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结构及铆接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41068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010102964.9

    申请日:2010-01-29

    Applicant: 谢智庆

    Inventor: 谢智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铆接结构及铆接方法,该结构具有第一、第二元件、与铆钉。第一元件具有接合端、自接合端向内凹设之插入空间、以及分别于接合端两侧且同轴开设得两鱼眼孔;两该鱼眼孔连通该插入空间。各鱼眼孔具有大径部、小径部。第二元件具有对接至插入空间之插入端、以及侧向穿设该插入端得枢孔。该铆钉穿入两鱼眼孔与枢孔,使该第一、第二元件枢接。该铆钉具有杆身、以及分设于该杆身两端且外径大于杆身得两头部;各该头部分别紧密接合各该鱼眼孔的大径部。其中,各该鱼眼孔的大径部更沿周面一圈凹陷有环槽;各该头部更沿周面圈凸设填塞部,紧密填实该环槽。本发明能够具有较高的耐冲击、耐扭力或耐振动强度,延长了铆接结构的使用寿。

    铆接结构及其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41068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010102964.9

    申请日:2010-01-29

    Applicant: 谢智庆

    Inventor: 谢智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铆接结构及其方法,该结构具有第一、第二元件、与铆钉。第一元件具有接合端、自接合端向内凹设之插入空间、以及分别于接合端两侧且同轴开设得两鱼眼孔;两该鱼眼孔连通该插入空间。各鱼眼孔具有大径部、小径部。第二元件具有对接至插入空间之插入端、以及侧向穿设该插入端得枢孔。该铆钉穿入两鱼眼孔与枢孔,使该第一、第二元件枢接。该铆钉具有杆身、以及分设于该杆身两端且外径大于杆身得两头部;各该头部是分别紧密接合各该鱼眼孔的大径部。其中,各该鱼眼孔的大径部更沿周面一圈凹陷有环槽;各该头部更沿周面圈凸设填塞部,紧密填实该环槽。本发明能够具有较高的耐冲击、耐扭力或耐振动强度,延长了铆接结构的使用寿。

    扭力扳手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06525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710106923.5

    申请日:2007-05-15

    Applicant: 谢智庆

    Inventor: 谢智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力扳手结构,其本体包括一柄部及一握持部,该柄部包括一内柄与一外管,内柄与外管组装,内柄一端具一头部,外管一端与握持部组合,握持部的径向面上有数个凸纹,凸纹便于稳固握持,外管包括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置入一弹性体、一承柱、一套部、一套件以及一承柱,承柱为圆柱状,于置入外管后一并与外管装设至握持部的容置孔中,其径向面上有一卡块,卡块于外管的卡槽滑移并嵌卡,套部与套件组设,套件为中空柱状,径向面为平滑状态,其一端轴向面略具斜度且与一滚件枢接,并受弹性体的弹抵套件上的滚件与内柄一端接触。

    可感测变形量的固定件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13432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810152033.2

    申请日:2008-10-07

    Applicant: 谢智庆

    Inventor: 谢智庆

    Abstract: 一种可感测变形量的固定件,主要由一本体、一应变规以及一运算模组构成,该本体,具有一动作端,以及一相反于该动作端的固定端,该本体内部设有一沿轴向贯通该动作端与固定端的容置孔;该应变规,是设于该本体固定端内的容置孔壁面上,该应变规供感应该固定端遭受径向扭力时的变形量,以及该固定端产生轴向弯曲时的变形量;该运算模组,是设于该本体的容置孔中,且该运算模组与该应变规连结,而可计算出该应变规所感应的变形量。本发明具有可感测固定件于遭受到径向扭力时的变形量,以及感测该固定件遭受到轴向外力时的变形量的功效。

    手工具扩充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07395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810127083.5

    申请日:2008-06-20

    Applicant: 谢智庆

    Inventor: 谢智庆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工具扩充结构,其主要由本体包括有一工具体及一扩充件,该工具体有一握柄、一延伸支杆及一工作头,该握柄埋设有一电路控显器及设有一接收端口,该电路控显器与接收埠电性连接,该电路控显器用以做数值设定、对应设定、数据显示及系统整合之电控装置,该工作头设有一感应装置与电路控显器呈现电性连接,该感应装置可侦测工作头之作用信息并传递给电路控显器;该扩充件设有一插头可与接收端口对应插设,该扩充件可视工作需求置换为具有作业统计、身分辨识、防盗亦或搜寻等不同功效的扩充件与电路控显器产生数字附加工作效益。

    棘轮扳动工具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85175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810053191.2

    申请日:2008-05-23

    Applicant: 谢智庆

    Inventor: 谢智庆

    Abstract: 一种棘轮扳动工具,其包括一柄部,该柄部形成一结合头,该结合头组设一用以切换、定位一驱动件扳动方向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含一用以带动一控制单元的拨转单元;该拨转单元包括一拨摆件,该拨摆件两端分别设置一拨环与一连动轴;该驱动件一端形成一结合套,以该结合套将驱动件组设于结合头上,该结合套内周缘设有用以与控制单元咬合的数个棘齿。本发明可适用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又能借由驱动装置的切换扳动方向及复位扳动裕度以节省扳动手续及时间,还能避免在作业中因碰撞而改变原定扳动方向的情况。

    易判读标示的扳手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74800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810053049.8

    申请日:2008-05-09

    Applicant: 谢智庆

    Inventor: 谢智庆

    Abstract: 一种易判读标示的扳手,其包括一头部与一身部,该身部形成握柄,该头部形成一驱动部,该驱动部包括一活动颚与一固定颚,该头部于驱动部至少一侧面设有一测量部,该测量部设有数个刻度标,该数个刻度标是与扳手的轴线呈非平行状设置;借由非平行状设置的测量部俾使作业中能更清楚辨识、判读活动颚与固定颚的夹合间距。

    夹具感应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68453A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710060216.7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谢智庆

    Inventor: 谢智庆

    Abstract: 一种夹具感应结构,其本体包括一固定体、一固定夹部、一活动夹部以及至少一感应单元,其中:该固定体一侧开设有一夹设开口,而固定体于该夹设开口的一端与该固定夹部组设,而另一端与该活动夹部组设,且该固定夹部与活动夹部呈相对的型态,以及该活动夹部可调整与固定体相对移动以改变与固定夹部的距离;该感应单元是设于固定体上,其可感应变形量,且固定体上设有至少一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通过感应单元而测得扭力值并显示之。本发明可测量C形夹具变形量以提供警示功能。

    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17414A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710059984.0

    申请日:2007-10-23

    Applicant: 谢智庆

    Inventor: 谢智庆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主要包括一驱动部、一握持部以及一测量单元;该驱动部一端设有一驱动头,另一端设有一结合段,该结合段设有一狭长的剖槽,结合段一端为底面,剖槽贯穿底面;该握持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是供结合段插设;该测量单元设置于底面并横跨剖槽;借由上述结构达到应变值增加,同时降低误差值,提高灵敏度及减少结构破坏的功效。

    改进的浮力工具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86168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710059546.4

    申请日:2007-09-10

    Applicant: 谢智庆

    Inventor: 谢智庆

    Abstract: 一种改进的浮力工具结构,包括本体;其本体包括一第一结合体及一第二结合体,该第一、第二结合体至少之一,于内侧开设一气槽与一包覆槽,该本体是以超音波熔接方式将第一、第二结合体熔接结合,并于包覆槽内设置一驱动件,当第一、第二结合体熔接结合后,使该气槽成为一封闭状的气室,该气室充塞适量空气;第一结合体于包覆槽的外部端面上形成一凹合段,所述第二结合体则于包覆槽的外部端面上形成一凸接段,该凹合段与凸接段对合熔接,用以加强本体成型的紧密性。借由上述结构,使本体具备漂浮效果,且本体内部达到完全密合封闭,不会漏水、渗水,提升操作的便利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