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13574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811459542.X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生态监测的LoRa通信网络控制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针对LoRa通信技术搭建的生态监测网络,获取所有节点的位置信息,将监测区域划分为s个角幅度相等的子区域;S2:各个子区域选取代表节点每隔周期时间T上传一次监测数据,并利用生态参量的时空相关性估计其余节点的监测值;S3:对分区进行动态控制,每次代表节点上传r次数据后,将各个子区域在当前位置上同向旋转Δα,形成新的区域划分并重新执行步骤S2。本发明通过选取代表节点上传数据,和动态分区控制机制动态选取代表节点进而均衡了各个子区域间的节点能耗,减少节点数据传输量,从而延长了生态监测网络的工作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98772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51862.3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重庆邮电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端电网协调调峰策略的仿真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设定受端系统负荷的初始值PLD0和变化步长ΔPLD,以及负荷上叠加的波动功率的波形幅值和周期TLD,S2:根据受端系统负荷的初始值计算初始稳态潮流,得到联络线上的传输功率值PL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步骤验证可知:联络线上功率波动的幅值越大,其对联络线传输能力的影响程度也越大;750kV交流联络线上随机功率波动会降低其传输能力,传输能力下降值与功率波动的周期、幅值和形式均有关,总体来说,由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造成的联络线上功率波动、“尖峰毛刺”现象,将会导致联络线输电效率相比于仅含常规电源机组系统联络线输电效率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193227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48891.4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 , 重庆邮电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
Inventor: 马彦宏 , 周强 , 赵龙 , 张珍珍 , 刘丽娟 , 张彦琪 , 高鹏飞 , 李彬 , 江栗 , 徐宏泉 , 陈功贵 , 梁嘉文 , 刘燚 , 王震 , 李婷婷 , 张赛 , 魏博 , 付嘉瑜 , 盖晓平 , 吴保华 , 姚振兴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商业模式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以用户为中心,提升产品价值;S2:基于互联网技术,扩展分销渠道;S3:多元化成本构成,降低储能门槛;S4:多元化收入模型,提升收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所提出的研究方法,以用户为中心,提升产品价值并基于互联网技术,扩展分销渠道;形成多元化成本构成,降低储能门槛;利用多元化收入的模型,提升收益,解决了储能成本较高、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储能设备规模化发展,改善国内电力市场背景下可行的储能系统商业运行模式,确保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1934362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010746537.8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重庆邮电大学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的多电源协调优化调峰方法,s1根据电量可用容量和库容决定水电周内的发电电量;s2预测系统的周时间尺度的新能源发电曲线和负荷曲线;s3根据系统外送曲线、新能源发电及负荷曲线以及水电发电容量确定水电调峰启动点;s4确定系统周内的调峰需求;s5建立调峰需求最大的优化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消纳问题,提出了合理安排进行调峰。进一步,为保证在消纳新能源的所需的调峰需求,提出满足系统调峰需求的火电机组启停机组合优化模型。通过求解建立模型,可确定在周时间尺度内火电机组的开机方式,在避免在火电机组的频繁启停的同时,保证系统的调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93436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46537.8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重庆邮电大学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的多电源协调优化调峰方法,s1根据电量可用容量和库容决定水电周内的发电电量;s2预测系统的周时间尺度的新能源发电曲线和负荷曲线;s3根据系统外送曲线、新能源发电及负荷曲线以及水电发电容量确定水电调峰启动点;s4确定系统周内的调峰需求;s5建立调峰需求最大的优化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消纳问题,提出了合理安排进行调峰。进一步,为保证在消纳新能源的所需的调峰需求,提出满足系统调峰需求的火电机组启停机组合优化模型。通过求解建立模型,可确定在周时间尺度内火电机组的开机方式,在避免在火电机组的频繁启停的同时,保证系统的调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92821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48959.9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重庆邮电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
Inventor: 韩旭杉 , 赵龙 , 周强 , 江栗 , 陈功贵 , 李彬 , 王明松 , 张金平 , 李津 , 郭瑜 , 陈晓巍 , 梁嘉文 , 吴保华 , 甄文喜 , 陈柏旭 , 韩自奋 , 付嘉瑜 , 盖晓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率的潜热储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材料准备,一个功率为50kw的潜热储能锅炉、多个储能罐、两个显热储能锅炉、预热装置、蒸发/冷凝装置、过热装置、若干根导管和共晶盐相变储能材料;S2:潜热储能设备的安装;a1:首先将共晶盐相变储能材料分别装入多个储能罐的内部;a2:接着将预热装置的进液端和出液端通过导管分别与外接来自能源模块和送至光热电站连通。本发明通过潜热储能锅炉与两个显热储能锅炉进行连通,通过潜热储能和显热储能双重储能效果对热量进行存储,有效的提高了储能的量,和储能的工作效率,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可以有效的运用与供热和发电领域,提高潜热储能的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90240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165113.X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环境参数的智慧照明调光控制方法,属于智慧照明控制领域。该方法构建了照明亮度与车流量、人流量、湿度、PM2.5、环境照度5个环境参数的关系模型。首先获取n组环境参数值,构建环境参数矩阵;然后将环境参数矩阵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后的矩阵,根据归一化后的矩阵利用熵权法得出每个环境参数的熵权值;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每个环境参数的主观权值;再将每个环境参数的熵权值与主观权值组合赋权,得到每个环境参数的综合权值;最后将归一化后的环境参数值与环境参数的综合权值加权得到照明亮度判断值,进而进行照明亮度调控。本发明建立了多环境参数与照明亮度控制的逻辑关系,达到自适应调光控制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902402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1910165113.X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6 , H05B47/105 , H05B47/11 , H05B47/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环境参数的智慧照明调光控制方法,属于智慧照明控制领域。该方法构建了照明亮度与车流量、人流量、湿度、PM2.5、环境照度5个环境参数的关系模型。首先获取n组环境参数值,构建环境参数矩阵;然后将环境参数矩阵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后的矩阵,根据归一化后的矩阵利用熵权法得出每个环境参数的熵权值;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每个环境参数的主观权值;再将每个环境参数的熵权值与主观权值组合赋权,得到每个环境参数的综合权值;最后将归一化后的环境参数值与环境参数的综合权值加权得到照明亮度判断值,进而进行照明亮度调控。本发明建立了多环境参数与照明亮度控制的逻辑关系,达到自适应调光控制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413574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459542.X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生态监测的LoRa通信网络控制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针对LoRa通信技术搭建的生态监测网络,获取所有节点的位置信息,将监测区域划分为s个角幅度相等的子区域;S2:各个子区域选取代表节点每隔周期时间T上传一次监测数据,并利用生态参量的时空相关性估计其余节点的监测值;S3:对分区进行动态控制,每次代表节点上传r次数据后,将各个子区域在当前位置上同向旋转Δα,形成新的区域划分并重新执行步骤S2。本发明通过选取代表节点上传数据,和动态分区控制机制动态选取代表节点进而均衡了各个子区域间的节点能耗,减少节点数据传输量,从而延长了生态监测网络的工作时间。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