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动力灾害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12310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51608.4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动力灾害预测方法,该矿井动力灾害预测方法包括:矿区自然地质动力条件分析从构造形式、构造运动、天然地震、地应力等自然地质条件对矿区灾害背景进行宏观分析,实现对矿区构造环境、应力环境和能量环境的初步评价;矿井动力灾害一级预测,以矿井自然条件为基础实现煤层发生动力灾害的危险评估,实现对全矿井相关煤层危险性的预测和区域划分;矿井动力灾害二级预测,在一级预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工程活动效应和瓦斯抽采工程活动,实现工作面的预测。本发明实现了预测结果的数字化和可视化,为矿井动力灾害的防治提供指导,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了盲目采取措施的经济浪费。

    一种矿井支护手持式锚杆角度矫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1863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710135194.X

    申请日:2017-0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井支护技术、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支护手持式锚杆角度矫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由刚性紧固主体、矩形滑道、刚性支撑板和360度量角器组成;其中刚性紧固主体形状是与锚杆机尺寸相匹配的侧面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在开口的一侧设有主体紧固螺丝,360度量角器焊接在刚性紧固主体上;所述的矩形滑道一端连接刚性紧固主体,另一端连接刚性支撑板,矩形滑道上设有矩形滑片,矩形滑片位置被紧固螺栓固定,矩形滑道通过连接杆与刚性紧固主体相连。本发明的矿井支护手持式锚杆角度矫正装置在矿井井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工程中,安装简单,运输灵活,拆卸方便,不易出现故障,现场可随时拆卸、更换,可靠性极高。

    一种矿井支护手持式锚杆角度矫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186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35194.X

    申请日:2017-0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2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井支护技术、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支护手持式锚杆角度矫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由刚性紧固主体、矩形滑道、刚性支撑板和360度量角器组成;其中刚性紧固主体形状是与锚杆机尺寸相匹配的侧面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在开口的一侧设有主体紧固螺丝,360度量角器焊接在刚性紧固主体上;所述的矩形滑道一端连接刚性紧固主体,另一端连接刚性支撑板,矩形滑道上设有矩形滑片,矩形滑片位置被紧固螺栓固定,矩形滑道通过连接杆与刚性紧固主体相连。本发明的矿井支护手持式锚杆角度矫正装置在矿井井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工程中,安装简单,运输灵活,拆卸方便,不易出现故障,现场可随时拆卸、更换,可靠性极高。

    一种矿井动力协调开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12313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148404.5

    申请日:2014-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动力协调开采方法,该矿井动力协调开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应用矿井动力灾害二级预测软件系统,实现工作面危险性的分单元概率预测;根据不同的危险性临界值将矿井动力灾害区域预测的危险性划分为不同等级;根据各预测单元的危险性概率值,在条件适合时首先选择区域性解危措施来解除危险,或采取相应的局部解危措施降低危险程度;在井下工程进展的同时及时对煤岩体状态进行检测,检验解危措施的有效性,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对于不同的危险等级,采用相应的防治对策。本发明对矿井工作面进行二级预测,采取瓦斯抽采治理措施后,概率均值大幅降低,治理措施效果显著。

    基于钻孔冲击当量应力的煤体冲击倾向性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3093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72175.9

    申请日:2015-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钻孔冲击当量应力的煤体冲击倾向性实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压力机、传立柱、围压盒、应变片和钻机;压力机用于在对煤体试件进行钻孔时,对煤体进行不同压力的加载;围压盒为四周封闭的立方体金属盒,用于固定煤体试件;围压盒的一个面设置有圆孔,用于放置钻机的钻头;应变片用于测量围压盒侧壁的应变量,确定煤体试件的应力状态;传力柱用于传输煤体试件与压力机之间的压力;钻机用于对煤体试件进行钻孔,围压盒设置于压力机的下压板上,煤体试件固定于围压盒中,传力柱放置于煤体试件上方、压力机上压板的下方,应变片贴在围压盒的任意两个相对的侧面,钻机通过围压盒的侧面设置的圆孔对煤体试件进行钻孔。

    一种矿井动力协调开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1231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48404.5

    申请日:2014-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动力协调开采方法,该矿井动力协调开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应用矿井动力灾害二级预测软件系统,实现工作面危险性的分单元概率预测;根据不同的危险性临界值将矿井动力灾害区域预测的危险性划分为不同等级;根据各预测单元的危险性概率值,在条件适合时首先选择区域性解危措施来解除危险,或采取相应的局部解危措施降低危险程度;在井下工程进展的同时及时对煤岩体状态进行检测,检验解危措施的有效性,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对于不同的危险等级,采用相应的防治对策。本发明对矿井工作面进行二级预测,采取瓦斯抽采治理措施后,概率均值大幅降低,治理措施效果显著。

    一种基于广义分维和特征参数的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05328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628021.2

    申请日:2015-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广义分维和特征参数的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方法,该方法为首先获取待评价的地质区域的地形地图,确定地质区域地形地貌信息,然后采用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方法对待评价的地质区域进行活动断裂划分,得到待评价的地质区域的活动断裂图,对地质区域的活动断裂图采用活动断裂多重分形方法计算得到其分形维数和特征参数,将待评价的地质区域的分形维数和特征参数作为该地质区域的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指标,根据设定的临界值对该地质区域所处动力环境进行等级划分。为有针对性的采取地质区域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做到了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采取措施的经济浪费和不采取解危措施造成灾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