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出中高频响应的车‑轨‑桥耦合振动频域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0665006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36073.9

    申请日:2016-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出中高频响应的车‑轨‑桥耦合振动频域模型,采用先选取车‑轨‑桥耦合振动仿真预测参数并输入车‑轨‑桥耦合模型中,根据车辆动力学方程及轨道‑桥梁耦合模型分别求解车轮导纳矩阵、轨道导纳矩阵,根据轮轨相互作用模型求解轮轨接触弹簧导纳矩阵并代入动态轮轨力公式求得动态轮轨力;最后将求得的动态轮轨力代入车辆运动方程、轨道‑桥梁耦合模型运动方程作为车辆模型和轨道‑桥梁耦合模型的激励源,进一步求解动态轮轨力引起的车辆、轨道和桥梁结构频域动力响应;该方法能够揭示车‑轨‑桥结构振动和能量产生与传递的机理及影响规律,从而为有针对性的采取减振降噪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输出中高频响应的车-轨-桥耦合振动频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50067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611136073.9

    申请日:2016-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出中高频响应的车‑轨‑桥耦合振动频域模型,采用先选取车‑轨‑桥耦合振动仿真预测参数并输入车‑轨‑桥耦合模型中,根据车辆动力学方程及轨道‑桥梁耦合模型分别求解车轮导纳矩阵、轨道导纳矩阵,根据轮轨相互作用模型求解轮轨接触弹簧导纳矩阵并代入动态轮轨力公式求得动态轮轨力;最后将求得的动态轮轨力代入车辆运动方程、轨道‑桥梁耦合模型运动方程作为车辆模型和轨道‑桥梁耦合模型的激励源,进一步求解动态轮轨力引起的车辆、轨道和桥梁结构频域动力响应;该方法能够揭示车‑轨‑桥结构振动和能量产生与传递的机理及影响规律,从而为有针对性的采取减振降噪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抗波流防落梁支座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643840U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21149646.7

    申请日:2023-0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波流防落梁支座,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球冠衬板,球冠衬板顶端设置有平面滑板,平面滑板上设置有座板,底座上设置有底座翼板,座板底部其中两侧设置有L形限位挡板,座板底部另外两侧设置有I形限位挡板,底座翼板侧端设置有横向缓冲条,L形限位挡板水平段上设置有竖向缓冲条。本实用新型在底座翼板和L形限位挡板、底座翼板和座板以及底座翼板和I形限位挡板之间设置有横向缓冲条和竖向缓冲条,通过横向缓冲条和竖向缓冲条加强支座的抗震动及抗波流防落梁效果,结构简单,而缓冲条由金属骨架和高分子复合材料套构成,利用形状记忆合金骨架的特性,加强缓冲效果,同时使缓冲条具有自复位功能。

    不易损坏且方便拆取的地下位移监测用测斜管的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420458U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20093718.9

    申请日:2017-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易损坏且方便拆取的地下位移监测用测斜管的保护装置,它连接在测斜管的顶部,在测斜管外套接有PVC保护管,在测斜管的管口内圈设有两块对称内凹的凸台,在测斜管上端扣接有倒扣着的圆槽状封口盖,在圆槽状封口盖上设有半球形帽,在圆槽状封口盖的端面开设有通孔,在通孔内插接有连接杆,在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旋转一定角度后外沿能卡接在凸台下方的锁片,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半球形帽,在连接杆上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上端面与半球形帽的底面接触、下端面与圆槽状封口盖的上端面接触;在半球形帽的球面上设有与专用工具匹配的卡槽。本实用新型既方便试验人员拆取,又能较好的保护封口盖不被破坏。

    一种手动式混泥土清理器

    公开(公告)号:CN206299138U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621461477.0

    申请日:2016-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动式混泥土清理器,它包括手持杆(1),其特征在于:在手持杆(1)的端部设有L型固定台(2),在L型固定台(2)安装底部设有模板清理刷盘(10),在L型固定台(2)上设有立柱(3),在立柱(3)上套接剪刀状的套环固定件(4),在套环固定件(4)前端均安装有半圆形金属板(5),在金属板(5)的内壁上设有钢刷(6),在立柱(3)后端的两套环固定件(4)上设有处于自然伸长状态的弹簧(7),在套环固定件(4)末端连接有牵引绳(8),牵引绳(8)的另一端连接在手持杆(1)的收绳装置(9)上,本实用新型能对钢筋上的水泥和凝固在模板上的水泥进行高效率的清泥。

    一种模板混泥土清理器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299124U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621461476.6

    申请日:2016-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板混泥土清理器,它包括手持杆(1),其特征在于:在手持杆(1)的下端套接有空心圆管(2),在空心圆管(2)内设有弹簧(3),在空心圆管(2)下端设有电器壳体(4),在电器壳体(4)内装有电机和电源,电机和电源通过导线与手持杆(1)上的开关(7)相连,在电器壳体(4)底部设有电机传动轴(5)出口,在电机传动轴(5)末端安装有可拆卸的模板清理刷盘(6),本实用新型能高效率的对凝固在模板上的水泥进行清泥。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两侧树木树干的支撑校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575961U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20093482.9

    申请日:2017-01-24

    Abstract: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两侧树木树干的支撑校正装置,它用于支撑校正道路两侧的树木,所述的树木位于人行道上的栽种坑内,在栽种坑的顶部覆盖有两块中间设有半圆形凹槽的盖板,树木的树杆位于两块盖板拼合形成的圆形孔内,在盖板的凹槽侧设有向上支撑杆,在支撑杆的端部设有弧形板;所述的支撑杆与盖板的连接处设有一个楔块,在楔块上开设有长条形孔,支撑杆、楔块和盖板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能代替现有的四根倾斜支撑杆,因本装置的支撑紧贴树干,所以不会占用原本就窄的人行道路面,适合人行道设置;楔块的设置可以调整支撑杆的倾斜度从而适应不同粗细的树干,确保其定位到位。

    一种设置在循环泥浆系统上能随时排渣的浆渣分离器

    公开(公告)号:CN206434922U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20093989.4

    申请日:2017-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在循环泥浆系统上能随时排渣的浆渣分离器,它串接在泥浆循环系统上,包括密封腔体,在密封腔体的左上侧连接有泥浆进浆口,右下侧连接有泥浆出浆口,在密封腔体内设有滤网,滤网的左端低于泥浆进浆口下沿、右端高于泥浆出浆口上沿,滤网上方的右上侧设有出渣口,在出渣口上连接有螺杆输送机。本实用新型滤网将腔体分为了上下两半,在泥浆的自然流动性下,泥浆会通过滤网进入下腔体再进入出浆口,而被滤网拦截在上方的石块则会被泥浆推向右侧的L形折弯段进行堆积,且在推动的过程中泥浆也会逐渐从滤网上方掉落,进而可以减少石块上泥浆的数量,降低后续的清理。

    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行业的混凝土清泥器

    公开(公告)号:CN206385810U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621461463.9

    申请日:2016-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行业的混凝土清泥器,它包括手持杆,在手持杆的下端连接电器壳体,在电器壳体内装有电源和电机,电源和电机通过导线与手持杆上的开关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电机传动轴末端安装有主动齿轮,在主动齿轮一侧设有与之配合的环状被动齿轮,在电器壳体的下端设有齿轮盘,主动齿轮与环状被动齿轮位于齿轮盘内;在齿轮盘的两端面、环状被动齿轮内环所对位置开设有钢筋穿插通孔,在齿轮盘上主动齿轮远离电机侧开设有模板清理刷盘连接孔,在主动齿轮底部安装有模板清理刷盘;在环状被动齿轮的内环上安装有环状钢筋清泥刷,本实用新型能能高效率的对钢筋上的水泥和凝固在模板上的水泥进行清泥。

    一种高层水平玻璃屋顶的清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545406U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20093717.4

    申请日:2017-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层水平玻璃屋顶的清洗装置,它包括行走装置,所述的行走装置为两个,两个行走装置设置在水平玻璃屋顶的两侧,在两行走装置之间连接有水平绳索,在水平绳索上均匀间隔连接有竖直绳索,在竖直绳索的下端连接有擦洗包,在擦洗包内盛装有支撑板和铁砂或水,在擦洗包的底部通过粘贴扣连接有擦拭布,竖直绳索的间隔与支撑板的宽度相同。在行走装置行进的过程中就可实现玻璃屋顶的擦拭,避免清洁人员直接站立在悬空的玻璃上,使得整个工作由一般保洁人员即可完成;在擦洗包内盛装有支撑板,支撑板能够使擦洗包展开,确保擦洗过程为面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