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51032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265413.2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持续冷却系统,包括位于地下洞室内的乏燃料池,乏燃料池中盛放冷却水,冷却水将乏燃料组件淹没,还包括两端封闭、内腔充入工作溶剂的冷却热管,冷却热管的下端为吸热端、上端为冷凝端,其吸热端浸入冷却水中、冷凝端伸入岩体内。本发明采用非能动设计理念,通过液体受热蒸发吸热、冷凝放热、重力回流等自然物理过程实现乏燃料池的冷却过程,不需要额外提供外界电源,因此没有因失去冷却电源引起的乏燃料池冷却水蒸干和乏燃料烧损的潜在危害。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的分级设置保证了乏燃料池安全运行及事故状态下都不存在放射性泄漏的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104051032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265413.2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持续冷却系统,包括位于地下洞室内的乏燃料池,乏燃料池中盛放冷却水,冷却水将乏燃料组件淹没,还包括两端封闭、内腔充入工作溶剂的冷却热管,冷却热管的下端为吸热端、上端为冷凝端,其吸热端浸入冷却水中、冷凝端伸入岩体内。本发明采用非能动设计理念,通过液体受热蒸发吸热、冷凝放热、重力回流等自然物理过程实现乏燃料池的冷却过程,不需要额外提供外界电源,因此没有因失去冷却电源引起的乏燃料池冷却水蒸干和乏燃料烧损的潜在危害。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的分级设置保证了乏燃料池安全运行及事故状态下都不存在放射性泄漏的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203966577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316622.0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持续冷却系统,包括位于地下洞室内的乏燃料池,乏燃料池中盛放冷却水,冷却水将乏燃料组件淹没,还包括两端封闭、内腔充入工作溶剂的冷却热管,冷却热管的下端为吸热端、上端为冷凝端,其吸热端浸入冷却水中、冷凝端伸入岩体内。本实用新型采用非能动设计理念,通过液体受热蒸发吸热、冷凝放热、重力回流等自然物理过程实现乏燃料池的冷却过程,不需要额外提供外界电源,因此没有因失去冷却电源引起的乏燃料池冷却水蒸干和乏燃料烧损的潜在危害。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的分级设置保证了乏燃料池安全运行及事故状态下都不存在放射性泄漏的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104294805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68215.3
申请日:2014-10-2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B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圆筒型调压室,设置在引水洞或尾水洞上方,靠近主厂房处,包括带穹顶的洞身,所述洞身横截面为矩形的三边与弧形合围而成的组合图形,所述洞身底部设置有阻抗板,所述洞身底部阻抗板上有用于连通引水洞或尾水洞的阻抗孔,所述洞身内设置有若干个闸门井,所述闸门井设置有用于截断引水洞或者尾水洞水流的闸门,所述闸门井自下而上延伸至洞身顶部,所述洞身顶部还设置有闸门操作廊道,所述闸门操作廊道垂直于洞身并与洞身相通。半圆筒型调压室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有利于洞室围岩的稳定,且调压室弧形衬砌结构具备较好的受力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93371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7197.5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富水软弱地层盾构隧道掘进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富水软弱地层盾构分步联合注浆系统,包括前盾水平超前注浆加固模块、中盾倾斜超前注浆模块、中盾径向克泥效注入模块及盾尾上的盾尾同步注浆模块;分别对盾构机正前方地层进行随掘连续超前注浆加固、盾构机前方周围地层进行随掘连续超前注浆加固、盾构机周围地层中注入克泥效以填充盾构机与洞壁之间的间隙及注浆填充管片与洞壁之间的间隙。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富水软弱地层盾构分步联合注浆系统的使用方法。本发明富水软弱地层盾构分步联合注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分别降低盾构各阶段诱发的地层变形,实现富水软弱地层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注浆加固和建构筑物开裂精准防控。
-
公开(公告)号:CN11993372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7198.X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D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隧道掘进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长距离复合地层盾构先行刀与滚刀互换装置,包括盾构刀架,盾构刀架为等边十字形结构,其中相邻的两端安装有先行刀和滚刀,另外两端为用于安装先行刀的先行刀座和用于安装滚刀的滚刀刀座,先行刀座的末端和滚刀座的末端均设有用于连接换刀油缸的油缸法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长距离复合地层盾构先行刀与滚刀互换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长距离复合地层盾构先行刀与滚刀互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实现先行刀与滚刀之间的快速互换,显著降低开挖面岩石对滚刀圈造成的磨损。
-
公开(公告)号:CN117802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84523.5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站厂房和电站厂房的联合布置结构,包括泵站厂房、电站厂房,所述泵站厂房沿水流方向布置在上游侧,所述电站厂房布置在下游侧,泵站厂房、电站厂房之间通过电站流道连通。本发明的泵站厂房和电站厂房的联合布置结构,该方案在不增加或增加较少河床宽度的条件下,解决了河道宽度较小条件下同时布置泵站厂房和电站厂房的问题;在河道同时布置泵站厂房和电站厂房,相互结合利用,使工程量较小;泵站、电站取水口分层布置,取水条件好、水头损失小;泵站、电站联合布置在一起,使布置紧凑、运行管理方便。因此,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厂房布置带来的占用较大的河床宽度、增加开挖支护工程量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8709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444533.4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地震波测试的隧洞开挖扰动区确定方法,该方法在施工隧洞爆破开挖掘进的基础上,在掌子面后方布置若干地震波监测点,监测出不同爆心距处地震波初至波(P波)的记录时间,计算出各测点处的P波波速,然后根据应力波以及岩体强度理论建立隧洞扰动区与P波波速的关系,估算出一次爆破开挖循环推进过程中掌子面后方围岩扰动区的范围。该方法在不影响正常开挖掘进的前提下,利用爆破开挖在围岩中诱发的地震波来确定隧洞扰动区情况,对于隧洞爆破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评估以及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都有参考作用。可广泛应用于矿山、水电工程、交通等各个领域的隧洞爆破开挖围岩扰动区确定,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85645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55804.4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范围不良地质岩体条件下的地下厂房洞室群边墙支护方法,在地下厂房洞室群边墙常规支护中增加钢筋混凝土贴壁墙,钢筋混凝土贴壁墙采用逆作法施工,有效避免了常规支护措施“二次上墙”、反复支护造成的工期延误,投资增加风险,突破了地下厂房洞室群边墙遭遇大范围不良地质岩体时仅能采取置换回填处理思路的理念,有效解决了地下厂房洞室群边墙极易发生失稳破坏技术难题,可实现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一层,支护一层,一次开挖成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地下厂房边墙支护方法程序的非暂态可读记录媒体及包含该媒体的系统,通过处理电路可以调用该程序,以执行上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294805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568215.3
申请日:2014-10-2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B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圆筒型调压室,设置在引水洞或尾水洞上方,靠近主厂房处,包括带穹顶的洞身,所述洞身横截面为矩形的三边与弧形合围而成的组合图形,所述洞身底部设置有阻抗板,所述洞身底部阻抗板上有用于连通引水洞或尾水洞的阻抗孔,所述洞身内设置有若干个闸门井,所述闸门井设置有用于截断引水洞或者尾水洞水流的闸门,所述闸门井自下而上延伸至洞身顶部,所述洞身顶部还设置有闸门操作廊道,所述闸门操作廊道垂直于洞身并与洞身相通。半圆筒型调压室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有利于洞室围岩的稳定,且调压室弧形衬砌结构具备较好的受力条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