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体沉降监测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1891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64505.2

    申请日:2023-04-26

    IPC分类号: G01C5/00 G01B21/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体沉降监测装置,涉及土体沉降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壳、沉降监测组件及处理组件;沉降部件能够随土体同步沉降并带动滑动部件沿竖向相对于固定壳同步滑动以使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并能够挤压或拉拽压力监测部件;处理组件与压力监测部件通信连接,处理组件用于接收压力监测部件的压力监测信号并得到弹性部件的变形量。本发明提供的土体沉降监测装置,提升土体沉降监测精度。

    一种止水支护一体化基坑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9748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28964.X

    申请日:2021-12-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水支护一体化基坑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用以设置在基坑和地面的交界处,且所述基坑凹设于所述地面下,包括多个直桩、多个斜桩和顶梁;多个所述直桩沿所述基坑和地面交界处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直桩的下端竖向插入地面下,且所述直桩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基坑底壁的的水平高度,多个所述直桩上端的水平高度介于所述基坑底壁的水平高度和地面的水平高度之间,且所述地面的地下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直桩之间连接有竖向方向设置的止水帷幕。本发明通过顶梁将直桩和斜桩一体化,降低了基坑支护成本,局部采用直桩和斜桩组合,提高了支挡结构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其施工方便、快捷。

    一种桩拱联合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9563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829997.7

    申请日:2020-08-21

    申请人: 贵州大学

    IPC分类号: E02D17/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边坡及滑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拱联合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个并列且竖直设置的抗滑桩,所述抗滑桩的下端嵌固在边坡坡底稳定基岩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抗滑桩之间均设有呈拱形的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外弧面朝向边坡临空侧,所述拱形结构的两个拱足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抗滑桩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拱形结构的外弧面之间均固定设有拱间卸荷平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拱形结构的优势,将水平土压力转换为拱形结构的径向压力,最终拱形结构压力传递给抗滑桩,在拱形结构间设置卸荷平台,增加挡墙的整体刚度与抗倾覆力矩,抗滑桩间距可大大增加,极大减少抗滑桩数量,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度。

    一种接触面位移测试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3736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06396.5

    申请日:2020-05-14

    申请人: 贵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面位移测试装置,包括传载体,所述传载体内设有贯穿所述传载体上下表面的测试腔,所述测试腔内设有水平设置的定向轴,所述定向轴的上套设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上固定设有传递体,所述传递体的顶部向上伸出所述测试腔的顶部开口后与测量位移插片固定连接,所述传递体的底部向下伸出测试腔的底部开口,所述传载体的底部固定设有用于检测所述传递体底部的位移量的位移传感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位移的测量就是根据测量位移插片的移动测量出来,从而测量出结构面上每点的剪切位移,更深层次去理解不同类型材料接触面破坏机理。该装置对室内室内土岩交界面滑坡模型实验和大型直剪实验截切面上位移的分布情况打下了基础。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39605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111662318.2

    申请日:2021-12-31

    IPC分类号: E02D1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包括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均沿所述基坑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为环形并沿基坑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的底壁内,如此由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在所述基坑的边缘处组成截面为“Λ”形支撑,如此可基坑旁的土方进行更有效的支撑,同时其第二支挡桩只局部下入地下,故其施工成本也更低。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9605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62318.2

    申请日:2021-12-31

    IPC分类号: E02D1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包括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均沿所述基坑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为环形并沿基坑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的底壁内,如此由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在所述基坑的边缘处组成截面为“Λ”形支撑,如此可基坑旁的土方进行更有效的支撑,同时其第二支挡桩只局部下入地下,故其施工成本也更低。

    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76998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68601.0

    申请日:2020-05-28

    申请人: 贵州大学

    IPC分类号: E02D29/02 E02D5/74

    摘要: 本发明涉及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方边坡锚拉桩挡墙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抗滑桩和第一阶桩间挡板;第一次填土;施工第一排锚索,待锚索锚固段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张拉;施工第二阶桩间挡板与第二次填土;施工第二排锚索,待锚索锚固段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张拉,依次,第n-1步、施工第n阶桩间挡板与第n次填土;第n步、施工第n排锚索,待锚索锚固段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张拉,依次完成抗滑桩上n排锚索的施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了传统的锚拉桩挡墙不能用于填方边坡的弊端,通过自下而上的逆作法施工,在桩上设置多排锚索,施工方法简单,通过多排锚索提供约束,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一种直斜组合桩锚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8237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75154.X

    申请日:2022-07-25

    申请人: 贵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斜组合桩锚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其中桩锚基础包括直桩,直桩设置于地表以下,直桩采用高压旋喷而成,直桩的周围设置有多个斜桩;斜桩,斜桩采用高压旋喷而成,斜桩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远离直桩设置,且第一端通过锚杆或锚索锚入基岩中;第二端靠近直桩设置;钢垫板,直桩的顶部和第二端的顶部均设置有钢垫板;承台,承台设置于直桩和斜桩的桩顶并位于钢垫板之上,承台的上表面与地面线齐平。本发明通过设置直斜高压旋喷桩,对土层进行稳固,提高桩基的稳固性;斜桩桩底设置锚杆或者锚索,提高了桩基的抗拔能力;水平荷载通过斜桩传递给周围或者桩底部的岩土体,提高了基础的抗震性能及稳定性。

    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6252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81929.5

    申请日:2020-08-27

    申请人: 贵州大学

    IPC分类号: E02D17/04 E02D5/7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转横双向约束锚拉桩支护结构,包括多个并列且竖直或斜向设置的抗滑桩,抗滑桩顶部均设置有顶梁与牛腿,相邻的两个抗滑桩之间均设桩间挡板,牛腿顶部设置有第一锚索,第一锚索的一端通过第一锚头与牛腿的顶部连接,牛腿上设有锚索转向装置,锚索转向装置的一端与第一锚索一端固定连接,锚索转向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二锚索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锚索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锚头固定于抗滑桩的前侧。通过锚索转向装置锚索同时提供竖向约束与横向约束,实现了锚拉桩的支护的功能,第一锚索与转向装置的支点作用牛腿竖向荷载,提供抗滑桩顶抗倾覆弯矩,能严格控制桩顶变形、降低支护成本、提高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度,便于推广与应用。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865181U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23444465.0

    申请日:2021-12-31

    IPC分类号: E02D17/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包括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均沿基坑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为环形并沿所述基坑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的底壁内,如此由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在所述基坑的边缘处组成截面为“Λ”形支撑,如此可基坑旁的土方进行更有效的支撑,同时其第二支挡桩只局部下入地下,故其施工成本也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