装置进行传感数据的接入解析、数据分类、边缘计算,并把聚合后的数据和轻量化评估结果上送到辅控系统等上级主站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智能传感系统取消了采集单元,优化了系统结构,由物联终端装置实现了对就地化感知设备信息的采集、就地化分析处理,同时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主站系统,物联终端装置通过将不同业务功能的APP分类部署,将每种场景业务进行模块化设计实现,可实现不同业务应用场景的灵活配置,实现了大规模异构配网传感器就地进行采集、传输、以及汇聚的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