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53774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218595.3
申请日:2013-06-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2F3/32 , B01J20/20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利用湿地收割芦竹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氨氮的方法,本人工湿地包括池体、进出水系统、湿地基质以及湿地植物芦竹,所述芦竹收割后炭化处理(炭化前经过温和碱预处理)得到芦竹生物质炭材料,然后将生物质炭材料作为湿地基质回填到池体内;所述湿地基质自下而上依次为底层、中间层和表层,中间层即为该生物质炭材料。本方法增强了对污水中NH4+-N的去除效果,且无二次污染,还能有效降低传统人工湿地建造和运行费用,具有水处理效果稳定、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等特点。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收割后湿地植物处置不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还有效强化了湿地对NH4+-N的去除效果,且实现了湿地植物的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638287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910104687.2
申请日:2009-08-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排水沟渠的污水原位净化系统,排水沟渠沿纵向分隔为相互平行的处理渠和分流渠,在处理渠和分流渠的前端设有分流槽。在处理渠前端设有沉砂池,尾端设有沉淀池,在沉砂池和沉淀池之间设有接触氧化池和人工湿地池,沉砂池、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池和沉淀池通过横向隔墙分隔。本发明不仅可有效利用沟渠空间对污水进行原位净化处理,实现对污水的持续处理和净化,而且还可以使沟渠成为一道与周围环境相和谐的景观。本系统可以充分利用沟渠内部高差变化对污水进行跌水充氧,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不产生二次污染,不影响沟渠泄洪,并且可以有效拦截和去除由于初期雨水冲刷效应而导致的高浓度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650324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910104669.4
申请日:2009-08-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N25/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生化反应热图谱测试装置,在微量热仪炉体内设有量热通道和参比通道,量热通道和参比通道底部设有量热池和参比池;在量热池和参比池内设有由内套和外套组成的安瓿瓶,内套悬吊在外套内;在量热通道和参比通道内插入有气体导入、导出管,气体导入管位于气体导出管内并伸入安瓿瓶内套中,气体导出管与安瓿瓶内套连通,在量热通道和气体导出管之间以及参比通道和气体导出管之间设有密封机构。本发明对现有微量热仪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了导入气体、排放废气的功能,并向微生物提供生化反应所需溶解氧;同时具有搅拌测试样品和控制反应起点及加料的功能,因此能测试微生物生化反应热图谱。
-
公开(公告)号:CN11170431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600013.8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大学 , 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减缓膜污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S2:向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通入粒径分布为18~26μm的微气泡,微气泡对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曝气;S3:完成S2后,向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通入粒径分布为35~47μm的微气泡持续曝气;S4:重复S2和S3,1~2d后,停止曝气,将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1/4体积的膜出水进行循环;S5:膜出水循环过程中,向循环的膜出水内加入絮凝剂,并回流至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本发明方法简单,利用多次曝气,减缓膜污染,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17443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59538.1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大学 , 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稳定运行的方法,S1:向膜生物反应器内接种成熟的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完成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构建;S2:向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注入污水3~20min;S3:对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曝气,曝气过程中,驱动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的膜组件转动;S4:297~315min后,停止曝气,将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污泥混合液沉降5~15min,通过膜组件抽滤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后的污水10~55min;S5:重复S2~S4。本发明可降低膜组件的膜污染,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以使得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长时间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693783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34099.3
申请日:2013-12-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中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方法。它包括有以下步骤:1、取水库中适量的水,向其投加氧化剂,氧化剂的毫克数与水库水的毫升数比为1-3:500,进行混合搅拌;2、搅拌结束后立即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毫克数与所述水库水的毫升数比分别为7-11∶500和1-3∶5000,进行搅拌;搅拌结束后,静置沉淀25-40min,取上清液体。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有效去除了水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去除率达75%以上,可确保从河流、水库中供水的拟除虫菊酯农药残余量达到国际标准。本方法发明操作简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650324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910104669.4
申请日:2009-08-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N25/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生化反应热图谱测试装置,在微量热仪炉体内设有量热通道和参比通道,量热通道和参比通道底部设有量热池和参比池;在量热池和参比池内设有由内套和外套组成的安瓿瓶,内套悬吊在外套内;在量热通道和参比通道内插入有气体导入、导出管,气体导入管位于气体导出管内并伸入安瓿瓶内套中,气体导出管与安瓿瓶内套连通,在量热通道和气体导出管之间以及参比通道和气体导出管之间设有密封机构。本发明对现有微量热仪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了导入气体、排放废气的功能,并向微生物提供生化反应所需溶解氧;同时具有搅拌测试样品和控制反应起点及加料的功能,因此能测试微生物生化反应热图谱。
-
公开(公告)号:CN100344558C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510057464.7
申请日:2005-12-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一体化多级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有池体、填料、进水管和出水管等。所述池体由四级同心圆组成,其中外环由隔板分为不同的反应区,好氧厌氧交替运行,各反应区内设半软性组合填料,中环为好氧区,内设半软性组合填料,内环为沉淀区,中心为消毒区。所述进水管分别接外环的各反应区,采取分点供水,外环各反应区与中环、内环和中心消毒区依次通过水管连通,出水管由中心消毒区接出,并在外环、中环反应区底部布置水下曝气装置。本处理设备具有耐冲击负荷,处理效能高,运行能耗低。剩余污泥量极小,工艺简短、占地少、投资低、管理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887739A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200610054496.6
申请日:2006-07-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首先将待处理污水引入缺氧区,不停搅动以便待处理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然后将上述处理后的污水引入设置有填料的曝气区,将微生物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固定生长的生物膜结合起来,通过连续曝气或间歇曝气对进入曝气区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沉淀区,自然沉淀实现泥水分离,沉淀后形成的净水从沉淀区上部引出,沉淀后形成的污泥混合液回流到缺氧区,其余剩余污泥直接排掉。本发明还涉及根据该处理方法设计的处理装置。本发明具有处理能力强、耐冲击负荷、运行简单、便于管理、占地面积少的优点,特别适合于中小城镇。
-
公开(公告)号:CN1657443A
公开(公告)日:2005-08-24
申请号:CN200410040312.1
申请日:2004-07-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内回流污水处理方法,采用活性污泥-生物滤池内回流一体化生物反应装置,根据水质处理要求,灵活设置不同的运行模式,如活性污泥段曝气-生物滤池段不曝气(或微量曝气或间歇曝气)、活性污泥段不曝气-生物滤池段曝气(或间歇曝气)以及活性污泥-生物滤池同时间歇曝气或交替间歇曝气等。该装置通过活性污泥与生物滤池工艺的组合与优化,可达到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较高的优越性。本装置通过活性污泥段曝气-生物滤池段不曝气(微量曝气及间歇曝气)模式的中试运行,除总磷略有超标外,对城市污水的处理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中的B标准,并且运行稳定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