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表层底泥增温加速污染底泥磷释放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151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35875.4

    申请日:2024-07-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表层底泥增温加速污染底泥磷释放的系统及方法,包括隔绝罩、安装在所述隔绝罩下方的密封底座、为密封底座上的加热管提供热源的供热单元,并进行安装隔绝罩步骤、为隔绝罩内增温管供热以及加速磷物质释放的以及回收利用原理和步骤。本发明中通过在隔绝罩内底部安装可插入底泥表层的增温管,并借助地热系统为增温管提供热量,提高表层底泥的温度,促进底泥磷的释放,并借助所述隔绝罩内的吸附层,实现底泥营养化物质的变废为宝;另外具体实施时,增温管设计为多孔结构,一方面利用水柱的水温提高表层底泥的温度促进富集底泥磷的释放;另外还通过水柱的射流速度,从而增加底泥与水体的混合,间接地促进底泥磷的释放。

    一种河湖底泥污染原位分层快速采集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464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935887.7

    申请日:2024-07-12

    IPC分类号: G01N1/14 G01N1/16 G01N1/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湖底泥污染原位分层快速采集设备及方法,涉及河湖底泥污染监测技术领域。设备包括:主控制系统、主采集系统、固定架、测深模块、工作船体和吊机;所述测深模块安装在工作船体的船尾下方,所述主控制系统和所述吊机均安装在所述工作船体上,所述主采集系统与吊机相连,所述主采集系统固定在所述固定架内;所述测深模块用于探测和确定水深以及浮泥、流泥、淤泥厚度,所述主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主采集系统的采集过程并实时读取水深、底泥厚度以及判定主采集系统是否完全插入底泥,所述主采集系统用于插入底泥沉积物中进行底泥孔隙溶液的分层采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取率低,不能分层采样、分层泥样与实际情况有偏差和效率低、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

    水华蓝藻吸附杀灭浓缩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98515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549572.9

    申请日:2017-07-07

    IPC分类号: C02F9/06

    CPC分类号: C02F1/467 C02F1/2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华蓝藻吸附杀灭浓缩一体化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水面移动平台及设于水面移动平台的吸附藻装置、杀灭藻装置、浓缩藻装置。所述吸附藻装置包括滚筒、设于滚筒表面的海绵、驱动滚筒转动的驱动机构、设于滚筒附近且可挤压海绵的滚轴、设于滚轴下方的集藻盒。所述杀灭藻装置包括储藻罐、设于储藻罐的微电流电解装置、设于储藻罐底部的滤网、排水口,集藻盒与储藻罐之间通过水泵和吸藻管连通,储藻罐与浓缩藻装置通过水泵和吸藻管连通。本发明集水华蓝藻吸附、杀灭、浓缩为一体,总装占地小,能耗低,处理藻水能力高,可连续运行,可规模化对水体中藻类进行高效采收,且不会对水体造成其他污染。

    一种兼具微生物激活与固载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5930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96498.6

    申请日:2024-05-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微生物激活与固载的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及方法,包括微生物固载体、与所述微生物固载体的顶部连接并提供其在水体中浮力的多个浮头、与所述微生物固载体的底部连接并保持其在水体竖直状态的多个铅垂、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微生物固载体上的多个微生物激活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铅垂的下方并为所述微生物激活模块提供空气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输气管连接有曝气机。本发明首次将微生物激活技术与微生物固载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协同发挥水质净化作用,解决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复合污染物处置效果不理想,以及生物膜法对待治理水体中微生物含量和活性要求较高的技术瓶颈。

    一种组合型藻菌共生原位净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2882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52209.2

    申请日:2023-09-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型藻菌共生原位净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营养液补充盒、设于反应器主体的水循环系统、光照系统、曝气装置、过滤系统;反应器主体包括主体外壳、设于主体外壳内的丝瓜络‑菌丝填充物、安装于主体外壳的悬浮球,营养液补充盒用于补充添加营养液使水中碳氮磷浓度达到目标值,使丝瓜络‑菌丝填充物通过营养物质交换的作用机制消纳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所述过滤系统包括位于反应器主体底部的第一过滤器以及位于反应器主体底部出水管的第二过滤器。本发明装置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且调整装置内功能,适配环境有助于最大发挥装置作用效果,去除富营养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抑制藻类生长,实现富营养水体的良性治理。

    水华蓝藻吸附杀灭浓缩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9851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1710549572.9

    申请日:2017-07-0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华蓝藻吸附杀灭浓缩一体化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水面移动平台及设于水面移动平台的吸附藻装置、杀灭藻装置、浓缩藻装置。所述吸附藻装置包括滚筒、设于滚筒表面的海绵、驱动滚筒转动的驱动机构、设于滚筒附近且可挤压海绵的滚轴、设于滚轴下方的集藻盒。所述杀灭藻装置包括储藻罐、设于储藻罐的微电流电解装置、设于储藻罐底部的滤网、排水口,集藻盒与储藻罐之间通过水泵和吸藻管连通,储藻罐与浓缩藻装置通过水泵和吸藻管连通。本发明集水华蓝藻吸附、杀灭、浓缩为一体,总装占地小,能耗低,处理藻水能力高,可连续运行,可规模化对水体中藻类进行高效采收,且不会对水体造成其他污染。

    一种用于水库支流库湾水华应急处理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0069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200274.1

    申请日:2021-10-14

    IPC分类号: C02F9/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水库支流库湾水华的应急处理设备及方法,该设备包括船体、设于船体的自动检测单元、藻类收集‑分离单元、超声波除藻单元、微电流电解抑藻单元、除藻剂投加单元、动力单元、控制单元,自动检测单元、藻类收集‑分离单元、超声波除藻单元、微电流电解抑藻单元、除藻剂投加单元、动力单元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藻类收集‑分离单元用于对水体表层高密度的藻类进行抽吸和异位处理;微电流电解抑藻单元、超声波除藻单元和除藻剂投加单元用于对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原位协同处理。本发明通过发挥多处理技术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理水华与长效控藻的双重目的,可应用于水库支流库湾水华的应急处理以及封闭水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

    用于山区减脱水河道修复的防渗型阶梯-深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853460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44470.0

    申请日:2019-01-17

    IPC分类号: E02B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山区减脱水河道修复的防渗型阶梯-深潭系统,整体呈凹坑状,包括在山区减脱水河道内设置的具有防渗性能的深潭和挡水性能的阶梯,阶梯采用大小不同的石头以相互嵌套方式堆叠在深潭边缘,所述深潭从下至上依次由坑底砂卵石、衬底小碎石、衬底细沙、防渗层、垫层粗沙和表层砂卵石构成,潭坑深度为0.5~2m。本发明通过在砂卵质河床上构建兼具防渗、蓄水性能的阶梯-深潭系统,可为山区减脱水河道内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基本的避难场所,满足河道生态用水需求。本发明设计简单,施工容易,布设形式和数量因地制宜,无需运行成本,适用于降雨丰富山区的小水电站减脱水河道生态修复,也可应用于降雨少但定期下泄一定流量的坝(闸)下游河道生态治理。

    一种去除水体磷的铁碳微电解反应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415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44492.7

    申请日:2019-01-17

    IPC分类号: C02F1/46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体磷的铁碳微电解反应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碳微电解反应装置、斜板沉淀装置、连通铁碳微电解反应装置和斜板沉淀装置的连接管以及设于连接管中的微涡絮凝球。所述铁碳微电解反应装置包括铁碳微电解反应模块、冲洗装置和排泥装置,含磷水体从进水口进入铁碳微电解反应装置,与铁碳微电解反应模块产生的Fe2+/Fe3+反应生成磷酸铁沉淀或被Fe(OH)2/Fe(OH)3絮凝物吸附,然后絮凝物和沉淀颗粒在微涡絮凝球和斜板沉淀装置的作用下加速沉淀,含磷沉淀物经排泥装置排出。本发明可达到去除水体磷的目的,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解决了现有铁碳微电解技术和装置存在的铁碳填料堵塞、板结、钝化等问题,而且铁碳微电解反应模块活化和再生简单,系统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低。

    用于山区减脱水河道修复的防渗型阶梯-深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853460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910044470.0

    申请日:2019-01-17

    IPC分类号: E02B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山区减脱水河道修复的防渗型阶梯‑深潭系统,整体呈凹坑状,包括在山区减脱水河道内设置的具有防渗性能的深潭和挡水性能的阶梯,阶梯采用大小不同的石头以相互嵌套方式堆叠在深潭边缘,所述深潭从下至上依次由坑底砂卵石、衬底小碎石、衬底细沙、防渗层、垫层粗沙和表层砂卵石构成,潭坑深度为0.5~2m。本发明通过在砂卵质河床上构建兼具防渗、蓄水性能的阶梯‑深潭系统,可为山区减脱水河道内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基本的避难场所,满足河道生态用水需求。本发明设计简单,施工容易,布设形式和数量因地制宜,无需运行成本,适用于降雨丰富山区的小水电站减脱水河道生态修复,也可应用于降雨少但定期下泄一定流量的坝(闸)下游河道生态治理。